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挤进大历史的小人物:唯一见证了日本开国的中国人

编者按:今年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 。 从1853年美国“黑船”叩响紧闭的国门 , 到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 , 日本仅用60年时间就从一个落后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 成就了近代世界史上“大国崛起”的一个独特模式 , 也成为许多追赶型国家羡慕和模仿的对象 。 此书通过描写这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 , 生动记录了60年间日本奋起追赶、建设现代国家的艰难历程 , 也分析了日本后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内在原因 。 对于追求大国崛起的国家而言 , 日本所走过的道路至今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
无数普通人活在历史的夹缝里 , 悄然地生 , 无声地死 , 在这个世界上留不下一点痕迹 。 罗森是幸运的 , 偶然的机会让他挤进了大历史 。 遗憾的是 , 他不知道自己见证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 , 更理解不了日本开国的意义 。
1854年 , 佩里率领美国舰队第二次进入东京湾 , 在一个叫横滨的小渔村登陆 。 仅仅三四十年后 , 当年荒凉的小渔村就奇迹般地变成了一座繁荣的城市 。 “横滨开港资料馆”以大量资料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城市的成长史 , 其中的一张《美利坚人应接之图》吸引了我 。

「日本」挤进大历史的小人物:唯一见证了日本开国的中国人
文章图片
这是日本著名画师锹形赤子的作品 , 当年他受命为“黑船”上的来访者一一画像 。 我在画中惊奇地发现 , 在一群美国人之中 , 竟然有一个戴着瓜皮帽、拖着长辫子者 。 是中国人吗?仔细看 , 此人长着一张圆脸 , 矮矮胖胖 , 手持折扇 , 画像旁边写着“清国人罗森” 。 果然是中国人!我还发现 , 另外还有几幅他打伞、摇扇和写字姿态的画像 。 在当时参加接待美方代表的日方人员的笔记、日记和双方会谈记录上也能常常看到罗森这个名字 。 也就是说 , 有一位中国人见证了日本开国的历史场景 。

「日本」挤进大历史的小人物:唯一见证了日本开国的中国人
文章图片
这个中国人到底有什么传奇的经历 , 竟然参与了日本历史的进程 , 见证了日本历史性的时刻?
罗森是广东南海县的一个文人 , 后来经商 。 他在香港居住时曾与英美传教士有来往 , 会说一点英语 , 但是不懂日语 。 匪夷所思的是 , 他竟然以翻译的身份跟随美国舰队来到日本 。
佩里首次日本之行时 , 由著名的美国传教士卫三畏做翻译 。 卫三畏感到与日本人打交道、订协议都离不开汉文 , 于是在佩里舰队再次前往日本时 , 便邀请友人罗森同行 , 一起作为美国舰队的翻译 。
当时的日本人基本不懂英语 , 美国也鲜有人精通日语 。 罗森不懂日语 , 也不懂荷兰语 , 但是可以用汉字和日本人在纸上“笔谈” , 因为当时日本的官员和读书人都熟悉汉字 。 几乎所有的翻译都依靠罗森和卫三畏 。 于是出现了奇怪的谈判场面:美国谈判官员说英语 , 卫三畏口译为中文 , 罗森写下来给日本官员看;日本官员写下汉文 , 罗森念出来 , 卫三畏再翻译成英文给美国官员听 。 在外交史上这都是少有的奇闻 。

「日本」挤进大历史的小人物:唯一见证了日本开国的中国人
文章图片
美国与日本的谈判持续了将近一个月 , 最后日本不得不接受美国的条件 。 1854年3月31日 , 日本与美国正式签订了《日美友好条约》 。 这是日本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国际条约 。 本来可能发生的日本的“鸦片战争”就这样被避免了 。

「日本」挤进大历史的小人物:唯一见证了日本开国的中国人
文章图片
在日本期间 , 许多日本人士主动与罗森交往、笔谈 , 因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让他们感到震惊 , 急于了解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 罗森向日本人士介绍了中国当时的政治形势 , 还把自己写的关于太平天国的小册子《南京记事》借给日本官员阅读 。 这部著作很快就被翻译成日文 , 改书名为《清国咸丰乱记》 , 在日本广泛流传 。分页标题
当时 , 许多日本人对于现代世界缺乏了解 。 和这些日本人比起来 , 罗森的见识也不见得有多高明 。 在后来撰写的《日本日记》一书中 , 他对日美谈判本身着墨不多 , 而是以猎奇的眼光来打量日本 。 他大量描写的是日本社会的“怪异”之处 。 罗森处处将日本与中国进行比较 , 对于日本的种种“落后”之处很是不屑 。 例如 , 他以“男女授受不亲”的儒家伦理道德来描写日本的男女共浴 , “竟有洗身屋 , 男女同浴于一室之中 , 而不嫌避者” , 将淳朴自然的男女关系丑化成了一个男女关系淫乱的社会 。

