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解放军第二次夜渡琼州海峡
顶着狂风大浪21条木船在海上飘荡近二十个小时
1950年3月5日 , 在雷州半岛西面 , 解放军第40军执行首批偷渡任务的第352团第1营八百名指战员在灯楼角集合整装待发 。 与此同时 , 在雷州半岛东面 , 第43军第128师准备渡海的战士们也在硇洲岛集合登船 , 等待出发命令 。 按照计划 , 他们要和第40军第118师首批偷渡部队一起出发 , 分别从东西两面登陆海南岛 。
3月9日 , 40军渡海先锋营到达五指山根据地与琼崖纵队会合 。 而原计划要和他们一起出发的43军128师渡海部队 , 却还在硇洲岛焦急等待东北风的到来 。
计划推迟国民党守军加固防线
1950年3月6日 , 位于雷州半岛东南部的硇洲岛上风平浪静 , 海潮轻轻地卷起浪花 。 当天下午 , 第40军118师352团渡海先锋营胜利登陆白马井海滩的消息传来后 , 集合在这里的第43军第128师383团一个加强营战士们却显得焦虑不安 。
按照渡海部队作战计划 , 3月5日晚他们就应该从硇洲岛扬帆起航 , 偷渡至海南岛东部赤水港 。 当天 , 该部一千余名指战员在岛上严阵以待 , 出发的小船已准备就绪 , 可是战士们从中午等到晚上 , 硇洲岛连一丝风也没有 。
十五兵团作战室里 , 司令员邓华一直密切关注着硇洲岛的气象情况 , 他心里清楚 , 如果在晚上八点以后起航 , 船队就会在第二天白天暴露在茫茫大海上 , 成为国民党守军的靶子 , 很可能遭受到敌人飞机和军舰的联合攻击 。 3月5日当晚 , 邓华下达命令:43军128师停止起航 , 等待起风 。
可这一等就是整整5天 。 这5天里 , 海南岛又传来了对偷渡部队不利的消息 。 在得知解放军一个营的兵力成功登陆白马井后 , 国民党守军司令薛岳坐立不安 , 认为“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 他立即调兵遣将 , 一边追击已经上岛的渡海先锋营 , 一边全面加强沿海防御 , 还下了一道封海的命令 , 禁止琼崖渔民出海捕鱼 。
夜渡起航海上飘荡近二十个小时
3月10日 , 硇洲岛上终于吹起了东北风 , 第二次偷渡机会已经到来 。
风越刮越大 , 天上还下起了小雨 , 远处雷声不断 , 海面上波涛汹涌 。 这恶劣的天气 , 对偷渡过海的解放军部队来说 , 却是极为理想的条件 。 3月10日13时 , 一千多名官兵乘着21条木船 , 从湛江东南的硇洲岛起渡 , 踏上了早在五天前就该踏上的征程 。
这次的登陆地点选在海南岛东部的赤水港 , 这里国民党守备力量相对薄弱 , 海岸线平坦 , 有利于登陆作战 。 不过 , 这次偷渡却并不顺利 。 “部队在海上遇到了8级台风 , 下着大雨 , 战士们在风雨交加的大海上飘荡了近二十小时 , 每个人都晕船 , 有的吐苦水 , 还有人吐血 。 ”时任43军128师383团1营3连连长的李庆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他们的遭遇 , “那个浪打得很高 , 船可以顶到浪尖上 , 又马上落在浪底下 。 ”
以当时的风浪 , 千吨级的客轮都无法出海 , 而战士们的21条小船就算加起来也只有百吨左右 。 到了半夜 , 马灯点不着 , 旗语看不清 , 就连号声也听不见 , 小船之间无法联络 , 基本上都分散了 。
43军128师383团潜渡先锋营在赤水港至铜鼓岭一带成功登陆 。 (资料图片)
3月11日清晨 , 汹涌了一夜的大海逐渐平静 , 虽然无法联络其他船只 , 但战士们依然各自朝预订目标前进 。 在经历了二十多个小时的艰苦航行后 , 终于在海南岛赤水港至铜鼓岭一带先后登陆 。
