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曝光!80后年薪多少,才能摆脱中年危机?
如今,80后已成为职场、家庭、社会的中流砥柱。第一批80后已经37岁,最后一批也满了28岁。在这一代人中,现在月薪多少才算跑赢同龄人的“人生赢家”呢?
早两年,大叔是民国老公级别待遇。
魅力大叔吴秀波,秋裤男神李健,师奶杀手张嘉译……互联网上的小姑娘上蹿下跳要嫁给成熟性感的大叔。
两年不到,时过境迁,大叔一夜变了油腻中年人。啤酒肚、发际线后退、盘手串儿,名人野史如数家珍,睡衣唐装混搭出街,保温杯里泡枸杞……人到中年,不管你贵贱美丑,都被贴上了“油腻”的标签。
而走在奔四路上的80后,成了中年危机的重灾区。
近期,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80后的世界——复旦大学长三角社会变迁调查”,以1980-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简称80后)为跟踪主体,研究的内容包括这一代人的家庭、婚姻、就业、迁移、住房、生育、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各个方面。
80后的收入状况:前1%50万元
复旦大学人口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胡湛指出,2012年至2016年间,上海“80后”的个人年收入呈现较稳定的相对快速增长,其收入分布形态体现为较健康的橄榄型,三次调查的年收入中位数依次为5.0万元、6.5万元和7.8万元。
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较快,2012年进入前10%和前1%的收入门槛为12万元和30万元,2016年已分别提高至20万元和50万元。
尽管上海“80后”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7年,且连续三次调查中的总体收入涨幅均高于同期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上海CPI增幅,但他们仍坦言面临着“经济”“子女教育”和“住房”三大压力。
“80后”的受教育水平及收入水平与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80后”的房产持有量也与其父母的持有量具有相关性,呈现一定的代际传递效应,并尤以教育的代际传递最为明显。
具体看数据图(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新闻中心
结论
1、80后混的怎样?
80后中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则更快:2012年进入前10%和前1%的收入门槛为12万元和30万元,2016年已分别提高至20万元和50万元。如果你年收入达到50万(月薪大约4.1万),那么你将顺利挤Top1的队列。当然咯,年纪越小,或许越有傲娇的资本。
2、学历越高收入越高
此次调查数据实力打脸“读书无用论”:学历与收入成绝对正相关,学历上升一个台阶,年薪就上调一个档次。
调查中的80后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4.7年,且连续3次调查中的总体收入涨幅均高于同期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上海CPI增幅。
3、80后对工作“忠贞不渝”
超过6成的换工作的次数不超过2次。原来80后在就业观上一点都不离经叛道。对工作的保守程度,简直可以用“忠贞”二字来形容。
换工作的次数与工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也很有意思: 工资收入越低,越爱换工作;反之收入越高不爱换工作;本科生最不爱换工作;大专生则最爱换工作。
然而大家换工作的理由也很简单:现单位待遇差VS其他单位待遇优。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贬值的中年人?
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迭代对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中心的转移、职住分离的距离影响巨大:
在自行车时代,工厂区和居民区几乎挨着,城市的半径也就限定在5公里左右;
到了汽车时代,职住开始分离,出现了集中商业办公区,人们坐公交或者开车上班,城市的半径也就顺势扩大到近30公里;
而到了地铁时代,轻轨/城轨/高铁更是拉近了城与城的距离,人们甚至可以跨城上班(上海的上班族甚至可以住在昆山/花桥),这就是所谓的城市群,城市的半径由此就可以扩大到50公里。
于是,牢固于人心的市中心观念还会固若金汤、牢不可破吗?
而现在,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互联网科技的新时代,人们需要聚集(工作/创意/协作/生活),但更可以借助便捷的交通网络实现迅速的流动,而这对城市、对城市的中心、对市中心的房产、甚至财富的逻辑将产生新一轮的重大影响。
稀缺有用的才最保值
财富的逻辑不断转换、看似能传承子孙的房产也因市中心的变迁而价值缩减,那保值增值的资产有什么共性呢?
一是稀缺性;
二是有使用价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疑问:普遍的观点是货币放水会引发通货膨胀,可自2008年4万亿后,货币存量增加数倍,可为什么没有物价飞涨呢?
