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上世纪50年代 , 冷战初始美苏两国为了获得压倒性的优势 , 在经济、军事、国际等各领域展开全方位竞争 。 此时世界航空工业正值螺旋桨跨入喷气式、亚音速迈向超音速时代 , 相互刺激下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机遇期 , 特别是起到战略威慑作用的轰炸机成了抢手货 , 双方纷纷推出琳琅满目机型有些后来享誉世界成为名机 , 有些则成了别人的垫脚石昙花一现从此了无声迹 。
美国在二战名机B-29之后果断放弃已显落后的活塞式动力飞机 , 随后不到十年间包括B-47、B-52、B-58在内的喷气式轰炸机纷纷登场 , 完成了向喷气式超音速机型的快速转型 。 强劲的竞争对手苏联则紧随其后 , 以对标模式开始了各型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进程 , 这里面就包括了图-16、图-95、米亚-4、M-50、图-22等机型 。 同样完成了升级进阶 , 在这一轮比拼中大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 。
文章图片
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
正如前面所言 , 冷战初期美苏两国研制机型数不胜数 , 上面有名有号的都是相对成功者 。 不过在成功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失败案例 , 比如图-128“大提琴手”超音速截击机、图-22“眼罩”超音速轰炸机 , 作为第一代超音速机型使苏联有资本和美国新式战机达成抗衡格局 , 包括后续版本图-22M“逆火”更是成了西方国家的梦魇 , 至今还是俄罗斯战略威慑的主力之一 。 但是和它们辉煌的经历不同 , 上述两型战机的技术原型图-98估计至今也没有几个人还记得 。
文章图片
图-22“眼罩”、图-22M“逆火”
研制背景
冷战开启铁幕成形 , 以活塞为动力的B-29战略轰炸机还没从二战辉煌战绩中醒过神 , 就在半岛战场被米格-15大口径机炮打的落花流水 。 美国人立刻意识到在日渐成熟的新型喷气式战斗机面前 , 原有战略轰炸机依赖高空优势作战已经不太现实 , 为了保持已方战略核威慑优势地位 , 必须将手中长矛削尖更具杀伤力 。 于是研制下一代飞得更快、更高机型启动 , 它就是——XB-58“盗贼”超音速轰炸机 。
文章图片
B-58“盗贼”超音速轰炸机
时刻关注对手的苏联反应神速 , 1952年在获得美国开始研制XB-58信息之后 , 指定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一款新型超音速轰炸机进行反超 。 用以替代正在研制中已显落后的亚音速图-16 , 冷战期间你追我赶的疯狂程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 虽然缺少超音速战机研制经验也只能强行上马 。
忙中不乱的图波列夫设计局提出了三种方案 , 分别是:98工程(战术攻击机)、103工程(中程轰炸机)、108工程(洲际轰炸机) 。 103工程经过多轮修改完善后衍生出105工程方案 , 98工程经过修改最后成了图-128“大提琴手” , 而105和98工程两者的结合则成就了一代名机图-22“眼罩” , 接下来重点介绍苏联超音速技术起源98工程(图-98)方案 。
文章图片
105工程
研制历程
军方给出的设计指标如下:载弹量4000KG、作战半径应超过1500千米 , 除此之外还应具备超音突防能力 。 正在埋头苦干打造图-16的图波列夫技术积累有限 , 虽然按要求提出了98工程方案其实内心相当苦恼 。 因为图氏一直认为:当前喷气式发动机高油耗表现在航程上难以达到现实要求 ,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图-95“熊” 。
超音速飞行的核心还是大推力发动机 , 当飞行速度达到音速时 , 空气中压力波无法像亚音速飞行时顺利推开前方空气 。 而是像一层层的抛物线波纹重叠在一起 , 空气密度急剧增加形成激波造成极强阻力 , 音障成了第一道拦路虎 。
文章图片
音障
苏联喷气式发动机技术虽然最早来自德国 , 不过在吸收基础上自主创新很快 , 1952年留里卡推出了TR-7单轴涡喷发动机 。 这款发动机后来被改名为AL-7(推力6500kg , 加力推力9000kg) , 首先应用在伊留申设计局的伊尔-54超音速轰炸机上(最大飞行速度1.15马赫) , 有了配套发动机的支持跨越音障成为可能 。