有了第一批两次偷渡的经验 , 兵团考虑要继续加强岛上解放军的实力 , 配合琼崖纵队岛上作战 , 争取夺取海岸一两个登陆点 , 以便为主力部队大举登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
利用成束手电筒做“信号灯”、情报放在树洞里……
琼崖军民“各显神通”接应渡海部队
1950年3月10日 , 在接到解放军第43军第128师383团一个加强营准备偷渡琼州海峡的消息后 , 琼崖革命军民便立即着手准备接应工作 。
据海南史志网记载 , 琼崖纵队指定活动在琼文地区的独立团前往接应登陆部队 。 接到琼崖区党委和北区地委紧急指示后 , 中共文北县委书记叶明华、县长李光邦带领干部和支前民工前往接应 。
解放军登陆部队在海南岛北部海岸与琼纵接应部队胜利会师 。 (资料图片)
此时 , 43军加强营在航行中遇到了8级大风 , 各船失去联络 , 无法保持编队 , 但仍然坚定地向预定目标前进 , 与大风大浪顽强拼搏约20小时 , 于11日9时在赤水港长路地区海岸先后登陆 。 在击退岸上国民党守军的阻击后 , 同叶明华、李光邦带领的支前队伍接上联系 , 并在抱锦乡(今抱罗镇)同琼崖纵队独立团胜利会合 , 随后向琼山解放区转移 。
在转移中 , 部队于潭门一带粉碎国民党军两个团的进攻 , 歼灭其一个多营 , 俘副团长以下100多人 。 43军加强营的主力转移后 , 少数失散人员陆续登陆 , 在当地党政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有力接应下 , 安全地进入解放区 。
值得一提的是 , 当地干部群众在接应渡海部队时“各显神通” 。 有的利用成束的手电筒做“信号灯”与渡海解放军联络;有的把情报放在约定的树洞里 , 盖上椰子壳让交通员取走;有的混在被迫为国民党军修工事的群众队伍里 , 随时接应渡海部队 。 此外 , 一些群众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解放军伤员 。 当国民党军进村搜查、威迫群众交出伤员时 , 临危不惧、守口如瓶 , 并秘密地把伤员转移到琼崖纵队设在沿海红树林里的医院 。 登陆部队经过各村庄时 , 受到群众的热情接待 。 分页标题
在解放军两个加强营胜利登陆不久 , 40军352团两个排在雷州半岛海面上执行任务时 , 被海风和潮流漂过琼州海峡 , 他们便果断地登陆 , 得到儋县一区党政组织和民兵的及时接应 , 共同打退了国民党军1个营的进攻 , 安全进入解放区 。
第一批两个渡海先锋营渡海登陆成功 , 增强了琼崖纵队的军事力量 , 大大减轻了国民党军对琼崖纵队的军事压力 , 从而增强了琼崖党政军民迎接解放军渡海登陆的信心;同时 , 为野战军渡海登陆作战提供了实践经验;尤其重要的是 , 打开了国民党军所谓“伯陵防线”的突破口 , 动摇了其固守海南的信心 , 打乱了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对内对外的军事部署 , 相对地削弱其集中重兵对内的“进剿” , 创造了有利于琼崖纵队集中行动和第二批解放军部队登陆作战的条件 。
解放军第二次夜渡登陆点赤水港寻迹了解背后的故事
茂林深处纪念碑铭记峥嵘岁月稠
从文昌市昌洒镇镇墟一路向东 , 穿过S206国道就是赤水港 , 这里人迹罕至 , 针叶林遍布海岸线 , 一路葱翠 。 来到赤水港边 , 思绪随着静默的空气而凝滞 , 停下匆匆的步伐 , 仿佛能从低鸣的海潮中听到来自70年前激烈的枪声 , 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 那时候的今天 , 这里风帆始达 , 解放海南的步伐由此加快 。
纪念碑掩藏在茂林深处人迹罕至
