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刘邦“汉承秦制”的四个方面:明尊卑,重儒术,双体制,实授田
刘邦开创的西汉王朝 , 是继承了秦朝的制度而创立的 , 但他又没有完全照搬照抄秦朝的政治体系 , 这就是所谓的“用秦制而不用秦政” , 但严格来讲 , 制度和政策并不能完全的分开 , 因此 , 所谓的“汉承秦制”是在继承秦制度的基础上 , 依据时事进行了调整和改良 , 以适应统治的需要 。
本文插图
刘邦用秦制而不用秦政 , 具体体现在很多方面:礼仪方面、文化领域、政治体制、经理领域 。 明尊卑:制定礼乐规则 , 明确尊卑有序 , 树立皇帝之威 。
首先体现在礼仪方面 , 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后 , 朝堂之上百官没有规矩约束 , 他们依旧我行我素、粗鲁不堪 , 经常放纵饮酒、手拿兵器互相争斗 , 这让刘邦十分苦恼 , 又不知道有什么办法来禁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 这些武将们表面上都是粗鲁无知 , 实际上骨子里认为天下是自己帮刘邦打下来的 , 缺少对刘邦的敬畏之心 , 也就是对皇权没有敬畏之心 , 这对于刘邦来讲十分不利 。
本文插图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 , 这个人物就是叔孙通 , 他以前是秦朝的博士 , 他说:“百官之所以如此 , 是因没有朝廷礼仪的约束 , 不过这不要紧 , 我可以负责率领一些儒生帮助您制定一套并不复杂但去行之有效的朝廷礼仪 , 用来约束文武百官的行为 。 ”看着刘邦将信将疑的样子 , 叔孙通进一步说:“打天下我们这些做学问的不行 , 但制定礼仪约束人的行为 , 让他们对皇帝陛下心悦诚服 , 心存敬畏之心而不敢造次 , 却是我们的强项 。 ”
本文插图
不久之后 , 叔孙通带着他在齐鲁之地选拔的儒生 , 把编制的朝廷礼仪给刘邦演示了一番 , 刘邦看过之后表示:“这很简单 , 连我都能学会!”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 , 赐金五百斤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不久后便在朝堂正式推行 , 刘邦感受到了百官对自己的毕恭毕敬 , 再也没有嘈杂之声 , 他感慨的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好处和做皇帝的威仪!”于是加封叔孙通为太常的官职 , 让他专管朝廷礼仪 。 重儒术:打天下在马背上 , 治天下在朝堂内 。
用秦制而不用秦政第二个方面体现在精神层面 , 也就是文化领域 。 秦统一六国后 , 统一文字 , 统一度量衡 , 做了很多硬件方面的工作 , 但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上却未免有些单一 。 商鞅变法重点强调的两点:一个是农耕 , 一个是军功 , 这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非常有效 , 也是秦一统天下的根基 。 而在战争结束之后 , 军功方面得到晋升的可能已经不大 , 剩下的就是农耕 。
本文插图
人不是机器 , 在物质层面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 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 。 而在这种情况下 , 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应该得到重视与满足 , 没有丰富的精神文化世界 , 就容易造成思想方面的不安定和不稳定的因素 , 而在这方面 , 秦始皇所做的有所欠缺 。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 , 安事《诗》、《书》!” 贾曰:“马上得之 , 宁可以马上治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刘邦在得天下之后 , 开始的时候对文化精神层面的建设也不够重视 , 当陆贾对自己指出要重视文化的时候 , 刘邦竟然说:“我是马上打天下的 , 要诗书有什么用呢?”陆贾说:“你可以在马上打天下 , 难道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吗?”陆贾接着说:“当初夫差、智伯、秦始皇只讲武力 , 后因极武而亡 。 如果秦统一天下后 , 实行仁政、进行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 , 还轮得到你来拥有天下吗?”刘邦没有说话 , 但他的表情上已经说明他认同陆贾的说辞 。 于是他对陆贾说:“那么你就写一篇文章 , 说一说秦为什么失天下 , 我为什么得天下?还有古今国家成败之事 。 ” 分页标题
【#刘邦#刘邦“汉承秦制”的四个方面:明尊卑,重儒术,双体制,实授田】
本文插图
陆贾于是根据历史材料 , 写就了论述国家兴亡的文章共计十二篇 , 刘邦看了之后是什么反应呢?刘邦连连说:“你写的好!”在陆贾的文章中就提到了无为而治 , 核心思想就是朝廷不要去干扰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 , 老百姓不要吵吵闹闹 , 安分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 这和秦有很大的区别 , 商鞅变法后的秦法精细严苛 , 政府什么都管 , 什么都有规法律规定 , 执行起来又过于琐碎 , 这样官吏们累 , 皇帝累 , 百姓们也累 , 秦始皇又是个勤于政务的皇帝 , 因此他在沙丘病逝前 , 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公文 。
