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函谷关附近地势图
战国时代 , 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 。经过春秋时代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 , 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 公元前453年 , 韩、赵、魏推翻智氏 , 三家分晋 , 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公元前221年 , 秦国灭齐国 , 统一六国 , 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
这段时期主要的历史脉络就是秦国一统天下和六国奋起反抗的经过 。其实在整个春秋和战国初年的时候 , 秦国不但没有展示出一个强国应该具备的水平 , 相反还先后被晋和魏压制 , 屡战屡败 , 龟缩在函谷关内 , 不敢觊觎中原土地 。直到商鞅的横空出世 , 在国内进行土改和军改 , 才增强了其综合实力 , 有了和其他国家较量的资本 。
经过改革 , 秦国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 , 并且建立了完整的军功晋升通道 , 刺激秦人奋勇杀敌 , 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再加上外部魏在和齐争霸的过程中惨败 , 放松了对河西通道的防守 , 秦军趁机夺取河西通道 , 从此可以随意出入函谷 , 在和三晋之家的战争中胜多负少 。这些事情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注意 , 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起这个西部劲敌 。

『』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匡章像
在虎狼之秦露出了锋利的爪牙后 , 天下形势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 秦国隐隐有了横扫六国的迹象 。为了避免这件事情发生 , 战国七雄中的其余六国曾经多次组织联军攻打秦国 , 不过基本都是无功而返 。直到后来齐国以孟尝君为相、匡章为将 , 才取得了一场大捷 , 联军耗时三年之久 , 先是封锁函谷关 , 让秦军无力出关 , 此举大大震惊了天下 , 鼓舞了联军的士气 , 赵、宋二国也趁势加入 , 一鼓作气攻破函谷关 , 逼得秦王割地求和 。匡章也成为了战国期间唯一一位攻破函谷关的名将 , 在华夏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联军多次攻秦皆无功而返
其实秦国一直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国家 , 在伊阙之战时 , 他的军力远远逊色于魏韩联军 , 长平之战时也不过和赵军数量相当 ,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 , 如果六国中的任意两国合力 , 那么部队数量一定会远远胜过秦国 。

『』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过秦论》作者贾谊像
但是战争的结果并不是单纯地由部队数量决定的 , 这点贾谊曾经做过阐述 。据《过秦论》中记载:"于是六国之士 ,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 , 百万之众 , 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 , 九国之师 , 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 , 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追亡逐北 , 伏尸百万 , 流血漂橹 。"

『』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秦军作战方阵
虽然贾谊在这里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但是他的本意也很好理解 , 那就是联军的实力其实远远超过了秦军 , 但是却无法取胜 。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联军虽然整体实力在秦军之上 , 但是却各怀鬼胎 , 总是希望别国的军队能和秦军打的两败俱伤 , 自己趁机收取渔翁之利 , 所以总是保存实力 , 对联军统帅的指令也是阳奉阴违 , 所以联军无法凝聚出强大的战斗力 , 而秦军处于弱势 , 为了存续下去自然是拼命作战 , 所以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 。第二点则是秦地占据崤山渭水天险 , 对于古代的人们来说翻山和渡河都是行军大忌 , 所以联军想要攻打秦国 , 必须要先攻破函谷关才能长驱直入 , 进逼咸阳 。但是函谷关西据高原 , 东临绝涧 , 南接秦岭 , 北塞黄河 , 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 。本来就处于两山之间的谷地 , 大军通行极其困难;秦国又在几百年间不停加固和扩建函谷关 , 所以此地成为了联军的天险 , 联军就算数量多 , 也不得不因为地形所限而分散前进 , 很容易被秦军逐个击破 。分页标题

『』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守城武器擂木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 , 联军多次攻秦皆无功而返 , 既有自己内部的问题 , 也有外部的地形因素 。这两个问题如果不解决 , 联军数量再多也无法战胜秦军 , 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函谷天险 , 比第一个问题更难解决 。纵观战国历史 , 联军大获全胜的战役也比比皆是 , 尤其是锦上添花的时候 , 联军更是奋勇作战 , 所以只要利益分配得当 , 当权者对将领下达死命令 , 将领必然率士兵死战 , 这便是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 。但是函谷关的地势不具备大型攻城器械通行的条件 , 只能靠人力硬拼 。人力在面对城防坚固的石制城墙时办法不多 , 战车兵、骑兵、弓箭兵等兵种又无法发挥作用 , 这也是第二个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的重要原因 。猛将军投笔从戎横空出世
不过 , 这些问题最后都被匡章完美的解决了 。匡章是何人也?他姓田名章 , 谥号是匡 , 所以后人愿意称呼他为匡章或者匡子 。我们知道 , 战国时期只有对历史影响巨大的人才能被冠以"子"的称呼 , 比如思想家老子、教育家孔子、兵法家吴孙子 , 这类人数量十分稀少 。因此匡章的才能可见一斑 。

