@记者带你品新塍①| 这家五代传承的百年老店何以再绽风华?

编者按:
幽幽古道水 , 荡涤了无数岁月时光 , 留下了几许典雅和婉约 。
水乡古镇新塍 ,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 有着丰富的传统美食和旅游资源 。新塍小月饼、蒸缸羊肉、同兴汤圆……小蓬莱、能仁寺、潘家浜村……这些美食与美景背后 , 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和鲜为人知的故事?
即日起 , 晚报推出“采访人员带你品新塍”专栏 , 在春暖花开之际 , 与你一起尝美食、赏美景 , 近距离品味新塍独有的韵味 。
3月21日 星期六 晴
又是一个周末 , 上午春光烂漫、风和日丽 , 正是个外出郊游的好日子 。我那些饿了多日的馋虫已屡次在“五脏庙”内“揭竿起义” , 是时候寻觅一些美食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了 。
说起美食 , 就不由想起新塍 。
这座枕河而居的千年古镇 , 如水墨画般清新淡雅、韵味悠长 , 更因其琳琅满目的美食 , 留下了独特隽永的风味 。
江南三月 , 正是青团上市的季节 。在当地人的指点下 , 我来到了一条老街上寻找美味的青团 。

@记者带你品新塍①| 这家五代传承的百年老店何以再绽风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老街的名字叫“东北大街” , 说是“大街” , 其实是一条仅够一辆汽车通行的小弄堂 。蜿蜒的弄堂里三三两两地坐着当地的居民 , 有人在晒被子 , 有人在聊天 , 一间间普通的平房下充满了生活气息 。
我一直觉得 , 真正的美食 , 往往就藏在这些其貌不扬的店面中 。
走了不到5分钟 , 丝丝缕缕的糯米香让肚子里的“馋虫”叫嚣起来 。我赶紧加快步伐往前走 , 很快 , 一间挂着“袁顺泰”木牌的店铺出现在了眼前 。
不到40平方米的门店里 , 两笼刚刚蒸好的青团子放在大门口的长条桌上 , 一只只披着青色外衣、圆润可爱的小胖子正冒着白乎乎的热气 , 那股诱人的清香就是它们散发出来的 。
桌子旁 , 店主沈丹露正忙着把不同口味的青团子装盒打包 。“两盒豆沙(馅)、两盒黄豆(馅)、六盒咸菜笋丝(馅)……全部在这里了 , 您拿好!”将三个大袋子交到了顾客手中 , 沈丹露才得了空 , 转身拿了一个青团子递给我 。
等待美食真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 , 但越是折磨 , 吃到的那一瞬间就越是幸福 。青团拿到手 , 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 。牙尖咬破温热表皮 , 浓郁的清香瞬间溢满口腔;再咬下去 , 细腻爽滑的豆沙涌入口中 , 细细咀嚼 , 口感软糯却不黏牙 , 用料丰富却不甜腻 , 糯米和豆沙的结合 , 让我发出了满足的喟叹 。
此时此刻 , 语言总是匮乏的 , 除了“好吃”两个字 , 我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赞叹 。看到我享受的表情 , 沈丹露笑弯了眉眼 。或许 , 比起溢美之词 , 食客的满足感更令她开心吧 。
俗话说 , 酒香不怕巷子深 。在我看来 , 这句话用来形容“袁顺泰”再贴切不过 。“如果你是新顾客 , 只要吃过一次我们家的糕点 , 就会变成老顾客!”沈丹露自信地说 。
为何“袁顺泰”的青团会这么好吃?耐不住好奇 , 我向沈丹露讨教起了“秘诀” 。
“糯米和粳米的配比很有讲究 , 我们一般是六四开 , 这样青团吃起来有嚼劲;米粉里面和的是南瓜叶 , 味道会比较清香 。”沈丹露说 , 为了保留最原始的风味 , “袁顺泰”所有青团及馅料都是纯手工制作 , 虽然蒸熟后的青团没有油光发亮的外表 , 但胜在不添加任何色素和食品添加剂 , 绿色又健康 。
在和沈丹露聊天时我才知道 , 原来眼前这间看似普通的小作坊 , 却是一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牌糕点店 。
袁顺泰 , 是这家店的创始人 , 也是沈丹露母亲袁庆芬的太爷爷 , 传到沈丹露这里已历经五代 。
袁顺泰是绍兴人 , 年轻时以卖香糕为生 , 一路从绍兴卖到了新塍 , 之后便在新塍创立了品牌 。但因为做糕点是个需要吃苦的手艺活 , 虽然子女都从父亲手里学了本事 , 却没有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直到袁庆芬退休后 , 才有了重开“袁顺泰”的想法 。分页标题
从最初推着小推车去菜市场摆摊 , 到现在开店日销近2000只青团 , 袁庆芬靠着实打实的用料和工艺征服了每一位顾客的味蕾 。虽仅是口耳相传 , “袁顺泰”的名气也很快在镇上传了开来 。

@记者带你品新塍①| 这家五代传承的百年老店何以再绽风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过 , 因为地处老街 , 虽然在本地名气已经响当当 , 可出了新塍镇 , 知道“袁顺泰”的人却不多 。而且“袁顺泰”做的糕点季节性太明显 , 应季时都集中在一起 , 忙得来不及做 , 季节一过 , 常常又没生意可做 。
看到这个情况 , 沈丹露既心疼母亲的辛苦 , 又想把老底子的手艺传承下去 , 5年前辞去了工作 , 回家帮忙 。
“要想把牌子打响 , 我们就得改变销售模式 。”沈丹露决定通过微信推广自家的百年老店 。空的时候 , 她会把制作糕点的过程拍照片、录视频 , 然后配上文字解说 , 发到微信朋友圈 。
当时 , 本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 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快 , 沈丹露的网上业务就做得风生水起 , 微信朋友也增长到了上千人 。
现在 , 每天晚上沈丹露都要负责“守夜” , 因为有来自嘉兴各县(市、区)的代购店、机关单位食堂、大型商超的负责人会通过微信下单 , 她需要统计第二天的订购量 , 不到半夜12点基本睡不了觉 。
经过5年的经营 , 微信已经成为“袁顺泰”销售的“主阵地” 。也正是因为开拓了网上模式 , 这次疫情期间 , “袁顺泰”的生意不仅没有受到影响 , 反而比以往更好了 。沈丹露笑着告诉我 , 从年初一到现在 , 她和父母基本没有休息过 , 很多人没地方买早饭就向他们订糕点 , 她负责接单 , 父亲负责送货 , 母亲则坐镇店里专门制作糕点 。
说起对未来的打算 , 沈丹露也有着自己的规划:“虽然我们的品牌有上百年的历史 , 但真正开店营业也不过十多年 , 现在还在起步阶段 , 接下来想找间大一点、位置好一些的店面 , 先把基础打好 , 口碑做好!”
告别了“袁顺泰” , 再次走上这条古老的街道 , 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
为何新塍的“老味道”能够经久不衰 , 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醇厚?我想 , 或许就是勤劳聪慧的新塍人代代传承的结果吧……
南湖晚报
via.南湖晚报 采访人员 付梦婕 通讯员 赵维卒 蒋建 周阳
【@记者带你品新塍①| 这家五代传承的百年老店何以再绽风华?】摄影采访人员 冯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