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钱岳林更是无心观看震撼的阅兵仪式 , 他需要掌握整场活动输入和输出声音的配比大小 , 保证听众听到“此刻最该听到的声音” 。
现场 , 军乐团、实景声、徒步方队、装甲方队、群游欢呼、主持解说各种声音都在同步进行 , 钱岳林说 , 作为指挥 , 他需要掌握什么时间重点考虑什么动作 。
为了每一处细节 , 不包括备份 , 现场话筒设置了364个 , 天安门广场灯杆上更新161根扬声柱 。 长安街沿线安装流动扩声设备520组 。 徒步方阵演练时 , 音响部到现场测量试验 , 考虑地面反射情况后 , 确定两次正步之间大约75厘米 。 因而阅兵当天 , 在天安门前地面每75厘米就有一个地面话筒 , 共放置7个 。
“领导提了一个要求:世界一流、历史最好 。 这次总算完成任务 。 ”钱岳林说 , 阅兵结束那一刻十分平静 , 这一次真的不留遗憾 。
坦克飞机轰鸣盖不住军乐声
“阅兵直播不仅是重大新闻事件 , 更是一种艺术化的记录 。 ”钱岳林说 , 在这其中“军乐团和合唱团带来的音乐便是整个阅兵的灵魂” 。
林强军一直在反复调试 , 尽力追求CD品质 。 军乐团1500人、合唱团3500人 , 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现场配置 。 今年 , 军乐团为阅兵仪式新创作了9首进行曲 , 如何让音乐完美呈现也是林强军的压力所在 。
虽说是千人团共同为阅兵仪式伴奏 , 但面对坦克飞机轰鸣而过时 , 还是处于“劣势” 。 为此 , 两团共使用上百个话筒 , “整场阅兵三分之一的话筒都在这儿了” , 动员了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话筒的架设 。
CD都是室内录制 , 而室外演唱会 , 大都采用发声体紧贴话筒的方式进行扩音 。 “这种方式使得每个乐器听起来声音都非常独立 , 但个性过强 , 缺乏群感 。 ”林强军选择采用古典乐的拾音方式 , 将话筒架高 , 通过远距离无指向或大指向拾音 。 声音柔和、群感好、有古典乐之美 , 但噪声问题又紧随而来 , 乐器之间串音问题也很棘手 。
音响组尝试了不同类型的话筒 , 调试话筒摆放位置、高度、排列方式 , 尽力避开扩音串音方向 , 尝试了无数方案 , 直到临近阅兵前最后一次专项演练 , 才收获了理想中的拾音效果 。
有网友评论 , 海军装备出场时 , 能清晰听到军乐中有长笛短笛配合模拟海鸥的声音 , 林强军说 , “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褒奖” 。
■ 对话
●阅兵仪式调音师林强军
“国歌从我的调音台传出时很自豪”
新京报:军乐作为阅兵仪式的节奏担当 , 如何保障音乐性?
林强军:这正是我们工作的难点所在 。 方阵脚步整齐度、步伐调整都是通过打击乐 , 但打击乐声音太多 , 就会影响观众欣赏 。 作为阅兵仪式的背景音乐 , 各方面需求都要满足 , 所以需要做很好的平衡 。
在我们的建议下 , 军乐团还做了队形上的调整 , 把大鼓从中间位置调整到最后一排 。 我们单独为小号做了分区 , 单独加了话筒 , 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 , 笛子、小号、长号、黑管各种乐器还都比较明晰 。
新京报:你一共参加过多少次阅兵仪式音响保障工作?
林强军:20年前我开始参加这项工作 , 当时正值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 。 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九·三阅兵”的音响保障工作 , 我也一直参加 。
1999年我32岁 , 负责在天安门城楼为领导人拾音扩音 。 当时的心情可以用“无限荣幸”来形容 。 阅兵演练工作人员会配发工作证 , 每个工作区域有所不同 , 我拿到手的是一个“城楼证” , 当时觉得很激动 。
稿源:(新京报)
【】网址:/a/2019/1004/010news156128.html
标题:新京报@揭秘阅兵音响保障 回声难题成功解决(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