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大熊猫的人:护崽心急 “野化”时被咬成重伤
《“嫁”给大熊猫的人:护崽心急 “野化”时被咬成重伤》,傻大方资讯编辑整理。我们不生产头条,我们只是社会头条新闻的搬运工!
正文开始:
原标题:“嫁”给大熊猫的人
新华社成都11月25日电 题:“嫁”给大熊猫的人
新华社记者陈天湖、谢佼、袁秋岳
11月23日,四川栗子坪。
笼门拉开,大熊猫“八喜”和“映雪”冲出笼子,一溜烟奔入森林,回归大自然。
为了这一刻,许多人付出了极大艰辛,甚至鲜血。至今还在医院治疗的韦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仫佬族青年研究者韦华,2016年底意外被大熊猫攻击,一度命悬一线。
“八喜”回归大自然这天,得到此消息的韦华露出欣慰的笑容。
挚爱,促他千里追大熊猫
“‘八喜’回家了,真的太好了!”韦华激动地说。
面前的这个男人,虽然全身大的伤情得到了治疗,但他的右手肘关节钙化,左手肌肉力量退化,双手难以打直,左手小指已经萎缩,不能动作也没有知觉……
“这手指以后就是个摆设了。”韦华说,他的手臂腿部到处是凹陷大伤疤,需要每天缓慢行走,艰难恢复肢体功能。头上有道长长的疤痕——他的头皮曾差点被整个掀了。
2016年12月,韦华照看的大熊猫“喜妹”在野化培养中,护崽心急,猛地扑倒了他……卧龙耿达镇卫生院医生邱琅泰得到消息后赶紧上山,半路上遇见基地的人正背着韦华下山。邱琅泰一摸,韦华的身体冰凉,伤口血已不多——身体里的血快流光了!幸好韦华体质好,还有意识。
救护车飞快把他送到都江堰医疗中心。医生二话不说赶紧配血型,先输1000毫升血,然后飞速转到华西医院。
邱琅泰说:“我从医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么重的咬伤!这是要命啊!”韦华手腕脚筋被咬断,左手掌几乎被咬掉,手臂和大腿没剩一块好肉……最后共输进4000毫升血液——这差不多是正常人全身的血液量!
经过抢救,韦华的命保住了。
到现在快一年了,韦华仍未出院。华西医院上锦病区骨科医生段鑫说:“这已经是最好的治疗效果,需要评残疾等级”。
一般人被咬伤后会有心理阴影,韦华却盼着早一天好起来,继续陪伴大熊猫:“不知道下次见‘喜妹’,它是什么表现?”
韦华来自我国唯一仫佬族自治县——广西罗城县,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仫佬族野生动植物保护学硕士。毕业后韦华在桂林有一份稳定的工作,2012年他到大熊猫中心雅安基地,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哪见过这么多大熊猫啊?!”
回到桂林后,他吃饭走路,眼前都是“滚滚”们的样子,没办法控制自己对大熊猫的喜爱和思念。经过一年考虑,韦华瞒着家人,辞去了工作,到四川,当上一名普通熊猫科研者。
父母唯有苦笑,由他去了:“这个儿子,是‘嫁’给大熊猫了!”
纯爱,使他淡泊名利
韦华兴冲冲到雅安,投入大熊猫保护工作。
大熊猫中心雅安基地安排他从最基础工作干起。于是,他与同事每天一丝不苟地搞卫生、收拾大堆大堆的熊猫粪便、喂食……干着脏活累活,他却笑嘻嘻的,乐在其中。
“打扫也不简单,要做功课呢。”韦华手臂转不了弯,笨拙地在空中比了个手势:“熊猫粪便干还是稀,食欲旺不旺,我都得记下来,这是研究熊猫的基础。”
韦华负责照顾大熊猫“喜妹”。他注意到,这只120公斤重的大熊猫特别喜欢野外,而且性格活泼。
按照大熊猫中心前辈指点,韦华有空就和“喜妹”说话,像和自己家人聊天;和“喜妹”对视,常常蹲着和“喜妹”平视,去读“喜妹”的心理……“喜妹”的点点滴滴通过韦华,进入了大熊猫研究的核心领域。
很快,“喜妹”被选拔成为“野化”对象。
“野化”是中国探索恢复大熊猫野外种群的核心环节。按科研计划,具有野外生活经验的熊猫妈妈,在卧龙核桃坪基地的野外环境生育幼仔,教幼仔学会爬树、觅食、避险等生存本领。经过培养后,完全能适应野外生活的亚成体大熊猫才正式放归野外。
