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产品思维的四种方法

产品思维很玄学,前几天我写了一个简要的回答: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反人性的。对于如何培养我也没有完全思考清楚,就先说想到的四点吧。

1.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本质。

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产品经理,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信息,做出的也是完全不同的判断。

我举过一个例子,有的用户表达他的诉求是减肥,普通人就会想到他的需求是减肥,但产品经理应该想到这背后意味着他想要体态优美、想要提升自己的社交地位,或者想找女朋友。

培养产品思维的四种方法

看到某个APP上了一个新功能,普通用户可能纯粹会从自己视角觉得好或者不好,但产品经理应该能够推己及人、具备共情思维,想象出不同用户的看法,乃至高阶的产品要判断出这个功能背后的思考、对平台的价值和长远意义。

如果我碰到有产品经理,每天都在夸夸其谈,说某个功能用得爽不爽、哪个产品做得好不好看,那么我不会愿意跟他结交,他看问题的层次太浅。

相反的,如果我碰到产品经理,能够对自己所负责的产品功能在平台中的价值十分理解,并且也知道所有竞品之间的优劣势,知道大家每个动作背后的战略意义,那我会觉得他看事情的视野够大、层次够高。

很多产品经理思考问题都是零散的点,追求细节,研究像素级别的体验。但并没有串成线。这些体验背后都是怎样的信息结构、都是如何服务用户价值、都是怎样体现商业意义,反而是产品经理更应该关注的。

我们部门目前的产品评审,每个需求都要花一半时间在解释背景逻辑上面,解释清楚“为什么做”,要比“怎么做”重要太多。

这种本质思考的方式而不是一点点优化的方式,是产品思维中的关键。

2.像婴儿一样保持好奇心。

产品思维应该是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的。不仅要想得足够完备、逻辑健全,还要保证思考范围足够宽泛。这个所谓思考范围足够宽泛,有很多提升方式,但不会在哪本讲产品经理的书里,不会是一种通用的方法论。

思考的广度,通常来自于阅读和生活体验。生活体验是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而阅读是获取别人对世界的认知。你要先知道“有这回事”,才能在思考产品的时候,知道用户会“遇到这回事”,知道这种场景下“会发生这回事”。

俞老师,包括我和身边很多产品经理的观察结论是,如果一个应届生,在校园生活中显现出对世界的好奇和思考(比如有很大的阅读量、活跃在社团中、会写许多有意思的文章、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等),通常他思考的广度就比别人宽很多,或者简单说,思维很活。

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比如像这篇:产品经理的职业病有哪些?或者这篇:每个产品经理都该去趟日本。

有人对信息和知识获取特别排斥:“你们男生才喜欢历史”、“他们文科生才关注地理”、“政治跟我没啥关系”、“我数学不好看不懂经济学”、“我就是不喜欢看书”......同样的,有人也对观察生活和体恤他人非常排斥,觉得其他人的生活和经验,自己生活范畴外的任何事情,从国际新闻到邻居家的八卦,一概充耳不闻。这两种人久而久之就没有外部信息的输入了,思维自然也就僵化。这样的人不适合做产品经理。

3.像运动员一样去锻炼修行。

这世上可以说有两种能力,一种能力是学了立马就会的,不太需要长期锻炼,比如学会使用计算器,或者懂得怎么使用智能手机。另一种能力是需要长期锻炼的,即使懂得很多大道理,也没法当场就成了专家。大部分能力都是这个范畴的,产品经理的思维能力也是这样。

许多在校生和还没做过产品经理的朋友,都经常找到我,发给我看他们写的需求文档或者竞品分析报告,我的回复都是:太初级,没有什么价值。要想真的写好文档,要想真的写好报告,关键是有没有真的写过100个真正的文档,做过100次真正的分析。

所谓真正的文档和真正的分析,是在具体项目里产生的,不是作为爱好者自己做的作业。

每个产品经理可能都有过,写的第一篇文档被各种人挑战和吐槽的经历。做了十几个需求后,大概就慢慢对如何写文档有了认知,不会再被技术责备。做了上百个需求,基本就可以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在这个维度看,产品思维就像肌肉纤维一样,要不断锻炼,持续成长。

4.像小白一样虚心求教。

这个就不多说了。许多初入行的朋友看太多乔布斯语录和张小龙圣经,太执念,不懂谦虚,心态封闭,当然就得不到成长。

没有人天生就是熟练的产品经理。我见过的优秀的产品经理,无不是在不断地否定自己、批判自己的过程中成长的。让他们回头看过去一年,肯定能讲出无数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能够找到可以变得更好的办法。

如果你是那种回望过去一年,觉得事事满意的状态,就要好好反思了。

祝圣诞快乐。

培养产品思维的四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