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4月1日起施行 , 包括地铁内进食、手机外放音乐、乞讨等七种行为上了“乘客行为黑名单” 。 《办法》的实施将为创建更好的地铁交通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 与被禁止的行为可能触犯相关法律不同 , 受约束的行为大多数属于不文明行为行列 , 其最终实施效果还需要每一位公民自身素质的提升 。
地铁是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近年来 ,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 。 截至2018年年底 , 我国内地(不含港澳台地区 , 下同)共有24个省份的35个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 , 运营线路171条 , 运营里程5295公里 , 2018年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约212.8亿人次 。
与欧美日等地区相比 , 中国地铁虽然起步时间晚 , 但是发展速度快 。 而正是因为发展速度太快 , 乘坐地铁的社会规范还没有达成明确“共识” 。 有关什么能做 , 什么不能做 , 一些乘客并不是太清楚 , 这就导致了地铁上经常出现某些不文明行为:乘客被迫闻别人早餐的味道 , 安静看书的人不得不被喧闹的偶像剧打扰 。 有人曾戏称:自己了解最新流行电视剧和音乐的重要渠道就是通过地铁 。 这些行为让空间上本就较为封闭的地铁 , 充盈着难以忍受的气味和声音 , 影响了乘客乘坐地铁的舒适度 。
地铁空间属于公共场合 , 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无伤大雅的行为 , 在公众场合可能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 。 为了赶时间而在地铁进食 , 是用别人的不方便成就自己的方便;在地铁上外放音乐 , 也是在用自己的喜好干扰他人 。 这些不文明行为 , 从根本上讲是缺乏公共意识的表现 。
此前 , 一些人会表现出“任性”的态度 , 将公共场合中的不文明行为说成个人的自由 , 别人无权干涉 。 此次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办法》 , 正是向这些不文明行为坚决说“不” 。
不可否认 , 《办法》的出台并不能立竿见影地消除这些行为 , 后续还有待严格执行 。 在交通运输部出台《办法》之前 , 不少地方也出台地方性的轨道交通乘客守则 。 比如 , 北京去年5月15日发布了《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 , 规定乘客在地铁上不得有进食、霸座、推销营销、大声播放视频音乐等行为 。 第一周巡查就发现不文明行为20起 , 两个月内累计制止劝阻不文明行为1476起 。 同时 , 北京还将不文明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不良信息记录 , 增加了守则的约束力 。
北京联盟小编注意到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办法》 , 从全国层面上统一了对不文明行为的界定 , 有助于形成更为广泛的社会规范 。 而且《办法》当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惩罚细则 , 而是将监督执法的权限下放到各个地方 , 由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执行细则 。 2019年 , 北京就安排了3420名乘务管理员以及专项的巡查组负责制止乘客不文明行为 。
当然 , 也需要承认 , 相较于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即时性和突然性 , 地铁巡查有时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并予以制止 。 而且对于有些公共意识较差的个人来说 , 《办法》的约束力和威慑力都不算强 。 《办法》的实施只是创造和谐地铁环境的开始 , 真正要消除不文明行为 , 最终还是需要从每个人做起 , 需要公民个人素质的整体提升 。
【[办法]地铁内进食上“黑名单”:让不文明者不再任性】柯锦雄 来源:中国青年报 【[办法]地铁内进食上“黑名单”:让不文明者不再任性】【编辑:陈海峰】
稿源:(中国青年报)
【】网址:/a/2020/0401/010news246475.html
标题:[办法]地铁内进食上“黑名单”:让不文明者不再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