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非血管性诊疗技术的发展历史
肿瘤的非血管性诊疗技术主要包括经皮穿刺活检、经导管引流术、腔内支架植入术、椎体成形术、经皮肿瘤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内容 。
在影像设备的精确导向下 , 穿刺活检的准确率可达 85%~ 95% , 由于其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 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1970 年 , Christorffersen 报告剖腹直视下对胰腺肿块做穿刺活检 , 然后行细胞学检查 , 准确率高达 94% , 为细胞穿刺活检奠定了基础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 世纪 70 年代 , Holm 在 B 超引导下 , 成功地进行了经皮穿刺活检胰、肾、肝和后腹膜肿瘤组织 。
【「」肿瘤非血管性诊疗技术的发展历史】1976 年 , Haaga 应用 CT 导向穿刺抽吸活检成功 。随着影像学设备、穿刺针、穿刺方法以及组织学、细胞学的发展 , 经皮穿刺活检术得到完善 。在穿刺活检的基础上 , 经穿刺针注射药物到肿瘤局部进行介入治疗 , 经皮穿刺进行肿瘤物理性或化学性消融治疗也在肝癌、肺癌、盆腔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应用 。
1983 年 , 消融治疗用于治疗不能手术的肝癌 , 这一时段主要用无水乙醇治疗小肝癌 。1991 年 , 日本学者首先将经皮穿刺注入无水乙醇(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 PEI)技术应用于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 TACE) 后的残余病灶的治疗上 , 效果满意 。
1994 年 , Honda 等为避免无水乙醇的毒副作用 , 尝试以煮沸的生理盐水代替乙醇治疗小肝癌 。
1994 年 , Seki 报道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 , 将微波天线植入瘤体内凝固治疗肝癌获得成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95 年 , Yoshimura 报告运用碘化油表柔比星乳剂通过内镜对早期胃癌病灶直接注射 , 在术后 7 天运用 CT 随访 , 见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 , 并取得十分良好的效果 。
1995 年 , Rossi 等首先报道将射频消融成功用于临床肝癌的治疗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腔内支架植入术是 20 世纪 90 年代肿瘤介入放射学发展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 其源于1964 年 Dotter 等创立的经皮穿刺同轴导管成形技术 。肿瘤腔内支架植入术分为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 前者主要是进行动脉、静脉支架植入 , 后者为胆管、食管、胃肠道、气道等腔内支架植入 。
1991 年 , Elson 等报道采用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取得良好效果 。
1989 年 , Neubaus 等采用可膨式金属支架 (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 , EMS) 进行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
1990 年 , Domschke 等首次成功使用自膨式金属支架 (self-expandble metallic stent SEMS) 治疗食管癌引起食管梗阻的患者 。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 , 目前国内外已研制出包括功能性支架在内的各种管腔内支架 。
多种介入技术的联合应用是肿瘤介入治疗发展的方向之一 , 例如肝癌的介入治疗模式正在由单一的 TACE 治疗被 TACE 联合消融治疗的模式所代替 。
近几年来 , 肿瘤射频消融、聚焦超声、微波、激光、冷冻消融等肿瘤介入治疗技术发展很快 , 肿瘤隔离灌注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介入性热化疗等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也开始应用于临床 。
-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TB』从心衰禁忌药到心衰金牌药,β阻滞剂成功逆袭
- 『癌症』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丨两种癌症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 #肿瘤#过表达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 「」化疗后为什么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生恶心呕吐后应如何处理?
- [肺炎]武大人民医院1天3场全球疫情连线,中医专家分享诊疗方案
- 癌症: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癌症防治,共同行动”
- 「健康附属院」肿瘤科医生,通过5个部位,教你一眼判断肝脏是否积毒
- 『』肿瘤患者饮食注意?“三需要”和“三原则”
- 「」纯天然"降脂药"被发现,疏通血管、赶跑胆固醇,高血脂不攻自破
- 保健@此草称为药草之王,医生说每天来一杯抗肿瘤,连免疫力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