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我们只是这个世界的过客,

亦只能陪伴孩子走过生命中的一程。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

只有最适合孩子的教育。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虽然有人说,所选的跟踪对象太有局限性,然而,做父母的这颗心,都是一样一样的啊。

十年前,他们在担心着孩子的这个那个。十年后,万万千千的父母又在经验着同样的困境与挑战。镜头在时间的长河里轻巧切换着,看到眼里却沉重无比。父母和孩子的“较量与争斗”,不动神色,却又动魄惊心。整部纪录片揭露出每一个中国家庭可能都在发生的许多事……

《爱的方程式》——于锡坤:妈,你什么时候离开我

缺失的爸爸,焦虑的妈妈

怎样改变了一个活泼的孩子?

第一集的小主人公是个

叫锡坤的孩子。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小时候的于锡坤非常可爱,

扔玩具,扔掉小伙伴的鞋,

差一点“烧掉”厨房……

面对这个世界,

小小的他看起来那么的理直气壮。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面对锡坤的种种“捣乱”行为,

幼儿园的老师表示尊重和理解,

这是孩子对空间正常的探索,

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正常探索。

甚至专门为锡坤留出了一段时间,

让他尽情地弄乱玩具,

再跟锡坤一起把玩具收好。

妈妈也表示理解,

认为孩子是属猴的。

只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不要暴跳如雷,

孩子以后都会慢慢发展好。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看起来锡坤的童年生活应该是

无忧无虑,充满尊重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

锡坤的眼神中,

最常流露出来的是迷茫

以及一种无助无力的感觉。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锡坤的妈妈虽然对锡坤

极其关心和支持,

但无时无刻

不在担心着孩子。

锡坤的动手能力强,

长大想当科学家。

妈妈表示支持,

还给锡坤提供书籍、材料;

但又担心做科学家,

跟人交往的乐趣就少了。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所以妈妈给锡坤报了

语言班、夏令营,

并事无巨细地提醒锡坤:

应该穿哪件衣服;

应该怎样去跟同伴交往。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四年级后,锡坤喜爱上了魔术,

妈妈同样支持锡坤。

给锡坤买道具,

鼓励锡坤在小朋友们

面前表演节目。

但是也同样表示担忧:

认为魔术虽然好,

但以后未必能够

养得起家。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纪录片真实地记录着:

在锡坤成长的这十年中,

只能看到母亲在为孩子

殚精竭虑的考虑,

却看不到孩子父亲的任何参与。

唯一提到孩子父亲的时候,

是锡坤妈妈说为了照顾锡坤辞职,

还为了给锡坤更好的就学条件,

与锡坤爸爸两地分居。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这十年,锡坤的变化很大。

他不再那样调皮闯祸,

也不再如儿时般无所畏惧。

他总是表现出

需要母亲的帮助;

又会在母亲因为想帮助他

而殷切嘱咐的时候,

表现得有些沉默和不耐烦。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锡坤妈妈在采访中说:

有一种说法是要做60分妈妈,

不要做70分、80分,

不要去做得太完美。

可是我一开始就想要做完美妈妈,

结果就出了事儿。



我操心太多了,

但是我即便知道这样,

可是我还是怀着一种爱心,

来做妈妈。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锡坤妈妈还有些失落的说:

“自己不知道自己做妈妈不及格,

不敢给自己太高的分数。”

这十年,她为锡坤的付出,

为锡坤每走一步而做的努力,

谁能说她不是好妈妈呢?

她只是太过焦虑,太过操心,

每天为孩子的各种细节担心,

不停的想要孩子和自己

到达某些完美的状态。

却不知这样的焦虑,

也会埋藏在孩子的潜意识里,

慢慢消耗孩子生活中的心力,

让孩子在独立思考和独立承担方面

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无力。

《若时光倒流》——谭雨萌:爸,我长大了,别追了

教育孩子也有有效期

再忙也要让她感受到你的爱

第二集中的主人公是个

叫做萌萌的小女孩。

萌萌在幼儿园的时候,

常常哭着要爸爸妈妈,

引得全班跟她一起哭泣。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但10年后,已经13岁的萌萌,

却成了家里提到就头痛的

「 问题少女 」。

父亲说她是青春期叛逆,

不理父母不跟父母沟通。

母亲提起萌萌小时候粘人的样子,

会忍不住哭泣起来。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但采访到萌萌的时候

萌萌很冷静也很理智的说:

我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为我难过,

可能是因为我长得太快了吧?

