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创作行动 画笔下的精神长旅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高原上的创作行动 画笔下的精神长旅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

正文开始:





画家王义明。 二十一空间美术馆供图





从展厅顶部垂挂下来的巨型画作《哈达2019》(局部)。 肖俏 摄





孩子们在展览的镜面上玩耍,仿佛身在画中。肖俏 摄





11月26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美术教研室主任、视觉艺术实验室主任王义明个展“精神的长旅:王义明的绘画行动”在东莞二十一空间美术馆开幕。展览现场展出王义明绘画作品一百多幅,展期将持续至2018年1月7日。





开幕当天还举行了交流会,本次展览策展人、交流嘉宾、参展艺术家共同为市民呈现了一场关于王义明绘画行动的交流对谈。





文:肖俏李彤晖





困难激发创作灵感





在展览的开幕式上,王义明说:“我听到过最多的,也是我认为最真的赞美之辞是‘王义明身体好’。”这句话引来全场的笑声。正如本次展览主题“精神的长旅”,王义明的作品充满抽象的色块与线条,是艺术家感受与精神的抒发。如果不了解王义明的作画过程,市民很难与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产生共鸣。





本次展出的作品多数为王义明面对西藏的风景创作而成。王义明9次深入藏区,把自己的身体放在自然当中。海拔4000多米,无论是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还是眼前雪山旷野带来的震撼,都是对精神的一种历练。艺术家深刻感受身体与场地之间的关系,纯粹的情感逐渐变成创作的激情。





走进美术馆的大门,市民可以看见10米×10米的巨型画作《哈达2017》。王义明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今年5月份,王义明在高原上铺开画布,用两天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在现场,你所面对的景象,实际上比画布要大得多。而且,在高原上,早上9时,天才完全亮,而到了下午3时,又开始起风。”高原上的现场创作需要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这同时也激发了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我在缺氧的状态下,感受到了挑战,才迸发出了表达的激情。”





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教授胡斌则如此评价王义明本次展出的作品:“这些画作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与其说它们是一幅幅作品,不如说是画家在精神长旅当中的一个个足迹。”





创作《哈达》献给珠峰





本次展出的另外五幅巨型画作是展览的一大亮点。这五幅画作同属于一个系列作品《哈达2019》,作品每条长15米,宽3.2米。其中三幅作品悬挂在展厅顶部,底下是一排镜面不锈钢板。





吊起的绘画与中间微凸的金属板扭曲了视觉,展览利用这种不直接观看的方法,帮助市民更好地理解王义明绘画的激情:巨大的画布,在雪山与天空下显得如此渺小,指引着艺术家遵循感性,将自己的感受与精神倾泻在画布上。





胡斌建议大家站在不锈钢板上,观看反射到镜面上的巨型绘画。





镜面中反射出来的不只是画,还有观者。市民站在镜面上,可以看见自己置身于画作之中,成为作品的参与者。现场有不少市民站在镜面上静静地看着环绕自己的巨型哈达,在这种互动中感受画家对藏区风景的描绘,对心灵世界的表达。





巨型的画作是王义明向自然的献礼。在开幕式上,王义明也透露了自己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此次‘精神的长旅’是新旅程的开始。”王义明计划在2019年9月之前,邀请多位艺术家、理论家、社会各界的朋友,创作《哈达2019》共80幅,并希望带上这些“哈达”去珠穆朗玛峰,将自己希望人间永世祥和的愿景献给雪山,让更多人感受到“精神的长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