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武汉社区的“非常”与“日常”
文章图片
3月7日 , 武汉市硚口区一小区门前 , 社区志愿者和下沉干部在发放价值10元的“爱心菜”套餐时 , 一位居民在阳台探身询问 。 社区封闭后 , 市民的生活必需品大都需要社区工作人员代为采购 , 对于不擅长网购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峥苨/摄
文章图片
3月12日晚 , 武汉市武昌区得胜桥附近一小区内的居民 。 不远处是灯火辉煌的黄鹤楼 。 当天 , 武汉市对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已一个月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峥苨/摄
文章图片
3月24日 , 武汉市江汉区汉来广场附近的小区内 , 几名做批发零售的住户 。 随着疫情相关数据好转 , 武汉无疫情小区的居民允许在小区内有序活动 , 小区内为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便利店、药店、小菜场等也陆续开张营业 。 “非常”时期长达一个多月的社区封闭式管理 , 逐渐回归“日常”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隽辉/摄
文章图片
3月24日 , 武汉市江汉区汉来广场附近的小区内 , 一名外地租户在帮邻居理发 。 这附近是武汉规模较大的一家建材市场 , 聚集了许多外地商户、租户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峥苨/摄
文章图片
3月14日 , 武汉市得胜桥附近的一小区 , 黄村显老人吃完晚饭 , 坐在院子中刷抖音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隽辉/摄
文章图片
3月24日 , 武汉市江汉区 , 一家开在居民楼内的菜店又有了顾客 。 封闭期间 , 居民购买蔬菜主要靠社区团购 , 一些有子女帮忙的老人也从互联网平台上订购蔬菜 , 但居民们更习惯在家门口的菜店买菜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峥苨/摄
文章图片
3月24日 , 武汉市大董社区 , 一名下沉干部骑着共享单车穿行在小区里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隽辉/摄
文章图片
3月24日 , 武汉市大董社区一小区楼梯拐角处 , 居民养的花草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隽辉/摄
文章图片
3月19日 , 武汉市营房社区 , 一处蔬菜零售店面 。 该店面月租金4000元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隽辉/摄
3月24日 , 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 , 自4月8日零时起 , 武汉市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 有序恢复对外交通 。 “封城”两个多月的武汉 , 终于迎来了“解封”的讯号 。 近几天当地媒体报道 , 武汉市无疫情小区占比超90%、无疫情社区内商业设施限时开放、人员恢复社区内活动等 , “非常”时期长达一个多月的社区封闭式管理 , 似乎也逐渐回归“日常” 。
2月11日凌晨 , 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要求武汉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 。 有的小区门口拉起了警戒线 , 或是堆满由各色共享单车搭成的临时路障 。 一些社区则规定每户每3天可派一人出门采购 。
此后 , 武汉社区封闭管理多次升级 。
2月16日 , 在武昌区民生社区 , 趁着雪后的阳光 , 居民们来到社区内的露天菜市 , 选购7元一斤的黄瓜、8元一斤的西红柿、或者两三元一斤的大白菜、藜蒿 。 隔壁街上 , 由市属事业单位下沉干部组成的小队全副武装 , 穿着白色的防护服 , 对街道的墙面、地面进行定时消杀 。 没过几天 , 黄色的塑料围挡被运进社区 , 在各家商铺门前一路排开 , 居民购物的渠道变少了 。 此后 , 市内所有社区都被金属或塑料的防疫围栏重重包围 , 再后来 , 围栏外缠上了铁丝 , 社区只留一个出入口 , 人员出入一律测温、登记 , 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 。
一些居民站出来 , 成了走街串巷的志愿者 。 51岁的余大姐当上社区志愿者后 , 把她租住的小区比作“幼儿园” 。 这里老年居民占六成 , 还有不少独居、孤寡老人 。 无法出门的日子里 , 他们不像年轻人一样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信息、娱乐和物资 , 对商品价格也更敏感 。 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要像幼儿园老师 , 一次次耐心提醒他们戴上不习惯戴的口罩、不要在院子里扎堆聊天;也要像亲人一样 , 耐心回应他们不分时段用座机打来的咨询电话 , 帮忙争取数量有限的“爱心菜”、低于市价的储备肉 , 还要在超市半空的货架上找到居民指定的柴米油盐 。 有志愿者说 , 借着给老人买菜的机会 , 她第一次分清了茼蒿和藜蒿 。
封闭带来的压力也在堆积 。 “再不解封 , 火神山、雷神山都得改成精神病医院 。 ”一位老年居民打趣道 。 不能出门的一个月里 , 外面发生了很多事 。 家住江汉区的曹大爷 , 从电话里才得知身在武昌的哥哥因新冠肺炎去世、全家或住院或隔离的消息 。
武汉的气温逐渐爬升到20摄氏度 , 梅花、迎春花和樱花陆续开放 。 随着疫情相关数据好转 , 无疫情小区的居民可以下楼散步了 , 小区内为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便利店、药店、小菜场等也陆续开张营业 。 堵在路口的围挡被人悄悄挪开一道口子 , 可供一人侧身通过 。 黄色的塑料围挡上写满了商贩们的电话 , 方便有需要的市民 , 也尽力挽救受疫情影响的生意 。
在江汉区大董社区 , 90岁的黄奶奶前两天从社区分到了活鱼 , 打算做成鱼干 。 刚把切好的鱼块摆好 , 她就开始织毛衣 。 黄奶奶和聋哑的女儿住在一起 , 她腿脚不灵便 , 小区封闭后哪里也没去 , 每天坐在家门口织毛衣 , 已经给女儿织了一件 , 手上的这件也完成了大半 。 黄奶奶说 , 毛衣织完的那天 , 说不定大家就可以走出社区了 。
北京联盟新闻频道小编了解到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隽辉 李峥苨摄影报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
【「社区志愿者」武汉社区的“非常”与“日常”】【编辑:郭泽华】
稿源:(中国青年报)
【】网址:/a/2020/0326/010news242235.html
标题:「社区志愿者」武汉社区的“非常”与“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