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测试之父在沪演讲:数据表明,学校可以办得更好
近十年来,科技发展风起云涌,尤其是人工智能给未来教育以及社会带来的挑战,更是全球关注的话题。那么,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跟得上科技高歌猛进的步伐吗?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术部部长、“PISA测试之父”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昨天做客华东师范大学“大夏讲坛”。他列出一张基于PISA测试的近年数据统计图,试图给出他的观察与回答:从图形曲线看,学生的科学素养近十年来的表现相对平稳,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与科技发展同等程度的增幅。他在报告中指出:“PISA数据告诉我们,学校可以办得更好。”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英文缩略语)测试,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以测试他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上海曾于2009年和2012年两度参加该测试,并双双夺冠。
▲“PISA测试之父”之称的安德烈亚·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 ),昨天坐客华东师范大学“大夏讲坛”做报告。(摄:戴琪)
在测试中拿高分的上海,也应借鉴他山之石
如果全球有一项测试可以同时引起政界、教育界和社会公众的密切关注,那大概就是PISA测试了。“很多人质疑,PISA测试是否公平,因为我们测试的不是各国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而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些问题,必须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而在施莱歇尔看来,这正是PISA测试能引发各界关注的原因。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那些简单的、通过死记硬背习得的知识将很容易由机器取代,学校使命就是通过教育让学生具备对其一生而言更为重要的核心素养。“要有创新的能力;能够面对复杂环境调和不同观点和利益、做出正确的取舍;能够应对新事物新变化,独立思考,并付诸有责任感的行动。”施莱歇尔告诉大家,这其实就是PISA测试的理论基础。
PISA测试不仅是一个涵盖阅读、数学、科学等内容,历时2小时的简单测试,它还通过收集学校、学生、教师等多方面调研数据和反馈,列出全世界的“教育清单”。
施莱歇尔介绍,PISA测试从2006年开始推出“科学”素养测试。“今天回想2006年,感觉很遥远,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份呢?
第一代苹果智能手机还没有出现,也没有亚马逊和推特。”有意思的是,虽然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科技在过去十多年发展如此迅速,但根据2006年、2009年、2012年以及2015年的PISA测试结果,从整体来看,学校教育在教学生如何按照科学的方式认识、理解世界,尤其要能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面,表现并不如人们的预期。
由此谈及一些在历年PISA测试中表现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时,施莱歇尔提到了上海。在2009年、2012年两度测试中,上海学生“科学”素养均居于世界最前列,但在问及与之相关的职业愿景时,明确表示“在30岁时愿意在科学领域工作”的学生比例却是偏低的,同样情形也发生在日本、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而美国学生虽然在PISA“科学”测试中得分不高,但是愿意当科学家的学生比例却相当高。
数据同样表明,美国的科学教育也有其自身需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学生虽然有兴趣,但却得不到学校教育的有效支撑。
美式“小班化”真值得推崇吗
事实上,PISA测试的一大看点在于,它不仅为各国教育在世界版图上定位,还通过翔实的数据,让每个国家能够冷静地通过数据分析,看到自己教育政策的利弊得失,以便作出更科学的决策。
比如,教育界时常对中美两国教育进行比较。施莱歇尔昨天也列出了一个有趣的比较:美国和中国的学校生师比均在15:1上下,但美国盛行小班制,班级学生平均数量仅为27人,而这一数字在中国则为45人。那么,小班制和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PISA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小班化’教学与教学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施莱歇尔解释,在美国,投入大量教育经费用于减小班级规模,也就是进行所谓的“小班化”教学,以期通过控制班级人数来提升教学质量。而从中国的实践来看,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到老师身上,通过提升师资水平来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点十分关键。
把钱用在刀刃上,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施莱歇尔以芬兰举例。在芬兰,教师的收入待遇算不上最好,但在政府支持下,每位教师有九次继续进修的机会。“老师们可以根据各自喜好,继续学习医学、法律等相关知识,教师成为了有趣的职业,每个人都想成为老师。”
倡导自主学习的英国,恰恰最盛行“死记硬背”?
基于PISA测试的数据调查和反馈,有时一些得出的结论或发现的问题,往往比PISA测试成绩更发人深省。
施莱歇尔以英国为例。在面向英国教师进行问卷调研时,96%的英国教师认为,教师角色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进行思考;86%的教师认为,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才能学得更好;74%的教师认为,思维和推理比课程内容更重要。也就是说,英国教师最不齿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但实际的PISA统计数据却显示,参与PISA测试的国家和地区中,采用背诵、练习、考试和重复练习等学习方式最多的是英国学生,最少的是瑞士、日本等国家的学生。虽然不少人认为中国教育中死记硬背的知识还是太多,但从测试结果看,中国处于中间位置。
“不同角色对于教育的理解不同,PISA测试也是通过对教师、学生、校长等多个角色的调研,理解教育的复杂性。”施莱歇尔说道。
教育质量的好坏,与教学时间、课堂教学策略等因素都有着微妙的关联。施莱歇尔建议,各国都应该设立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保证教育政策和教学之间落实的一致性,“让教师、学生和家长有话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英国所出现的教师和学生感受不一致的尴尬情境”。
编辑:张潇予
本帐号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文汇教育”。
- 无关年龄!这个老年痴呆测试,5题全错的要小心了
- 软件测试面试题大考问——搜狐篇
- 心理测试:你的受虐指数是多少?
- 上海市教委正调查“3E”英语测试 官微相关信息被删
- 12.16相约京东质量测试论坛
- 趣味小测试,算出你年龄
- 【宝鸡心理健康】心理测试 | 你的心理年龄有多大?
- 日本街头路人测试 !据说人在打电话的时候给什么东西都会接 ~
- 爽!广东高速未来可免费连WiFi!东莞这段高速正在测试!
- 最新!三星S9国行版已入网和软件测试:新机皇马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