文章图片
AL-7发动机
文章图片
【「铁血军事会」隐藏在铁幕下的图-98“背鳍”超音速轰炸机,昙花一现】伊尔-54轰炸机
由于图-98更大、更重的体积需要推力更强的发动机 , 因此为它配套的是改进型号AL-7F发动机 , 常规布局两台发动机并排安装在尾部 。 请大家注意细节 , 图-98有两个版本外形最直观的判断就是尾部AM-23机炮 , 第一版本有机炮改进型号则取消 。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图-98轰炸机
文章图片
图-98轰炸机三视图
图-98轰炸机一如苏式战机粗犷的风格 , 两个椭圆形进气口直接安装在座舱后方背部两侧 , 飞行中空气从进气口通过机翼根部结构流向机身后方的发动机舱室 。 进气口前方是飞行员和雷达操作员 , 领航员则坐在飞机头部尖锥状玻璃座舱内 , 采用KT-1火箭弹射座椅呈串列方式分布在机身中轴线上 。
机载雷达等设备安装在飞行员座椅下方 , 机首右侧有一门AM-23机炮(备弹50发)、机尾则安装两门AM-23机炮(备弹150发/门) , 飞行员后方的还有航空照相设备等 。 整个机身内部则分布了多个油箱 , 另有一个3.68米长弹舱 , 可以容纳4枚重1000公斤的FAB-1000航空炸弹 。
文章图片
图-98内部结构图
图-98超音速飞行特性加上较重的机体 , 对于起落中的轮胎要求更高 , 主起落架采用4个900*275mm盘式制动胎可以有效分散压力 。 机体内部结构充分利用 , 包括机翼两边内侧油箱总计可以携带内燃油达23500升 , 空速管和后视雷达安装在垂尾顶端 , 采用这一时期流行的遥控方式控制双管AM-23机炮射击 。
文章图片
垂尾及四轮主起落架
1955年整装一新的图-98开始了首次试飞 , 试飞表现不错空中操控性能良好 , 不过和图波列夫估计的一样由于早期喷气发动机油耗大 , 造成作战半径达不到设计要求 。 同年底图-98所有试飞工作宣告完成 , 试飞期间表现中规中矩没有发生严重故障和事故 , 随后原型机转交国家科学试验院进行飞行测试 。
文章图片
图-98轰炸机
由战斗机伴飞的图-98轰炸机 , 从仰视角度看造型确实丑 , 大肚子加背上两个突兀的进气道说不出的怪异 。
文章图片
图-98轰炸机
图-98来的快去的也快 , 1956年之后忽然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也许是对同年首飞XB-58的回应) , 同年一支美国空军代表团有幸在访苏过程参观了该机 。 见到这款与众不同战机的美军确实很惊讶 , 北约根据该机外观给了一个难听的绰号“背鳍” , 型号则猜测为伊-140及雅克-42 。
后续改型
前面提到图-98有两个型号 , 由于该机太过神秘实际留存信息非常有限 , 但很明显由于性能不达标改行当上了技术验证机 。 通过下图对比两款改型 , 最明显的特征是机头以及机尾部分做了修改 , 机头座舱改为RP-5雷达舱 , 机尾两门AM-23机炮取消 。
文章图片
图-98两型对比
文章图片
少见的图-98二号机迫降照片
图-98二号机三视图 , 机翼前缘更加尖锐 , 垂尾尺寸变大后掠程度更高 , 原来吊在垂尾上的后视雷达也同时取消 。 注意细节 , 图-98轰炸机配套了K-80中距空空导弹(正式编号R-4) , 这也是后来图-128的标配 。
文章图片
图-98二号机三视图
文章图片
K-80中距空空导弹(R-4)
最终命运
图-98在注定成不了独立机型后 , 作为技术先行者通过各种测试为后续超音速轰炸机打基础 。 1957年苏联国土防空军对图-98产生了兴趣 , 在详细了解这款机型性能之后给了图波列夫一个新任务:加装大功率雷达、先进空空导弹 , 将它打造为一款远程截击机——项目128 。
图-128“大提琴手”远程截击机成了图-98的正牌继承者 , 两者外形非常相近 , 不过图-128速度更快性能更强 。 此外 , 图-98结合105工程成就了后来的替代方案——图-22''眼罩''超音速轰炸机 , 一款极其神秘的机型最后只能以这种方式继续存留 。
文章图片
图-98轰炸机
文章图片
图-128远程截击机
来源:(铁血军事会)
【】网址:/a/2020/0319/1584552930.html
标题:「铁血军事会」隐藏在铁幕下的图-98“背鳍”超音速轰炸机,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