「日本」挤进大历史的小人物:唯一见证了日本开国的中国人
文章图片
罗森虽然对日本也有赞赏之处 , 但是在他的笔下 , 流露更多的是天朝上国俯视东方蛮夷的优越心态 , 很有以“文明人”自居的意味 。 鸦片战争已经发生十几年 , 中国已经被推进世界的大门 , 罗森还有这种心态 , 极为可笑 。 更悲哀的是 , 他没有意识到 , 正在他身边发生的事件即将改变日本的历史 , 也将改变中国的命运 。
和罗森比起来 , 那位介绍他参与美日谈判的汉学家卫三畏的认识要深刻得多 。 他刚刚到达日本一周时 , 在给他弟弟的信中写下的话至今值得深思:“和中国人比起来 , 日本人给人的感觉是更加理性 , 精力也更加充沛 。 但是我觉得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中国人那样舒适 。 他们的行动很不自由 , 也没有中国人那样有灵性 。 不过 , 与中国人相比 , 他们有着更强的进取心和好胜心 。 当这两个民族都认识到与别国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后 , 很可能日本人会在世界上为自己谋取到更高一些的地位 。 ”

「日本」挤进大历史的小人物:唯一见证了日本开国的中国人
文章图片
要求罗森有敏锐的历史眼光 , 对中国提出预警 , 确实有些苛求 。 但是 , 一个国家在历史转折的时刻 , 毕竟需要一批有眼光的人 。 19世纪中期日本令人吃惊的现象之一 , 是受过教育的日本人观察外部世界的强烈愿望 , 甚至还有吉田松阴这样希望通过偷渡了解世界的卓毅人士 。 他们在国家受到外来冲击之时 , 决心前往西方了解外部世界 。 他们共同拥有一个伟大的愿望:决心向西方学习 , 希望能够由此使他们的国家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 。
反观当时的中国 , 尽管已经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败 , 但精英人士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想之中 , 拒绝睁眼看世界 。 比如1840年文渊阁大学士琦善到广州接替林则徐后立即宣布:“我不似林总督 , 以天朝大吏 , 终日刺探外洋情事 。 ”他们沉迷于古老的文明不能自拔 , 自认为是东方的文明大国 , 甚至臆造出中国道德优于西方之类的怪论来自我安慰 , 浑然不觉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变 , 更不肯主动地走向世界 。 直到甲午中日战争才猛然醒来 , 发现日本已经将中国远远抛在后面 , 追赶不及 。
谈判结束后 , 罗森搭乘美国军舰返回中国 。 据说 , 途经镇海时 , 他在当地收购了一批生丝 , 运回广东后赚了一笔钱 。 翻译是临时的 , 历史对于他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 他只是一个小商人 。

「日本」挤进大历史的小人物:唯一见证了日本开国的中国人
文章图片
无数普通人活在历史的夹缝里 , 悄然地生 , 无声地死 , 在这个世界上留不下一点痕迹 。 罗森是幸运的 , 偶然的机会让他挤进了大历史 。 遗憾的是 , 他不知道自己见证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 , 更理解不了日本开国的意义 。
马克斯·韦伯曾说 , “观念创造出的‘世界图景’ , 时常像扳道夫一样决定着由利益驱动的行为的发展方向” 。 在许多国家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 , 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都发挥着“历史扳道夫”的作用 。 在这个意义上 , 或许 , 在1854年春天的那个深夜 , 从吉田松阴潜入美国军舰的那一刻起 , 中日两国不同的现代化命运已经被注定 。 罗森没有 , 也不可能成为“历史扳道夫” 。 即使挤进大历史 , 小人物也还是小人物 。分页标题
【「日本」挤进大历史的小人物:唯一见证了日本开国的中国人】(责任编辑:李德全 CM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