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古老的地面文物启动维护保养,TA的传说你听过几个?
“流云绕唐幢,亭亭玉立幽学府;丽日辉塔貌,历历古姿好风光。” 松江二十四景之一“唐幢流云”是松江独具历史文化特色的景致,其中的“唐幢”就是松江的“唐陀罗尼经幢”,现位于松江区中山小学的校园内,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地面文物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唐经幢正式启动维护保养,此次亦是松江唐经幢1962年整体修缮后的首次“疗伤”。
这座唐经幢现存21级,高9.3米,已经有一千多岁高龄。小松从松江区博物馆获悉,经专业部门的勘察结果显示,受地面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唐经幢目前存在轻微倾斜,石质的幢身表面因长期受到日照风雨、微生物、化学污染的侵蚀,幢体材料出现开裂渗水,甚至风化脱落等问题。
为了让唐经幢今后能更健康地矗立于松江这片土地上,加强对唐经幢的有效保护,2017年区文广局决定对这座古老的文物建筑实施维护保养,以消除或减少过去自然环境、微生物等因素对其造成的侵害,同时,以最新的科技和现代保护材料对唐经幢进行局部加固和防护,以减轻各种不利因素对唐经幢的进一步侵害,达到延长文物寿命的目的。
维修保养工作将严格遵循文物保护的“最小干预”原则,通过采取一系列保护手段,确保唐经幢原状保存。
唐经幢的“疗伤”方案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其一是清洁:采用无损敷贴法清除唐经幢表面的水溶盐,并精细清除苔藓、侵蚀物等附着物;二是固化:采用无水的微米石灰对唐经幢表面的裂隙进行防护性注浆粘结。三是细微修补:局部重要的缺损部位则采用天然水硬石灰、石灰岩岩粉等配制的无机修补剂进行细微的修补,保留色差, 做到可识别。
据悉,这次唐经幢的维护保养过程谨慎精细。前期方案由相关专家组评审并报市文物局批复,现场修复工作中也将先进行小面积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后才会逐步在文物上进行。目前,整体维护保养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
松江唐经幢不仅是当时的城市座标,也体现着人们祈求和平生活的愿景。据记载,最初是由两位信徒所建,不过,古老的唐经幢在千年的风霜中却孕育了不少神奇的传说,你知道几个?
唐经幢与黑鱼
民间传说:古时候冒出一条黑鱼精,将当时的华亭知县吃了,自己扮成了知县的模样。后来知县夫人发现“知县”身上有一股鱼腥味,每天还要准备一大缸的水,却不知有什么用,她感到不对劲,便在一天偷偷去县衙查看,发现“知县”跳入缸中就变成了一条大黑鱼。知县夫人大吃一惊,便请高人前来捉妖。
黑鱼精被生擒后,就被埋在地底下。为了防止黑鱼精再扰人间,上面建造一座用青石雕刻的石幢。这座石幢就是松江府城“立于通衢”的唐经幢。
相传,在下雨天用耳朵贴着镇塔听,可以听到浪花的声音,这是黑鱼精在水里翻腾呢!
建幢堵海眼
另外一个传说则与黑鱼精无关,相传建幢之地有个海眼,常有水溢出地面,用泥石无法堵住,祸水漫及周围民居及衙门,恐将淹城,于是造经幢镇在海眼上。
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石幢在华亭县前,相传地有涌泉,云是海眼,大中十三年立幢镇之。”以后府志、县志之记载相似,并引宋人许尚《华亭百咏》之《石幢》一首:“屹立应千载,传因海眼成。蓬莱水三浅,曾不见欹倾。”
内容来源:松江区博物馆、《松江老地名》
- 上海微系统所成功研制微纳光纤耦合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 今天,昆山、苏州、上海…都在疯传这个打母亲的儿子
- 上海成立肿瘤基因诊断中心 化疗有效率有望翻倍
- 癌症治疗有望实现“量体裁衣”上海肿瘤基因诊断中心成立
- 你还觉得有脂肪肝无所谓吗
- 上海房产律师崔萍||二手房买卖签约前必读
- 亚洲最大规模高迪主题展登陆上海
-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修缮竣工 暂时不对社会开放参观
- 上海真的会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吗?上海气温接近冰点!
- 看哭了一代人!有一种骄傲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