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丨学习基础素养导向下的区域课程优化 ——以金山区小学

现代教学丨学习基础素养导向下的区域课程优化 ——以金山区小学

在对区域小学生学习基础素养评估的基础上,我区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试点园(校)共同参与研讨,实现了区域课程的优化。我区小学教研室领衔的小学课程优化行动也同时积极展开。本文将对其课程目标、内容与实践、评价的优化作介绍。

课程优化的实践

1.以学习基础素养重新诠释课程目标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我们构建了“知识技能、综合实践、兴趣习惯”三个维度十个方面的学科基础素养评估指标。“知识技能”指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实践”偏重于知识方法在情境中的综合运用,它与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有关;“兴趣习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情感投入程度与兴趣爱好,它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十个方面的指标则细化为学期任务、单元目标等,形成了由知识、能力、情意构成的三维四级评估内容。此外,在评估指标中,我们增加了有助于语言发展的阅读和表达;在学习活动中加大了有助于社会情绪发展的同伴活动频率,以及学习活动的开放程度。

2.以学科基础素养评估指标指导课程实践

我区小学教研室拟订了《课程区域化实施指导意见》,加大了梳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力度,为教师处理教材、设计学科活动乃至统整教学内容提供了相对明确的参照。

首先,细化学科目标。学科教学的目标侧重于“标准的再分解”和“指标的项目化”。前者是将单元目标合理分解到课时,并将课时目标具体化,从而强化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后者是将指标演化为可以观察的行为特征,并将它们有序地安排在不同的实施阶段。如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针对“能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兴趣习惯指标,首先列出递进性的行为表现,然后把这些行为要求安排在周次内,作为各阶段的重点观察和指导内容。只有依据具体的行为要求,教师才能循序渐进地把握教学要求,比较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行为表现,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其次,统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统整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在单元目标的指引下,我们选择、发掘、补充、组合每个单元的教学资源,有重点、有层次地组合教材和生活、课内和课外资源,实现学科资源的结构化。以语文为例,我们把课文、课外阅读和学科综合活动统筹考虑,围绕单元目标将课文设计成讲读、略读和自读等形式,或者将其编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以指导读书方法、训练观察事物、指导语言实践等。

再次,组织综合实践。面对现有的学科教材里缺少能用来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的情况,我区小学教研室指导各校精选资源、设计方案并开展实践活动:有的立足完善学科课程结构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有的构建学科主题系列活动,如朱泾第二小学的“五爱”主题、廊下小学的“莲湘”系列等;有的立足完善学校课程谋划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如松隐小学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巩固和运用,有序地安排在社会综合实践中,由此,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刻上了多门学科的烙印。

最后,培养兴趣习惯。我们引导教师根据“兴趣习惯”观察指标先确定每个星期的观察、指导的项目和要求,再确定不同学生的薄弱点和评价点,然后结合课堂教学、作业、实践活动来实施评价和指导,并对有关学生兴趣习惯养成情况进行阶段性统计与分析。这四个环节使课程标准中有关兴趣习惯的要求活化为教师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教学行为。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兴趣习惯”观察指标按三个项目分成六条。

听讲项目的观察指标:(1)课前准备好学习材料,静候教师上课,课中认真听教师和同学说话,不随便打断发言,逐步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2)发言先示意,能说“普通话、完整话、响亮话”,能独立思考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读写项目的观察指标:(1)按要求认读字词、指读课文,声音响亮不拖调,养成随处识字的好习惯,并能阅读绘本或注音读本,能背诵经典诗歌;(2)能用正确的书写与握笔姿势描写或书写指定的生字,字迹端正,且能逐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簿本整洁。

爱好项目的观察指标:(1)喜欢上语文课,上课积极发言,对某项语文活动产生兴趣;(2)获奖情况。

3.以学科基础素养评估指标引领课程评价

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是课程评价的转型。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落实。

鉴于此,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结合上海市“绿色指标”,我区架构了“小学生学科基础素养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发了相应的评估工具进行测评。以数学学科为例,我们确立了“知识技能”“综合实践”“兴趣习惯”“个性化评价”四个评估维度,并依据学科特性细化各维度评估内容,综合选用纸笔检测、情境检测、作品展示、课堂观察等多种评价方式(详情见表1)。

表1 小学生数学学科基础素养综合评估体系

评估维度

评估内容

评估方式

知识技能

计算掌握:评估运算技能的准确性和熟练性;评估运算的灵活性、简捷性

纸笔检测(包括单项检测、阶段检测、期末综合检测等)

概念理解:评估概念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的理解

综合应用:评估简单应用、综合应用能力

实践拓展:评估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

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评估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观念、数学表达能力等

——数学意识:评估数量意识、符号意识、统计意识、应用意识的形成等

纸笔检测、情境检测、作品展示、课堂观察、活动观察、自评互评

数学表达:

——口头表达:评估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数学观点或解题过程的能力

——书面表达:评估能尝试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字母、图表等)和不同的方式(说、写、形象演示和描述)表达数学观点的能力

团队合作:

——评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团队意识、合作学习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兴趣习惯

听说习惯:

——倾听:评估学生倾听教师讲解或同伴发言的习惯养成

——表达:评估学生积极、大胆、有条理发言的习惯养成

课堂观察、活动观察、作业检测、自评互评、家长评价、调查问卷

做写习惯:

