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母亲的选民证

《父亲母亲的选民证》,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母亲生前有两本专门用来保存各种证件和鞋样子、袜样子一类东西的老账本儿,宣纸线装竖排。新中国成立前,父亲和王长梓大伯合伙贩卖茶叶的时候,曾用它记过账,里边有一半写了字。父母是极其珍视这些东西的。在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后,我清理这些遗物时,居然惊奇地发现:两位老人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选民证都认真地保存着。分别是1953年10月、1956年3月、1958年3月、1963年10月……一直到跨入21世纪的最后一张选民证,全都保存得仔仔细细。





选民证很简单,一张白纸上,写着“选民证”三个字。下面就是选民的名字,性别,年龄。注意事项只有两行字:一、凭证参加选举;二、只准本人使用。再就是发证的年月日和发证机关的名称及一枚颜色殷红的公章:商河县选举委员会。在这8张选民证当中,除了1953年的那张是竖排版、繁体字之外,其余都是和现在的一样,横排版,简化字。唯独不一样的是,在1953年那张母亲的选民证背面,还歪歪扭扭地写着几行小字。我辨认了好长时间,才把这些字读下来:“笑在脸上喜在心,人民当家做主人,选民证,领到手,我要当个好公民。”不知这是当时哪位乡村秀才给写上去的,居然还是一首白话诗。





为什么母亲的选民证上会有这首诗?这让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猜测这首诗的来历,我和一位上了岁数的老领导谈起这件事。他告诉我: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人民群众第一次有了民主选举当家人的权力。当时家乡人民十分的激动和自豪,大家积极宣传民主选举,并将这个过程称之为“闹普选”。记得父亲和我说过,日军侵华时期,他和王长梓大伯到济南批发茶叶,因为没带良民证,让日军把驴驮子给扣下还不说,还把他们两人扔到地窖里,上面盖了一个大车毂轮,吓得他们两人半夜里把车毂轮顶开,仓皇地逃回了老家。如今,中华儿女终于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了,大家怎么能不高兴呢?因此,“闹普选”就成了当时大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了解了这个背景,我大体上猜测出了母亲那张选民证上几句白话诗的来历:我们这一带的农村,是山东鼓子秧歌的发祥地,有了喜庆事儿,都兴办秧歌。开展民主选举活动,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不庆祝一下?这些“闹普选”一类的演唱,肯定是当时好多村里都在演唱、识字班里人们全都会的节目,母亲选民证上的那几句诗,一定是母亲上识字班扭鼓子秧歌时的台词。前年,我把自己的猜测说与当时还健在的四婶子听。没想到老人家对我说:哪里是跑秧歌,是演小戏呢。当时发了选民证,人们高兴,“闹普选”的形式可多呢,俺们那个识字班的姐妹们都会唱会演。





哦,原来是这样。在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我一直在想:旧社会就知道种田交租子的农民,什么事都身不由己,别说是选“官”、选“代表”,一家人的温饱还顾不上呢。如今,有了这么一个选民证,就能表达自己的意志,能说明自己的身份。只要是一位共和国的公民,就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言,这是多么神圣而又庄严的事情啊。至此,我终于理解了父亲母亲为什么精心保存那些选民证的因由。老人们既饱尝过旧社会的辛酸,又领受了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幸福,怎么能不从心眼里珍惜今天的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