『』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匡章师从亚圣孟子
匡章是孟子的徒弟 , 在齐威王时期投笔从戎 , 成为齐国将领 , 并且先后侍奉了三代齐王 , 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 , 齐国霸业的奠基者之一 。他不光有军事才华 , 还有雄辩之能 。
在惠子发起徐州相王后 , 两人曾经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辩论 。据《吕氏春秋·论·开春论》中记载:"匡章谓惠子曰:'公之学去尊 , 今又王齐王 , 何其到也?'惠子曰:'今有人於此 , 欲必击其爱子之头 , 石可以代之 。'匡章曰:'公取之代乎?其不与?'惠子曰:'施取代之 。子头 , 所重也;石 , 所轻也 。击其所轻以免其所重 , 岂不可哉!'匡章曰:'齐王之所以用兵而不休 , 攻击人而不止者 , 其故何也?'惠子曰:'大者可以王 , 其次可以霸也 。今可以王齐王而寿黔首之命 , 免民之死 , 是以石代爱子头也 , 何为不为?'
作为一个带兵征战的将领 , 能和文臣惠子唇枪舌剑、据理力争 , 可见匡章十分善辩 , 虽然他最后同意了惠子的观点 , 但是他在辩论过程中有理有据 , 逻辑清晰 , 也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

『』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匡章让齐军打着秦军旗帜混入敌军
除此之外 , 匡章在军事方面也有巨大的建树 。秦齐曾经在桑丘地区爆发过一场遭遇战 , 由于秦军孤军深入 , 步步惊心 , 匡章于是趁机派遣小股部队以使者身份去和秦军和谈 , 实际上这些部队偷偷打起了秦军旗帜混入了对方内部 , 随后和大部队里应外合 , 大破秦军 。除此之外 , 他还率军攻破燕国 , 在垂沙之战大破楚军 , 率领联军攻破函谷关 , 齐国之外的六强有一半的国家都畏惧他 。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 , 匡章的战果十分辉煌 , 这也是后世始终有人对太史公不为他列传而耿耿于怀的重要原因 , 也有人说他是白起之前的第一名将 。他虽然作战次数不多 , 但是其参加的战役的意义均十分重大 , 处在关键节点 , 对历史的走向有巨大影响 。

『』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齐国技击士分页标题
桑丘之战匡章运用奇谋 , 大败秦军 , 此后二十年秦和齐再无战争 , 这也导致了此后三晋之家和秦纠缠不清 , 打的犬牙交错 。灭燕之战导致了燕昭王走上历史舞台 , 才有了后来乐毅带领燕军报仇 , 魏冉为了保护在齐地获得的利益打残了魏国 。垂沙之战导致了楚将战略目光从近邻齐的身上转移到了秦 。而攻破函谷关之战更是导致了魏夺回被秦打通的河内之地 , 间接保护了赵国 , 这才有了后来的长平之战 。
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 不光确立了他的名将之名 , 也在齐桓公春秋首霸之后再一次让齐国恢复了当年所坚持的中原均势政策 。由于有了齐这个中原警察 , 各国被迫进入了一段稳定的发展期 , 这也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一段关键的缓冲期 。率军破函谷逼秦割地求和
这些战役中最能体现匡章军事才能的自然就是攻破函谷关之战了 。之前我们提到过 , 函谷关难以攻破有两点原因:一是联军不能同心协力 , 二是函谷关确实是一座十分坚固的堡垒 。不过换一个方向思考 , 如果彻底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 那么攻破函谷关自然不是问题 。

『』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劝秦王割地议和的公子池
我们先来说一下这场战争的结果 。据《战国策·秦四·三国攻秦入函谷》中记载:"王召公子池而问焉 , 对曰:'讲亦悔 , 不讲亦悔 。'王曰:'何也?'对曰:'王割河东而讲 , 三国虽去 , 王必曰:'惜矣!三国且去 , 吾特以三城从之 。'此讲之悔也 。王不讲 , 三国入函谷 , 咸阳必危 , 王又曰:'惜矣!吾爱三城而不讲 。'此又不讲之悔也 。'王曰:'钧吾悔也 , 宁亡三城而悔 , 无危咸阳而悔也 。寡人决讲矣 。'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 , 之兵乃退 。"
从上述史料中 , 我们可以看到两件事 , 第一件事是联军已经攻破了函谷关 , 第二件事是秦王割地求和 。这说明匡章已经完美地解决了之前谈到的两个问题 。
那么军事奇才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呢?让我们一一说明 。
首先 , 齐的军事力量在当时绝对不弱于秦 , 但是长途跋涉赶到秦地附近时 , 一是部队疲乏 , 二是粮草难以补充 。所以匡章决定先找到一个可以缓冲的区域 , 来保证齐军的休息和安置补给 , 于是他选择了和韩魏组成联军 。这样齐军兵马劳顿赶到韩国后 , 既可以保证向前一步就能抵达函谷关 , 也能凭借韩地和魏地的粮草以及自己从齐国携带的粮草满足部队的供应 。

