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撼」专访雷撼:收治1700名患者的方舱医院是怎样建成的?
当方舱医院已成为其他各国收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战场时 , 它们此前在武汉发挥出的巨大抗疫功能、作用值得受到更多关注 。
“可以说 , 我们圆满完成了零召回、医护零感染、病人零死亡的‘三零’任务 。”谈及这次驰援 , 曾出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副院长的雷撼一度哽咽 。作为上海东方医院副院长 , 雷撼带领刚结束奋战40多人的医疗队荣归抵沪 。雷撼带领并参与管理的方舱医院位于武汉东湖区 , 是该市首批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之一 , 从开启到休舱总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700多名 。
上海经验为何值得借鉴?第一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一方面 , 雷撼院长作为具有三甲医院筹建经历的管理者及呼吸科专家 , 其在疫情及相关领域有不少经验;另一方面 , 上海东方医院此前就设有国家级应急救援队 , 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搭建历程排除万难
方舱医院 , 是可移动医疗空间的一种 , 在野战条件下以医疗方舱、技术保障方舱、病房单元、生活保障单元及运力等为主要组成 , 依托成套的装备保障完成伤员救治等任务 。
抵达武汉最初 , 雷撼所带领的队员仅用3个多小时就搭建完成了方舱医院的“大脑” , 一个拥有25顶帐篷且达到中型医院规模的移动医院 , 该医院的后续运行及保障等也都井然有序 。雷撼告诉采访人员 , “其实 , 我们在出发前对武汉驰援的具体任务并不是全盘了解 , 但好在准备得比较充分 , 准备的物资展开可以有100多张床的规模 , 包括当时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搭建也考虑在内了 。”
雷撼说 , 在搭建帐篷时 , 队伍里50多名队员包括后勤行政人员全部都上 , 没有一个闲着 , 这也就是做到了训练有素、分工明确 。搭建历程也有小插曲 。雷撼告诉采访人员 , 在搭建帐篷的过程中 , 尽管室外场地开阔但中间仍有“中华巨马”阻碍 , 中央指挥组在明确建设需求后 , 也果断决定将这一大型物件挪开 , 保证了帐篷搭建顺利进行 。
据悉 , 该医院于2月6日搭建完成 , 2月7日投入使用 。
一边是紧急有序的方舱医院搭建 , 一边则要对方舱医院的运行立刻展开整体部署 。按照雷撼的计划 , 医院区块要划分为医务区域、工作区域、物资保障区域等;同时 , 作为移动医院 , 也可以展开设置发热门诊 , 待发热门诊看好后可以直接收治入方舱医院等 。
那么 , 前述“三零”目标的实现究竟意味着什么?“当时我们认为这个任务太艰巨了 , 背后也有着很多艰辛 。”雷撼告诉采访人员 , “尤其是病人零死亡 , 当时武汉以内死亡率在3% , 而我们这边收治了1000多位病人 , 难度可想而知;而患者零回头的这一目标达成 , 也是区别于其他医院的难点 。”
如何做到?雷撼认为 , 首先是规范的执行与完善 , “包括防护用品、医务操作如咽试纸采集等在内都要严格进行 , 做到小心谨慎、全力付出 。因此 , 制度完善、衔接如果一个地方没有达到 , 就很有可能增加风险 。”
对于方舱医院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所扮演的角色 , 雷撼认为 , “我们方舱医院从2月7日开始收治病人到2月中下旬新病人量少了 , 这意味着 , 我们将社会上所有的病人都控制在了有效区域内 。”具体在于 , 第一 , 是解决了传染源的问题 , 因为病人在外部隔离措施不到位 , 会存在一定的传染几率;第二 , 是切断了病人的传染途径;第三 , 则是将外部没有得到有效医疗照护的、不安定的病人群体纳入进来 , 对患者治愈、早日康复有很大好处 。
病人收治、管理精细化
尽管方舱医院是临时性医疗收治机构 , 但在统筹管理时仍需要抓住重点 。
雷撼曾在2015年带领筹建了位于井冈山革命老区的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 , 他对一所三甲医院从设计布局、设备配套、专科分布、人员组建 , 以及医护感控、运行规格等具有长足经验 。分页标题
