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邦屏建议:提升皖江县域经济竞争力

欢迎点击新无为加关注

皖江城市带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它的发展有利于我省产业承接转移的有序开展。皖江城市带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省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合肥市民盟盟员梁邦屏日前呼吁我省采取全面提升,错位发展的形式,全面提升皖江县域经济竞争力。

梁邦屏告诉记者,皖江城市带的县域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宁国市、当涂县、繁昌县、芜湖县、广德县、肥东县、肥西县、天长市、无为县、和县、桐城市;第二类:长丰县、南陵县、怀宁县、铜陵县、绩溪县、全椒县、含山县、郎溪县、泾县;第三类:庐江县、枞阳县、太湖县、凤阳县、明光市、来安县、望江县、宿松县、定远县、东至县、青阳县、潜山县、岳西县、旌德县、石台县。

梁邦屏认为,对于第一类的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应着眼于在安徽勇于领先,发挥区位优势,与长三角地区无缝对接,这一类的县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结构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较另两类的县域合理,且大多拥有自身的优势产业,但第二产业的发展仍比长三角地区落后较多,这部分县区应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尽快实现同长三角地区无缝对接,延伸产业链,着力解决县域产业的分工合作、互补互动、协调运行等问题。

由于第二类的县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平均比重分别为:24.1%、47.9%和28.0%,工业化程度低于第一类。梁邦屏建议加快工业化步伐,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建立产业基地,以现有的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和支持企业向园区聚集,把工业园区办成产业聚集区,使之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规模优势。

第三类的县域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平均比重分别为:30.2%、37.5%和32.3%,工业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比例过低,农业大而不强,但存在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对于这部分县区,梁邦屏建议应优化产业结构,跳出“全面发展”的圈子,在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上,从特色经济的内在规定性出发,积极挖掘县域资源的优势,走特色+技术+创新之路,将大农业转换成强农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保护第三产业的发展,挖掘发展潜力,加快经济发展。

梁邦屏也指出,无论是哪种发展模式,皖江县域都要树立大开放、大市场、大资源、大发展的意识,要充分利用好周边市场、主动承接周边地区大中城市的辐射,加强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要创新完善生产要素流动与组合的活力机制,加强多渠道、多领域的经济联合与协作,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开发新格局。

来源 江淮时报 记者 曹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