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问答:帕金森病治疗谨防三大误区|健康随身听


:名医问答:帕金森病治疗谨防三大误区|健康随身听
本文图片
大家好 , 这里是南方日报、南方+为你打造的健康随身听 , 每天听一听 , 给健康加分 。
中国帕金森病人超过310万 , 65 岁以上患者占比超9成 。 随着老龄化加剧 , 预计到2030年 ,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激增至500万 , 占全球患者的一半 。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 。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 , 就诊不便的帕金森病患者该如何应对?又有哪些诊疗误区需要警惕?今天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专科主任陈玲教授做客《健康随身听》 , 为我们详细解答 。
帕金森病有四大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 最主要的四个临床运动症状表现包括抖(震颤)、行动缓慢(运动迟缓)、手脚僵硬(强直)、姿势步态异常 。
帕金森病主要是大脑缺了一种叫多巴胺的递质 , 治疗方法主要是补充多巴胺 。 多种药物可以选择 , 包括左旋多巴复合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等 , 均可以提高患者脑内多巴胺的浓度 , 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陈玲教授指出 , 以前的旧观念认为 , 这个病发展到严重影响生活才需要药物治疗 , 但目前认为 , 帕金森病一旦发现就应该马上开始治疗 , 因为研究显示这种疾病早期进展得更快

帕金森疾病早期 , 药物治疗疗效显著而持久 , 仿佛又回到健康的状态 , 这个时期被称为“蜜月期” , 一般可维持3~5 年 。 但随着疾病的进展 , 逐渐出现运动并发症 , 如:表现为药物治疗的疗效减退 , 作用持续时间缩短 , 即使增加剂量、缩短服药间隔 , 患者症状仍无法得到很好控制 , 患者自己能预测到药物疗效的减退 , 被称之为“剂末现象” 。 与此同时 ,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 “开-关现象” 。
在治疗运动波动方面 , 除了使用短效的左旋多巴复合制剂之外 , 还要加一些长效的药物 , 所谓的长效药物就是半衰期比较长 , 不会让血药浓度波动太大 。 如何加药需要根据病情和年龄 , 比如对于年轻的病情较轻的患者 , 倾向于早点加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者是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 年龄大、病情较重的患者 , 尽早使用左旋多巴复合制剂 。
帕金森病人存在三大认识误区
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 , 不少帕金森患者宅在家里 , 复诊、康复运动都受到影响 。 陈玲教授介绍 , 疫情后来就诊的患者 , 几乎每个病人病情都出现加重 , 近期来就诊的病人普遍需要增加药量 , 尤其是长效的药还要加得更多一点 。
帕金森病人的药物治疗方案 , 需要根据病情变化不断去做调整 , 临床上病人主要存在三大认识误区 。
首先 , 一个最常见的误区是 , 病人老觉得长效的药没作用 , 短效的药很有作用 。
比如说用左旋多巴 , 因为半衰期短 , 只有90分钟 , 一用下去大概半个小时起效 , 维持两三个小时或更长 , 患者能很快看到这个药的效果 。 而长效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 有的半衰期8-12个小时才会见到症状的变化 , 病人就觉得这个药是没有作用的 。 但实际上 , 左旋多巴复合制剂大量使用 , 带来的常见副作用就是运动波动 , 我们需要更多的长效药 , 类似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者是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减少左旋多巴复合制剂的量 , 从而减轻这种副作用 。
第二个误区是 , 部分患者认为 , 能不用药就不用药 , 能少用药就少用药
, 但这种观点其实已经“过时” , 一经诊断尽早规范用药能够让运动症状得到很好改善 , 也可以推迟运动波动的出现 。。
第三个误区在营养方面
。 部分病人觉得左旋多巴复合制剂跟蛋白质有很大的关系 , 认为“我吃了很多蛋白质 , 左旋多巴就不起效了” , 因此就不敢吃蛋白质 , 或者每天素食 。 但实际上 , 短期内病人可能会觉得药效挺好 , 但是再过一段时间 , 病人会因为自己的体质差了 , 体内蛋白水平低了 , 从而导致症状改善也有限 。分页标题
正确的做法是 , 进食优质蛋白质 , 中、晚期患者早、中餐蛋白质少些 , 晚餐补足一天蛋白质的量 , 左旋多巴复合制剂在饭前一小时或饭后1-2小时服用 , 使患者白天的活动能力变好 。
疫情期间居家康复“不能停”
帕金森患者除了服药之外 , 正常时每天要有约两公里的户外活动 , 但疫情期间老年病人外出不便 , 线下就诊也遇到困难 。
陈玲教授建议 , 患者可以自己做“病情日记” , 吃药后多长时间起效 , 维持时间有多久 , 医生可以通过这样的记录判断病人的药量是否足够 。 同时 , 有的病人还可以通过医院“云门诊” , 上传自己的“走路录像” , 让医生可以及时判断病情进展 , 或在线指导服药及康复方法 。
疫情期间 , 病人在家不仅吃药要精准 , 康复运动也不要放弃 , 可以因地制宜做一些康复训练 , 比如可以在家设一个"5米区" , 然后能很规范的做“脚跟着地”的步态训练;日常可以做做高抬腿 , 原地踏步、上肢伸展等 , 让肢体各关节得到锻炼;也可以朗读、唱歌 , 让咽喉肌肉也得到一定的锻炼等 。
陈玲教授指出 , 经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 , 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改变和推动帕金森病患者今后的就医方式 , 未来也可能会有人工智能设备协助患者记录病情 , 辅助医生诊断和治疗 。
此外 , 疫情期间 , 互联网医疗也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 , 多种帕金森病用药均可以在各个平台购买 。 如最新一代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甲磺酸雷沙吉兰片 , 2019年8月纳入国家医保药品常规目录 , 今年1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医保价格 , 医院“云门诊”可以在线开药 , 病人付费后医院药房可以配送到家 , 都大大提高了帕金森病患者用药的便利性和依从性 。
陈玲教授最后指出 , 患者首先要有信心 , 要乐观向上 , 其次 , 在治疗方面要精准服药和科学锻炼 。 第三 , 患者不是独自在抗击帕金森病 , 他们并不孤独 , 医生会和患者一起共创美好的未来


:名医问答:帕金森病治疗谨防三大误区|健康随身听
本文图片
感谢收听《健康随身听》 , 每天听一听 , 给健康加分 。 如果觉得有帮助 , 请记得点击右上角 , 分享给家人或朋友 。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专科主任陈玲教授
【监制】陈韩晖  罗彦军
【执行】严慧芳 李啸啸
【统筹】郭小戈 马华 许蕾
【音频主播】严慧芳
【:名医问答:帕金森病治疗谨防三大误区|健康随身听】【音频编辑】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