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休假 约上同学去烈士陵园扫墓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当兵休假 约上同学去烈士陵园扫墓”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
正文开始:
■1972年清明前夕,韩印昌和3位老同学到烈士陵园扫墓。本报记者 张海强 翻拍
■2017年,四位老同学在烈士陵园白求恩雕像前拍照。 本报记者 张海强 摄
□本报记者苗静
韩印昌、陈占京、苏福志、刘长喜是中学同学,四人都是1949年生人,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72年,韩印昌当兵4年后第一次休探亲假,约上这3名同学一起去烈士陵园扫墓,在白求恩墓前拍下了这张照片。45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烈士陵园,拜谒烈士墓。时光飞逝,45年间石家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大家对烈士的敬仰和怀念从未改变。
这张老照片上,四个小伙子在白求恩雕像前或站或蹲,眼睛望着远方。他们都穿着军装、戴着军帽,但只有韩印昌是真正的军人,只有他有着领章、帽徽。那个年代,小伙子们都喜欢穿军装,既是缘于对兵营的向往,也是一种时尚。他们四人是九中的同学,陈占京是当时的班长,毕业后就被同学们称为“老班长”。1968年,韩印昌参军去了陕西,其他3名同学各自参加了工作。1972年,韩印昌第一次休探亲假,那时正好是清明前夕,他约上3位同学,一起到烈士陵园扫墓。他们一起缅怀烈士,畅谈人生,用如今的话说,满满都是正能量。那时,同学们跟韩印昌已有4年时间没见过面了。
后来,韩印昌1985年转业,回到石家庄工作。在韩印昌当兵的这些年里,同学们经常互相写信。每封信在称呼之后,都是“见字如面”,先问身体如何,再写正文,大都是聊聊近况、互相鼓励,最后会有一句祝福的话。那时,即使同在市区的同学,也会不时写信,哪怕过几天就要见面了,该写的信还是要写的。如今通讯发达,现在的年轻人或许无法理解那种等信时的满心期待,以及读信时无比激动的心情了。
4名老同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石家庄的建设奉献着自己的人生。45年后,2017年,他们又聚到一起,在白求恩雕像前重新拍摄了一张照片。烈士陵园当年的小树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几位老同学不禁感慨:45年前拍摄这张照片时,在石家庄如今的一环以外,基本都是庄稼地,市区内五六层的楼房都很少见。如今,石家庄再也不是当年的小土村,变成一个有国际范儿的大都市了。“虽然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对烈士的敬仰和怀念从未改变,我们之间的同学情谊也从未改变。”韩印昌说。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43号,占地21万平方米,1950年3月开始动工,1954年8月1日建成开放。园内安葬着318位革命烈士的遗骨,安放着660位革命烈士、老红军及英模人物的骨灰。其中,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者高克谦,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民族英雄”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67军军长李湘等均长眠于此。2014-2015年民政部公布的900位著名抗日英烈中,有48位安葬在这里。
近年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以打造“最美的景观、最亮的窗口、最好的服务”为目标,主要以强化纪念教育功能为中心,逐步实施了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2008年实施免费开放以来,每年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达100万人次以上。
本报记者赵晓华
- 一个人没出息的9大表现,现在知道还不算晚
- 申请日本留学为何要先进语言学校?
- 酒桌上被问, 酒都不喝, 还是不是男人, 应该怎么破?
- 惩罚举报同学带零食"告密者"的小学老师:必须有所信仰
- 喜报——康宁科技实验小学吴宗懿同学荣获“上海市少年科学院小院
- 参加老同学婚礼被新房圈粉,我也要装个同款卧室!
- 11岁男生划伤同学的头,被同学爸爸打断鼻梁!事后他竟说...太让
- 唏嘘 | 儿子被同学划伤,爸爸冲到学校打断了同学的鼻梁!被打孩
- 11岁儿子被同学划伤头,爸爸冲到学校打断了同学的鼻梁!他在病床
- 11岁儿子被同学划伤,爸爸冲到学校打断了他的鼻梁!被打孩子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