我也想回到当时自己特别小的时候。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在萌萌特别小的时候,

与现在最大的差别在于:

那个时候萌萌的二胎妹妹还没有出生。

萌萌的妹妹小柚子,

现在两岁半。

妹妹的出生,

打破了家里的平衡。

萌萌说:

“从来没有想过要一个妹妹”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小柚子降生之前,

萌萌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

享受到了父母全心全意的陪伴。

父亲会很夸张地,

参与她和小伙伴们,

很幼稚很无聊的小游戏。

妈妈也会给萌萌

很温柔的理解和照顾。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但是随着小柚子的出生

和萌萌的长大,

似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小柚子牵扯了父母太多的精力,

也给父母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而对于萌萌,父母更多的是

在意她的学习成绩,

并且对她出现的一些问题

加以批评和指责。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萌萌很少跟妹妹玩儿。

回到家

更多的是躲在自己的房间里。

不爱跟父母交流,

也不去主动说心里话。

爸爸妈妈把她的行为

理解成青春期叛逆。

爸爸说萌萌青春期,

连爹妈都不理,

更别说理妹妹了。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为了让萌萌跟妹妹增加感情,

妈妈还在送萌萌13岁生日礼物

一个昂贵的耳机的时候,

额外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

让萌萌每天陪妹妹玩,

十分钟到十五分钟,

为期是半年。

爸爸对妈妈的做法很满意,

还提出要不然以后,

每半年就给萌萌买一个耳机,

让她一直能陪妹妹玩。

但事实上,

萌萌为了耳机答应了

父母的要求,

却从心里非常不情愿。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在陪伴妹妹的过程中,

萌萌也像执行任务一样,

与小柚子丝毫没有互动。

嘴里在念叨着:

“你姐姐也不愿意陪你玩儿”。

“这么大好的时光

我居然在陪小柚子玩儿”。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发现爸爸拿手机录像,

说记录萌萌第一次

陪小柚子玩耍的珍贵时刻。

萌萌很不耐烦的说了一句:

“对这种父母我能说什么呢?”

看萌萌和朋友交往的状态,

她是个性格挺好的姑娘。

但她从一个在父母面前

小鸟依人的女孩子,

到一个不爱与父母交流的少女。

真的只是青春期的问题吗?

跟萌萌妈妈关系不错的一个阿姨,

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你每天带小柚子太辛苦了,

每天就看着老谈抱着,

你在后面跟着,

你们仨是一家三口。”

“感觉你们才是一家人,

难怪人家萌萌心里不舒服。”

也许老一辈一家都是很多个孩子;

现在关系很好的二胎家庭也很多,

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

她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父母没必要把生不生二胎这种大事,

交给个孩子来决定,

但却必须给孩子做好引导。

让孩子充分感受到:

父母对她的爱,

不会因为多了一个孩子,

而减少一丝一毫。

孩子需要的是倾听、理解和关爱,

而不是一个“青春期不懂事”的大帽子。

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

一旦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

把孩子放在我们的对立面。

那么我们就等于是

疏远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也就非常容易造成

亲子关系的冷漠隔离。

《一一的世界》——放手的妈妈

尊重孩子的思想与个性

孩子有她自己的成长方式

纪录片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

是一个叫做一 一的孩子。

这个孩子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她从小就不爱跟任何小朋友玩儿。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

一个人玩耍。

她不哭不闹,独来独往。

幼儿园的院长大李老师,

对一 一的状态有些担心。

她仔细观察,

对一 一的看法是:

“有的时候看她一个人坐在那里,

能感觉到有点淡淡的忧伤;

但你去观察她的行为

就会发现她是那么的怡然自得”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园长对一 一的评价是:

“她是那么的高贵,

能够去很好地打发自己的时光,

能够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去愉悦自己。”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跟拍一 一的摄像师,

有一天忍不住追问:

“为什么你老是一个人玩儿啊”?