▲近五年我国物价平稳,CPI涨幅稳定在2%左右
因为科技进步、因为无人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让生活必需的商品不再稀缺、供应无限量、甚至还产能过剩。
而通货膨胀理论产生的社会生产背景跟今天判若两个世界,所以低生产率、低生产水平、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的生产环境下诞生的大量经典理论,都已不适用于如今高效、自动化、复杂的新环境,通胀理论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财富的逻辑在转换、城市的中心在变迁,所以被奉为圭臬的经典理论也得与时俱进啊。
与物价平稳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创造的“十年涨十倍”的财富奇迹。为什么?因为人口流入引发的巨大需求,因为土地稀缺引发的房子稀缺,而房子又是有用的——人们总得有间屋子放下一张床吧。
曾经的移动电话砖头块大哥大价格竟然上万,而今功能更全、轻捷美观的智能手机最低的也不过千把块;
曾经要托关系走后门、花费一年工资才能买到的电视机,而今不用半月工资就能买到一台大彩电;
同等配置的汽车,自它诞生那一天起价格就只会跌不会涨……
为什么?因为不稀缺!因为供应无限量!
所以奢侈品(如手表/首饰等)为了维持价格不跌、保值增值的假象,经常推出纪念版/限量版商品。黄金就一定保值吗?当人们的审美观改变,不再把黄金作为首饰佩戴,又因为其货币媒介价值、工业使用价值近乎于无,黄金的价值将一文不值。
能保值增值的资产、能世代传承的资产,必须是稀缺且有使用价值的资产(稀缺和使用价值值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具备识别出它们的能力。
80后,别趴下,你才是最靠谱的资产!
回顾人类历史的长河,你会发现根本就没有什么万世不移的财富,也很少有世代相传的家产:一场战争/革命就能摧毁一个家族世代累积的财富,一次科技进步就能让曾经贵重资产变得一文不值,一时自然环境的变化(河流改道/干旱/气候变冷变热等)就能让一座繁华的都市成为荒凉不毛之地……
人们观念思想的变化同样会影响财富的生产和创造,财富都具有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只是忽快忽慢罢了。
那就没有靠谱的资产了吗?有,就是人本身!
作为地球上智商最高的动物,人是活的、变化的,能根据世间万物的变动而主动的做出调整、适应:城市衰落了,那就迁徙到其他城市好了;行业消亡了,那就学新的技能在新兴行业实现再就业;财富/资产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那就抛弃老的、拥抱新的好了……
这里的关键就是你得具备再选择的能力、因应事务变化的适应力,而这又回到老话常态、近乎心灵鸡汤的认知问题——
开阔的胸怀迎接新事物、深究一行的精进精神、不停的尝试试错保持随时出发的状态,让自己更有弹性——虽经万般挤压,终将恢复原状。
财富是人的劳动创造的,你及子孙的劳动创造力才是财富源源不断的来源,比留给子孙物质资产更重要的是思想、格局、观念、技能。同样,更多的后代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有的败家但有的奋进,有的平庸但也会有的优秀),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还是有道理的,因为人就是一切的根源。
人就是亘古不变、万世不移的资产!赚钱的能力就是财富的逻辑!
有人说,80后,是人到中年,正式开启上有老下有小的不能死模式。
这群人不能倒下,不能放弃,甚至不能去死。
为了父母渴望的眼神,为了孩子伸出的双臂,为了那些还没来得及实现的理想与愿望。
80后们,少抽烟喝酒了,也别再熬夜,别太压抑自己,请你对自己好点,再好一点。
记住,未来,最好的投资,是自己。
来源:21财闻汇(节选)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文推荐
必读干货
? 将300元变成100万元,你只需学会这一招!
? 零成本日赚20%,人人挤破头去打新的可转债,到底是神马?
? 房价降了,买房却要多花几十万!楼市越调控,购房成本越高?
? 30岁存款超过100万!这三个年轻人是怎么做到的?
? 辛苦工作10年,一夜之间花光所有积蓄……
- 曝光!南宁这家开了十几年的网红店竟掏出这根棒来做菜,荒唐?!
- 大同同泉里下午刚发生,这个枪崩猴真嚣张,今天曝光他
- 厉害了!张家口沽源“山药蛋”在央视联播24天,视频曝光,快看!
- 阿里自研分布式强一致关系型数据库——X-DB
- 邬贺铨:卖设备不如做服务,做服务不如做互联网
- 12月15日台州房产交易数据.
- 各大卫视跨年阵容初曝光,也许今年跨年只能看这三家?
- 皮蓬:詹姆斯荣誉虽不及乔丹 但数据已超越篮球之神
- 最权威的2017全球挖机产销数据!日本竟然生产了全球40%的挖机…
- 孙红雷的真实身份,终于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