1950年3月11日 , 解放军第43军第128师383团一个加强营偷渡琼州海峡 , 在海上与风浪顽强拼搏了二十多个小时后 , 陆续在赤水港至铜鼓岭一带登陆 。 之前 , 第一批偷渡部队第40军118师352团一个加强营也已在儋州白马井海滩成功登陆 , 这两次历史性的登陆把国民党守备军司令薛岳的“伯陵防线”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 追击至此的野战军联合琼崖纵队 , 与海南岛国民党守军展开正面交锋 。
从此 , 赤水港的名字与解放军紧紧联系在一起 , 当地镇政府曾在滩边立了一座纪念碑 , 用以纪念那段登陆战斗 , 和在战斗中长眠的烈士 。
当地有知道纪念碑位置的群众 , 在赤水港边捕鱼捞贝为生的渔民们往海边茂密的树林中一指:“在林中一根电线杆附近 , 已经很多年没人去了 。 ”因为不熟悉当地的路况 , 采访人员一行在海边转悠了许久 。 正午的温度比较高 , 空气也很干燥 , 在跨过几道小溪和滩涂 , 拨开重重枝叶后 , 汗流浃背的我们终于在一片密林的开阔地带找到了纪念碑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三军渡海先锋营登陆地点纪念碑
纪念碑不高 , 顶上立着一颗红星 , 碑底是四层石阶 , 两旁放着早已成为枯枝的花篮 , 写着“昌洒镇人民政府敬献”的字样 。 石碑正前方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三军渡海先锋营登陆地点纪念碑” , 中共文昌市昌洒镇委会、文昌市昌洒镇人民政府于2001年5月1日所立 , 石碑后面刻着43军128师383团加强营登陆事迹 。 因为年久失修 , 石碑呈现灰白的颜色 , 但刻在上面的字却鲜红如初 。
参与登陆老战士曾在碑前老泪纵横
我们在石碑前席地而坐 , 聊起有关石碑的故事 。 与我们一同前来的昌茂村委会村主任黄循强是当地比较了解那段历史的人 , 也是参与建碑人之一 。 他曾与时任琼崖临时民主政府文北县县长的李光邦接触过 , 曾听他们讲述接应渡海解放军的事迹 。
当时解放军登陆上岸后 , 乡民主政府干部的家人见到解放军 , 像见到自家孩子一样亲切高兴 。 “他们请战士们进屋休息 , 忙着杀鸡做饭给战士们吃 , 再把他们安置到安全的地方住宿 。 ”黄循强说 , 这些点点滴滴 , 李光邦年老时同样记得真切 , “当年的人们多好!不是山藏人 , 而是人藏人” 。 因为有这些群众的掩护 , 解放军渡海部队才躲过了国民党军队的堵截 , 顺利到达指定地点 。
十多年前 , 一位从河南专程赶来文昌的老人找到黄循强等人 , 听说赤水港新立了一块纪念解放军渡海作战的石碑 , 执意要过来看看 。 在石碑面前 , 他老泪纵横 , 许久无言 , 一问才知是当年参与偷渡至赤水港的解放军老战士 , “老战士很瘦 , 他让我们帮他和纪念碑合影 , 还能清晰地回忆起纪念碑后面刻着的事迹 。 ”黄循强感叹地说 。
十九年过去了 , 石碑被茂密的树林覆盖 , 通往石碑所在地的小路 , 也因为人迹罕至而遍布枯枝和荆棘 , 几乎被掩盖 。 岁月流淌 , 当年经历、熟知登陆事迹的人已溘然长逝 , 黄循强等人也慢慢老去 , 如今生活在赤水港附近的年轻人 , 几乎没有人了解那段历史 , 即使有心人想寻找纪念碑 , 也难以在深深的密林中顺利找到方向 。
“就算建个小亭 , 或是在附近建个路标也好 , 让人们知道这里有一个纪念碑 , 这里有段不该被忘记的历史 。 ”在离开纪念碑时 , 黄循强说 。
【『内涵军事一线』在文昌赤水港成功登陆,解放军第二次夜渡琼州海峡】来源:椰网/海拔手机端采访人员魏铭纬徐明锋柯育超摄影报道
来源:(内涵军事一线)
【】网址:/a/2020/0313/1584058774.html
标题:『内涵军事一线』在文昌赤水港成功登陆,解放军第二次夜渡琼州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