他认为 , 方舱医院的核心是要进行医疗活动 。“最重要的任务是一定要保证好病人需求 。这包括了病人在方舱医院诊疗的全过程是流畅的、没有中断的;那么 , 相关药品、检验、放射、感染控制、屋子配备等各个环节就要匹配好 , 包括病人的吃喝管理、情绪管理都很重要 。这对方舱医院整体有序运行、患者康复都有很大的帮助 。”
具体而言 , 就是提前预想、马上形成方案 , 并且有效解决 。
首先 , 是病人收治上的难点 。据雷撼回忆 , “方舱医院的最先设想是严格执行收治18~65岁的轻症患者(且无并发症);因为如此之大的空间里收治那么多病人 , 如果一人病情加重的话 , 这对病区安全风险就会很大 。”
但实施下来难度很大 , 一方面 , 当每日有约100多名病人一下子涌入进来 , 需要依次一个一个做筛查 , 就会积累庞大的病人量;另一方面 , 轻症的判断需要按症状及CT成片来看 , 但有些病人在外部已经待了很长时间 , 其真正状况还要再做检验 。
“直到之后中央指挥组有指示要‘应收尽收’ , 于是我们也即刻将医生做了合理分配 , 先期集中医护人员力量收治病人、得以阶段性缓解;中后期医护人员则专门进行诊疗、查房等工作 。”
其次 , 则是诊疗期间的管理 。为此 , 雷撼在病人全部收治进来后 , 提出“方舱值班医生责任区、患者对口责任人”等制度 , 这样的精细化程度 , 可以有效地对每位病人进行无死角观察 , 防止病情加重或变化 。
详细来说 , 按照医护比例 , 以每位医生固定包干的模式来管理10~20位病人 , 每位病人的医嘱、治疗等都包括在内;而在值班时 , 每位医生约观察100名左右病人 。
精细化程度还体现在哪些方面?雷撼告诉采访人员 , 每位医生还与其负责的患者们建立了微信及短信的联系 , 保证尽管在医生下班后 , 也能随着通过信息方式来沟通病人的其他需求和反馈 , 24小时不休息 。此外 , 在医生紧缺的情况下 , 建立由护士担任“医生助理”角色 , 承担一些落实医嘱、解释病情等工作 。
应急医疗仍需常态运行
据采访人员了解 , 上海东方医院此前就常设有一支国家级的紧急救援队 , 约100多人 , 均来自于临床科室、后勤等各部门的优质人才 。
“这支救援队此前是专为灾难设计的 , 包括地震 , 火灾等 , 也日常定期进行训练 , 配备的物资可以在外部独立支撑2周时间;这次去武汉驰援来了其中的51名 。”雷撼说 。
而此前 , 上海东方医院国际应急医疗队执行队长孙贵新就曾对媒体表示 , 医疗队最近正联合武汉各医院和各省区市驰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医疗队 , 谋划制定《方舱医院中国标准(暂名)》 。
如何将日常部门转化为应急救援队伍?这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也带来更多思考 。“自汶川地震、非典以后 , 我国对应急救援加大了很大的投入 , 此次应急救援队的也是一个重要体现;我认为 , 后期也需要在该领域持续不断地增加力量 , 包括一般医疗机构的应急管理、救援体系也亟待健全 。” 雷撼表示 。
而除了医疗方面 , 雷撼也建议 , 包括社会运营体系如大型展览馆、车间、船舶等在前期设计与建设中 , 也能将公共卫生应急空间纳入考量范围 , 这也将涉及建筑整体的排风、通道等 。
在医务人才匹配方面 , 雷撼也提到 , 要强调“医务人员多能化 。”如何理解?业内人士认为 , 在一些医院 , 由于现阶段医务人员太过专科化 , 疫情发生时 , 发热门诊医生力量不够就要调配呼吸科医生 , 甚至一些内科医生也要参与到各个专科的人手补充中 。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加强在应急、防御方面的基础能力 。
【「雷撼」专访雷撼:收治1700名患者的方舱医院是怎样建成的?】据不完全统计 , 44天时间内 ,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原计划收治病人约2000人 , 最终收治病人1780余人 , 由雷撼带领的救援队共收治病人500余人 , 出院200余人 , 转院100余人 。分页标题
- 「」扭伤脚的你现在好了吗?
- 「」省结防院收治一例重症骨折肺结核患者
- 朱婧:朱婧:我愿意给小说的人与事预留一份“天真” | 专访
- 「」中国专家组走进巴格达新冠疫情定点收治医院
- 【着调】唐汉霄:若你真正热爱,终会到达想要的终点 | 着调小专访
- ##医者仁心 行医乃责任与担当——专访陕西中医药大学严首春教授
- ##【抗击疫情 复工复产】逐步恢复常规收治 有序满足移植需求
- 【汽车】ADAS 就好比头顶皇冠上的钻石 专访小鹏自动驾驶产品经理
- 【袁晓锦】四川本土,专访一名狂热的户外运动爱好者
- @独家专访李兰娟院士,为海外华侨“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