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宅院#一部民族交响与孕育它的宅院



按关键词阅读:

一部民族交响与孕育它的宅院——北京三十五中学生首演大型民族交响音诗《民族魂鲁迅》的故事
【热点观察】
3月21日 ,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以下简称北京三十五中)官网发布了校艺术团团员共唱《让世界充满爱》致敬最美逆行者的视频 , 广大师生、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并深受触动 。 一直以来 , 这所学校尤其重视弘扬民族精神 , 开展学生美育 。 就在去年的12月29日晚7点 , 大型民族交响音诗《民族魂鲁迅》在这所学校的金帆音乐厅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
这部由中学生首演 , 表现鲁迅精神品质的民族交响音诗 , 其美育价值以及背后的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
鲁迅举家迁往北京百年后 , 人们在交响乐和吟唱中 , 仿佛听到了先生回家的叩门声……
灯光聚焦 , 观众屏息 , 帷幕开启 。 金帆民乐团琵琶声部的蔡静文与其他乐手一样 , 青春的面庞洋溢着自信从容 , 专注于音乐世界 , 等待着指挥棒落下 。 舞台上的他们 , 还只是北京三十五中的学生 。
这是《民族魂鲁迅》的首演现场 。 中学生乐团首演大型民族交响音诗 , 是中国音乐教育史上的光辉一笔 。 学子们为此感到荣耀 。
指挥棒轻灵落下 , 琵琶、胡琴、扬琴、古筝参差和鸣 。 跌宕变幻的旋律中 , 似见百草园野草风中摇摆 , 似闻三味书屋檐下雨声 , 鲁镇风貌徐徐映现;“盼光复/新文化/嬉笑怒骂经纬才” , 白话诗唱词高低唱和 , 闰土、狂人、阿Q的故事次第展开;鼓和唢呐高亢如呐喊 , 提琴幽咽如彷徨 , 明亮的竹笛吹奏出朝花夕拾的况味 。
1.把感受到的鲁迅先生弹出来、吹奏出来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 , 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 ”大型交响音诗《民族魂鲁迅》所演奏的旋律正体现着这种民族的觉醒与力量 。 作品将中国文化风格与交响音乐相融合 , 将观众带到20世纪初 , 带到那段酝酿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风云历史 , 激荡雄浑的音乐意境让听众产生强烈共鸣 。
“梦里社戏红 , 梦里月光白/彩色梦影常徘徊/心里青石板 , 心里乌篷船/无常人生又几代……”“序歌”开宗明义 , “人杰地复灵”“童年”“东渡”“新文化青年”“狂人日记”“从呐喊到彷徨”等9个乐章将鲁迅的生平娓娓道来 。
负责演奏的北京三十五中金帆民乐团拥有百余名成员 , 是北京市编制最完整、水平最高的中学生民乐团之一 。 “把你们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的鲁迅先生 , 弹出来 , 吹奏出来!”北京三十五中艺术中心音乐教师郭轶琼在排练时这样指导学生 。 她说 , 为了演好这部交响音诗 , 学生们重读鲁迅作品 , 深入体会鲁迅的精神境界 , 并利用业余时间刻苦练习演奏 。
“这部民族交响音诗是学校特别邀约当代职业作曲家、指挥家甘霖创作的 。 我们试图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 , 让孩子们浸入式感受鲁迅 。 ”北京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介绍 , 这部民族交响音诗是继《初创志成》《爱恋·志成》之后北京三十五中自主创新设计的又一美育课程 , 是校园文化历史的又一次深刻诠释 。 适逢鲁迅举家迁往北京一百周年 , 学校希望通过演出 , 让学生完成“读鲁迅—演鲁迅—懂鲁迅”的认知过程 。
《民族魂鲁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并诞生的 。
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评价 , 中学生通过音乐演绎的方式来感受和认识鲁迅 , 是研读鲁迅作品、追寻鲁迅思想的创新方式 , 意义非凡 。
“音乐带给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冲击 , 比文字更直接 。 ”高二5班的学生王公佐是竹笛声部的成员 , 担任民乐团团长 。 拿到乐谱后 , 他抓紧所有业余时间来练习 。 他真切地感受到交响音诗不同于以往演奏的乐曲 , 内容更丰富 , 结构更复杂 , 思想更博大 , 他手中的竹笛除了要表现“横眉冷对千夫指 ,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主体旋律 , 还要“扮演”百草园的花花草草 , 江南水乡乌篷船的船桨 , 或是社戏台下嘈杂的人群 。