本文插图
刘邦能听叔孙通、陆贾的 , 表明他有判断力 , 尽管刘邦不是儒生出身 , 对于儒生还有轻视的思想 , 郦食其投靠他的时候 , 刘邦还干过向儒生帽子里撒尿的事情 。 但刘邦并不是不知道儒家的真正价值 , 当他确认郦食其对自己有帮助 , 是个出色的说客后 , 他就立刻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 因此 , 刘邦才能听取叔孙通和陆贾的建议 。 高皇帝过鲁 , 以太牢祠焉 。 诸侯卿相至 , 常先谒然后从政 。 ——《史记·孔子世家》
本文插图
刘邦还是皇帝中第一个祭拜孔子的人 , 他讨伐英布叛乱路过山东 , 专门准备了祭品 , 去祭拜孔子 。 如果不是郦食其、叔孙通、陆贾对于他的影响 , 他不可能去祭拜孔子 , 这次祭拜孔子的事情 , 发生在刘邦去世前不久 。 双体制:郡县制和诸侯制并存 。
用秦制而不用秦政的第三个方面 , 是刘邦采取了分封制和郡国制并行的安排 , 而不是按照秦的安排 , 采取郡县制的设置 。 秦始皇采取郡县制的安排 , 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削弱了宗室的力量 , 到了秦二世时 , 更是把宗室之人屠戮殆尽 , 导致秦宗室力量衰微 。
本文插图
西汉初年 , 诸侯国有异姓诸侯和宗室诸侯国 , 分封异姓诸侯是为了建立联盟关系 , 共同对抗项羽 , 这是战时的策略 , 是无奈之举 , 也是当时楚汉战争客观条件的需要 。 而分封宗室为王 , 则是为了巩固刘氏天下的需要 , 也是看到了秦宗室衰弱带来的弊端 。 帝以天下初定 , 子幼、昆弟少 , 孩子小、兄弟不多 , 惩秦孤立而亡……——《资治通鉴》
分封异姓诸侯国 , 是为了打天下 , 而到了守天下的时候 , 这些异姓诸侯就变成了统治的威胁 , 因此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之后的七年时间里 , 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解决异姓诸侯的问题上 , 最明显的就是解决了韩信、彭越、英布和陈豨 , 到了刘邦去世之前 , 八大异姓诸侯已经消灭殆尽了 。 问题的本质不是刘邦屠戮功臣的问题 , 而是加强国家安全的需要 , 在这个问题上 , 刘邦很务实 。 尽管刘邦分封的宗室诸侯 , 后来也成了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 但是你不能否认刘邦最初分封宗室诸侯时 , 这些宗室对于巩固刘氏统治 , 起到了很好的屏障作用 。
本文插图
刘邦搞的是“一个国家 , 两种制度” , 即郡县制和诸侯制 。 刘邦在临死之前 , 为了限制吕氏的势力 , 有提出了“非刘氏不能为王”的论调 , 当时天下的异姓诸侯已经很少 , 这一做法就是对吕后权力的失控的防微杜渐之举 , 对于自己的这个妻子 , 刘邦太了解她了 , 她的优点很明显 , 就是可以很好的继承刘邦的国策 , 让刘盈的皇位得以稳固 。 但问题也很明显 , 就是吕雉对于权力的欲望强烈 , 从吕雉为刘盈选择皇后一事上 , 就可以看出吕雉想把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 她居然让刘盈娶张嫣做皇后 , 而张嫣是鲁元公主的女儿 , 也就是说刘盈是她的亲舅舅 。 吕雉这么做就是为了固化自己的权力 , 但这种做法让刘盈难以接受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和秦始皇相比 , 刘邦很早就确定了刘盈继位 , 尽管中间他也动了废长立幼的念头 , 但是这些在他发现太子的地位已经巩固了之后就主动放弃了 , 在涉及帝国国运问题上 , 刘邦是不会感情用事的 , 戚夫人的眼泪无法动摇他最后的决策 。 这和秦始皇没有提前确定帝国的接班人有很大的区别 。 实授田:种田者有其地 , 切实推进“授田”制度 。
在经济领域 , 刘邦推行“授田制度” , 让百姓们回到田间地头去耕种 , 农耕社会只有恢复了农业生产 , 国力才能真正得到恢复 , 对于这一点刘邦有清醒的认识 。
本文插图
尽管“授田”制度早就有了 , 但是直到汉代 , 才真正把“授田”制度落到了实处 , 而不是落到了纸面上 , 这也是切实推进“无为而治”所必须的国策 。
本文插图
在刘邦去世前 , 大汉的各项制度基本都确定下来了 , 下面就是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了 。 其后的吕雉、刘恒、刘启 , 直到汉武帝刘彻 , 很好了继承和发扬了刘邦制定的国策 , 因此到了汉武帝时期 , 西汉的国力达到了鼎盛 , 才有了汉武帝讨伐匈奴 , 专治各种不服的底气 。
一个人的历史 , 一家之言 。
- 人数@武汉连续两周无新增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实现“四个零”
- #武汉#武汉消费券明天中午12点开领!专家回答你四个关键问题
- 武汉消费券明天中午12点开领!专家回答你四个关键问题
- 星座■不会屈服的四个星座,勇于面对困难,在困难面前愈挫愈勇
- 史论纵横:西汉初期,匈奴曾经在白马包围刘邦,为何不趁此机会灭掉汉朝呢?
- 『四川金川,徐俊』“第一书记”徐俊的扶贫故事:大难题四个 小难题不断
- 『数据』武汉修订病亡数据,告诉了我们四个基本事实
- [博古观今]刘邦的救命恩人,满心欢喜的找刘邦讨赏,却被汉军拉出去游街示众
- 「项羽」项氏传奇之四:拥有40万大军的项羽,为何会败给刘邦?
- 数据■武汉修订病亡数据,告诉了我们四个基本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