一 一给出了一个

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答案:

“我就喜欢一个人玩儿”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

很难想象这样的话,

出自一个3岁孩子的口中。

现在已经13岁的一 一,

回想起自己幼儿园的时光。

她说很佩服自己当时

不跟任何人交朋友的勇气。

一 一的爸爸妈妈都是

相对比较安静在知识分子,

性格也同样偏独处型。

他们给孩子取名一 一,

也是希望孩子过一个简单的平静的人生,

所以他们对一 一所表现出来的安静,

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焦虑。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但幼儿园的院长大李老师,

对一 一还是表示担忧:

她认为孩子将来要步入社会,

是要为社会服务的,

如果孩子一直这样怡然自得下去,

未来可能生存会出现问题。

大李老师的沟通

让一 一的父母也意识到了问题。

他们听从园长的建议:

多带一 一出去串门,

一一妈妈也专门请假一周

到幼儿园里陪园。

希望能够带动一 一

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玩。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但最开始效果并不明显,

一 一还是只跟自己的妈妈玩儿,

在园长试图沟通,

告诉一 一她需要一个朋友的时候。

一 一再次爆出金句:

说不交朋友

是自己的权利。

面对大人的逻辑,

小一 一始终沉浸在

自己的世界。

但是也许是父母的引导,

和园长的沟通起了作用。

不久后,

一 一的身边

多了一个小女孩。

一 一开始习惯了友情,

并且开始正视自己

需要朋友这件事。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一 一在幼儿园交到了朋友,

也慢慢享受了友谊带来的快乐。

她还是内向,喜欢独处,

但也能在群体中

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13岁的一 一在采访中说:

“要求人是外向的这种事情,

首先是有一个目的的,

是为了让人们更紧密的抱团,

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

但这件事对内向的人,

其实是不公平的。

他在要求每一个内向的人,

都变得外向。

内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优点:

比如说他能更安静的思考、沉淀。

所以我觉得

人当然是能内向能外向才是最好的,

那样他就拥有这两个世界里面,

各一半最好的东西”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如今的一 一已经不需要,

父母和园长为她的交往能力担心。

她有自己的朋友,

并且成了一个有爱心,

思维清晰,学习上进的孩子。

她的个性始终被尊重,

并且被保护得很好。

无论是园长还是父母,

谁都没有逼迫她一定要怎样,

也没有人责骂她:

做一个内向的人没出息。

成年人只是引导,

尊重她的权利和选择,

创造条件和机会,

让一 一自己感受友谊。

《零零后》-10年跟拍5个孩子,反差巨大,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零零后》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残酷方式告诉我们:

当亲子间的那条界限开始模糊,当一方用力,一方忍着痛受力,结果都是不和谐、不美满的。

如果我们能够试着守护好彼此间的界限,一切是不是会不一样?

首先,不妨学着跟孩子在情感上保持距离。过多侵犯孩子的领地,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并非就是好事。它让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很难真正离开父母,走向独立。同样,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所有物,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长大,也是一种情感上的过度干扰和侵占。

再则,请允许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去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决定,承担他们自己行为的后果。如果连孩子在夏令营里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妈妈都在“远程操控”,这样孩子如何才能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

所谓界限,就是在人际关系中,哪些事是我该负责的事,那些事则不该我负责。

搞清楚这些,孩子才能真正学会,为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人生担负责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要执着于孩子的“问题”,不断地混淆亲子界限,甚至给孩子扣帽子、贴标签,试问哪个孩子没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呢?说到底,解决亲子间界限问题的最终办法,是父母要接受终有一天要跟孩子分离的现实。要知道,无论一个孩子多么温顺、乖巧、体贴,有一天,她/他都会毫不留情地转身,去走自己的路。

我们只是这个世界的过客,亦只能陪伴孩子走过生命中的一程。

我们根本无力为孩子提供一切保护——免除危险和痛苦,成长的磨难,时间的侵袭,老年的到来,死亡的降临,更不可能策划好孩子整个的一生。越长大,孩子就越需要独自面对所有的丧失、离别,并找到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应对成长的疼痛。而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好在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一切尚未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