大调小调随时转换 , 音乐色彩忽明忽暗 , 刚排练时 , 交响音诗让乐队成员感觉难度颇大 。 “在某些乐章 , 旋律并不是动听的 , 而是令人感到不安的 。 ”初二14班的高胡演奏者余世瑶明白 , 在这些乐章所描述的那个时代 , 中华民族正在遭受磨难 , 要表现那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 就要把这些令人感到刺耳、怪异的音精准地演奏出来 。
带着使命感传承鲁迅精神 , 所有成员都格外投入 。 为了音准 , 王公佐在训练中更加注意嘴唇与笛孔之间的角度 , 虽然他从4岁起就开始学竹笛;为了熟练掌握变幻的节奏 , 余世瑶每天都拿出时间专攻左手的把位切换 。
勤奋的练习换来了华美乐章的精彩呈现 。 正式演出的聚光灯下 , 他们与北京三十五中金帆合唱团、志成小学合唱团配合默契 , 表现令观众惊叹 。
2.让这宅院在一百年后继续发光
“这不是风花雪月的作品 , 而是要反映哲理、追忆先贤 , 探寻我们民族的精神魂魄 。 ”《民族魂鲁迅》创作者甘霖说:“文学脉络理顺、思想内容成熟之前 , 我不敢下笔 。 ”为了创作这部作品 , 甘霖长时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 翻阅鲁迅的作品和相关史料 。 即使出门 , 也是在八道湾胡同11号调研 , 品味鲁迅生活的点滴 。
在八道湾鲁迅纪念馆特聘专家荣挺进看来 , 交响音诗诞生于校园 , 乐团能出色地完成演出 , 得益于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日常的美育熏陶 。 他介绍 , 学校金帆音乐厅门前的通道 , 在过去是八道湾胡同 。 1919年 , 周氏兄弟携家人从浙江绍兴移居至北京八道湾胡同11号 , 鲁迅在这里住到1923年 。
这是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四合院 。 鲁迅在八道湾居住时期 ,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方兴未艾 。 他在此院内生活的三年八个月 , 奔走于教育部及其所属在京各博物馆、图书馆之间 。 他先后在北京大学等八所大中学校兼职教学工作;参与编辑并投稿《新青年》《晨报副刊》等报纸杂志 , 鼓励青年创作;与文化名流交往 , 带动并支持两个弟弟从事文学创作、翻译和研究 , 参与新文化多方面活动 , 使这座宅院成为新文化思想的阵地 。
重要的是 , 鲁迅在这里创作了收入《呐喊》的11篇小说、收入《热风》的14篇杂文 , 翻译出版了《工人绥惠略夫》《苏努支语录序言》《爱罗先珂童话集》《桃色的云》等译作 , 完成学术代表作《中国小说史略》初稿 。 在此完成的代表作《阿Q正传》和《故乡》 , 影响着当时和后来的一代代国人 。
“这里留下了周氏兄弟生活的足迹、创作的印记 , 留下了蔡元培、胡适、刘半农、钱玄同的高谈博见 , 见证了他们投身新文化运动的热诚 。 走进这座宅院 , 可以追念先贤 , 感悟传统 , 倾听历史与文化 。 ”北京三十五中鲁迅书院吴静瑾老师介绍 , 平时纪念馆向学生开放 , 教师会带领学生来这里上课 , 文学兴趣活动常常在这里开展 。 排练交响音诗 , 很多学生会来这里寻找灵感 。


稿源:(光明日报)

【】网址:/a/2020/0401/010news246537.html

标题:#宅院#一部民族交响与孕育它的宅院


上一篇:「2008年」美股收盘全线下跌:道指跌1.84%下跌410.32点

下一篇:『支付宝』消费券破亿“红包雨”已达14地 适用线上线下消费


人文

[病例]辽宁新增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累计确诊99例

阅读(19)

今朝92名在治患者均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个中重型病例13例,危重型病例1例。92名在治患者中,65例病例为输人道病例,27例病例为本地感染病例。今朝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850人,已解除医学不雅察1015人,现有835人正在接收医学不雅察。【编辑:罗攀】...

人文

副司长■央行:疫情对经济影响是暂时的 投资者是理性的

阅读(22)

文章图片 资料图:一处正在建设的楼盘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张斌 摄【副司长■央行:疫情对经济影响是暂时的 投资者是理性的】中新网客户端2月14日电(袁秀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2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表示 , 金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