『』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齐军粮草只能通过这种道路运输
其次 , 这个时候魏韩已经丢掉了河西走廊这个战略要地 , 这就使得秦军控制了关外的开阔地带 , 可以随意在韩魏门口集结 , 威胁大梁和新城 。所以两国迫切需要夺回该地的控制权 , 因此一定会和齐军并肩作战 , 绝不藏私 。
况且 , 齐国集合三家之力 , 纸面实力已经远远超过秦国 。这个时候匡章出人意料地采取围而不打的办法 , 牢牢掐死了秦军出关的开阔地 。这样造成了秦军被压制在函谷关内 , 如果有出关的打算 , 就会被敌方的大部队逐个击破;但是如果要是不出关作战 , 供养如此大规模的部队又会耗费大量的粮食 , 所以秦军希望能击破联军 , 可是组织的几次小规模战斗都已失败告终 。
最后 , 秦国没有办法 , 只能解散部分士兵去从事生产 , 而剩余的军队也士气十分低落 。此消彼长 , 联军这边是粮草充足 , 斗志高昂 , 再加上一直持围观态度的赵宋两国果断加入战局 , 派出了部队和粮草 , 五国抓住机会 , 一举攻破函谷 , 直逼咸阳 。这是战国期间联军唯一一次攻破函谷关的战役 , 逼得秦王割地求和 。也因此奠定了匡章成为当世名将的重要基础 。分页标题

『』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军事威慑的作用要比战争的意义更大结语
贾谊曾经在《过秦论》中提到 , 导致六国灭亡的原因 , 其实并不是因为秦国多么强大 , 而是六国自身存在问题导致的 。从匡章带领联军攻破函谷关我们就可以看出 , 只要六国真正做到了同心协力 , 想消灭秦国不过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如果六国能提前知道自己先人辛苦打下的基业最终毁在秦的手里 , 一定早早就会将秦消灭在襁褓之中 。

『』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匡章有实力和白起竞争战国第一名将的头衔
但是这样还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 , 即使秦国被消灭掉 , 剩下的六国也不过是从七雄争霸变成六雄争霸、五雄争霸直到最后剩下一家才能结束 。所以对他们来说 , 天下纷争不止 , 各国间互有胜负、来回消耗、避免一家独大才是最好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看 , 他们在组成联军的时候不肯使出全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联军的统帅在出征前必定会得到国君的授意 , 他们充其量只是一个执行者罢了 。所以联军的最大意义在于威慑对手 , 当某一国的势力短时间内有巨大的提升 , 或者同时对其他几国造成了潜在的威胁的时候 , 其他几国才有可能通过组成联军的方式彰显实力 , 对其进行恐吓和威胁 。
而匡章显然很明白这个道理 , 所以在攻破函谷关之战的过程中 , 他虽然也组成联军 , 但是联军整体的实力是以齐军为主 。魏在桂陵和马陵两次惨败后 , 已经失去了精锐的魏武卒 , 只能东拼西凑出一支队伍 , 而韩更是自始至终都拿不出像样的实力 。但是这两家虽然积弱 , 可是对秦的提防之心和警戒之意是别国无法相比的 , 有强大的齐军愿意为他们撑腰后 , 他们自然愿意使出全力 , 去夺回自己丢掉的土地 。在成功激发联军的战斗力后 , 匡章又巧妙地围绕函谷关做起了文章 。虽然联军是攻方 , 但是却围而不攻 , 控制了函谷关外的开阔地 , 这就使得秦军失去了出关作战的集结区 , 让强大的作战部队变成了无法从事农耕、只能消耗存粮的无用部队 。

『』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这样的战术布置下 , 秦军变成了攻方 , 而齐魏韩三国联军则变成了固守函谷关天险 , 且兵力数倍于对方 , 有着丰厚粮草补给的防守方 , 战场形势瞬间逆转 。就算万中存一 , 秦军战胜了函谷外的三国联军 , 那么马上有赵宋两国的军队可以顶上 , 甚至有更远的楚燕部队都有可能来参战 。所以此战的胜负结果 , 在匡章做出布置的时候 , 就已经注定了 。
参考文献
1《过秦论》
2《吕氏春秋·论·开春论》
3《战国策·秦四·三国攻秦入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