——动手操作:评估学生动手操作习惯的养成

——作业完成: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订正习惯的养成

兴趣爱好:

——学习数学的兴趣:评估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数学阅读和自学能力等

——数学学习自信心:评估学生探究与创新、理性精神、质疑与反思意识的形成等

个性化评价

学习的整体态势、个性发展倾向及状态、学习态度的变化等;以“教师留言”的方式解读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突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意见

评估报告、评语

课程优化的成效

“语言、认知、运动”这些元能力组成的学习基础素养对各学科基础素养的养成具有较大的影响。如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语言”中的理解与表达、“认知”中的逻辑、“运动”中的精细动作等基础能力,对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影响都很大。这就说明学习基础素养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先决条件。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次基于“语言、认知、运动”的三项基础能力评估,旨在通过学习基础素养的测评来检验区域内小学课程优化的效果。

1.评估设计

我们选取了区域内不同层次的三所学校的2012级、2013级和2015级的一年级学生作为评估对象,开展了横向评估;对这三所学校的2012级一年级学生开展了三年跟踪式纵向评估。评估由测试员与学生一对一完成。双方平均需要50分钟来完成整个评估流程。其中,认知评估约十五分钟;语言评估约十五分钟;运动评估约二十分钟。三种测试形式的切换,避免了“单一刺激”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我们还对测试员开展理论知识培训与实际操作培训,保证测试的专业性。

2.评估过程

在综合评定了相关测评工具的类别、包含的维度、测评的年龄段、评定标准、评定者资质、时间、软件等诸多因素之后,我们聘请第三方教育评估专业机构依据6~7岁儿童学习与发展规律,编制完整的测量学生学习基础素养“语言、认知、运动”三大维度的测评工具。经过预实验,我区在这三大维度下又划分出更详细的分维度,构成了较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基础素养的九个指标,并进行了相应赋值(详情见表2)。然后,运用测评工具,由测试员与学生一对一完成测评,并通过各项测试数据对比,分析课程优化策略体系与学生学习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相关结果。

表2 各分维度分值的基本解释

维度

分维度

原始分范围

具体内容

影响能力

认知

注意

0~102

考察儿童分配和集中调用认知资源的能力,分为选择性注意和持续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指在所有任务中抗干扰并正确分配注意力的能力;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保持和集中的能力

所有学习领域

逻辑

0~62

考察儿童发现和利用逻辑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逻辑推理和几何认知两个亚维度

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几何形状及元素间的空间或逻辑关系对图形加以补全;几何认知是指根据逻辑线索找出与识记项一致的几何图形

几何、算术、推理、解决问题

记忆

0~36

考察儿童保持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察再认记忆),包括短(延)时记忆和长(延)时记忆两个亚维度

短延时与长延时记忆任务识记内容一致,但前者要求在完成识记后立即进行再认,而后者则在间隔十多分钟后进行再认

逻辑思维、运算、识记、背诵

身体动作

精细动作

0~35

考察儿童运用手及手指等部位小肌肉进行精细操作的能力,也包括伴随手臂动作同时存在的手眼协调运动

手工、美术、生活自理

平衡与协调

0~19

考察儿童维持身体平衡、展示良好运动技能、控制姿势、交替运动和功能性活动的能力

日常生活(跑步、走路)、技巧性工作和姿势

速度与敏捷

0~30

速度指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敏捷,即灵敏性,指快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竞速、接力、折返、弹跳

力量

0~30

考察儿童能力范围内可承受的运动负荷量的大小

负重、耐力

语言

表达

0~81

考察儿童掌握日常用语的情况,以及叙述故事和复述的能力

社会性、逻辑思维

理解

0~56

考察儿童从图画中提取和领会语义信息,并对言语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

社会性、逻辑思维

3.评估结果分析

首先是分析横向评估结果。我们分别对区域内不同层次的三所学校的2012级、2013级和2015级的一年级学生开展了横向评估(分析结果见图1)。



现代教学丨学习基础素养导向下的区域课程优化 ——以金山区小学

图1  2012级、2013级和2015级一年级学生评估情况

在横向对比2012级、2013级、2015级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认知、运动”三大维度后,可以看出2015级的学生各方面均优于2012级和2013级的学生,其运动维度在三者中最为显著,语言维度优于认知维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区在优化课程实践中所作出的努力。

随后是分析纵向评估结果。我们对区域内参与横向评估的三所学校的2012级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三年的跟踪式纵向评估(分析结果见图2)。

现代教学丨学习基础素养导向下的区域课程优化 ——以金山区小学

图2   2012级学生在不同年级的评估情况

在纵向分析2012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我们发现在经历三年的小学学习后,学生们在语言维度上的变化最为显著,此外,他们“三大素养”的增长均不同程度地领先于全市同年龄儿童的增长速度,这也反映了我区在小学课程优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上述数据表明,经过小学课程优化行动,我区学生在认知、语言、运动维度的学习基础素养均有一定提高。

经过三年的研究和实践,在学习基础素养导向下的课程优化,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素养的发展水平,为确定学生学科基础素养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提供参考依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发展水平,确定努力的方向,产生自我学习的内心需求;帮助家长保持平和的心态,理性育儿,共同做好小学教育与幼儿园的有效衔接。

(作者系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学院  袁晓英)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17年7AB合刊)

* 小编个人微信号:2432274540,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教学丨学习基础素养导向下的区域课程优化 ——以金山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