经过多次主动申请,韦华2015年1月如愿调到卧龙核桃坪基地。这里地处龙门山脉深处,人迹罕至,汶川大地震后满山危岩,道路艰险。韦华几乎与世隔绝:每天在深山里穿梭,饿了吃点冷鸡蛋和面包,渴了喝溪水,曾差点被大树砸中、差点被滚石掩埋……
“野化培养场”近3000平方米,韦华靠无线信号寻找大熊猫的踪影,还要搜集记录大熊猫的行为方式。为了克服大熊猫对人的依赖,只要上山,韦华都穿上厚厚的“熊猫服”。这是大熊猫中心的一大发明:外形模拟熊猫,戴上熊猫头盔,涂上熊猫尿液,让熊猫“见不到人”。
2016年12月14日,令韦华喜出望外的是,“喜妹”带着孩子“八喜”来到“野化场”。他格外关心它们。17日,他和同事商议,连续两天通过摄像头没看到“八喜”,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放心不下,得上山看看。
当天下午,韦华和杨长江走进了“野化场”。他们先通过电子信号找到“喜妹”,尝试让它进入隔离笼,“喜妹”不为所动。通过无线信号发现“八喜”在另一侧,两人决定撇开“喜妹”,前往查看“八喜”的情况。
看到“八喜”安然无恙,两人松了一口气。由于地形复杂,电子信号显示“喜妹”相隔很远,但一抬头,“喜妹”就在眼前,并拦住了去路。
“不好,它生气了!”熟悉“喜妹”的韦华心里咯噔一下,“喜妹”认不出眼前穿了熊猫服的韦华,误以为是“坏熊猫”来欺负自己的娃,便向他扑了过去……
受伤后,他没有告诉家人。
韦华父亲在电视上看到韦华伤情,不禁落泪。
全家人赶到成都。在医院里,看着韦华斑白的两鬓、艰难迈动的双腿,家人心疼不已。
妹妹韦萍回想哥哥的往事:
——“上世纪80年代,邻居爷爷打到一只野鸡,三哥韦华再三替野鸡求情。邻居煮好后送我们一碗,哥气呼呼地站着,一口都不吃,说‘我长大后一定要专门保护它们!’”
——“高考时,三哥第一年考上了警校,多少人羡慕,可他不去;第二年考上师范,他还是不去;第三年考上野生动植物保护专业,他才开开心心去读大学。”
——“读研究生时,他去龙岗自然保护区观察白头叶猴13个月,回来时我都认不出他,又黑又瘦……”
收入微薄,却初心不改。韦华将满腔热情投向大自然,凝聚在大熊猫身上。受伤前,韦华常在“喜妹”身边轻声呼唤,就像呼唤老友亲人。受伤后,韦华说起“喜妹”,眼里还是充满宠溺:“它只是动物,它又不懂事。”
大爱,让他们并肩前行
原始森林里,野化项目仅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无数个夜晚,韦华和战友在那,就着昏暗灯光梳理大熊猫监测数据。
孤灯陪伴,韦华内心却不孤独。
他有一个庞大的生态粉丝群,有的是同事,更多是陌生人。绿色生态的初心化为大爱,让他们并肩前行。
何晓安是韦华身边的一位“绿友”。他记得,一次韦华和贵州鸟类爱好者上雪线观察藏雪鸡,当时风很大,山脊上有雪,海拔大约4700米,韦华带着大家在悬崖上艰难行走,最后惊喜发现雪鹑。何晓安说:“韦华对大自然充满热忱和尊重。”
在艰苦环境里工作,韦华不忘观察思考总结,到受伤前他完成了150多种鸟类调查,发现了10多种本地区未曾记录的鸟类。有生态学家评价:“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长期在深山工作,导致韦华膝关节积液严重,受伤后更可能终身残疾。康复中,他仅一只手能动,还托同事带来《卧龙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等书“猛啃”。
一个如此纯粹、如此朴素、如此勤奋的生态人,打动了许多人的心。就在几天前,美国人苏珊·布兰登通过邮件问候:“韦华还好吗?请转达我的敬意和祝福!”韦华受伤后,问候和致敬不断从世界各地传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传到韦华身边。
保护研究大熊猫之路充满艰辛。韦华的受伤让人们想起,被大熊猫追得口吐白沫的“大熊猫之父”胡锦矗,想起被大熊猫咬伤过的邓耀楷、张和民,想起在山野调查迷路四天的王鹏彦、苏杰光……
胡锦矗曾说:“你们看,当地老乡上山总是带着砍刀,砍什么?砍路!我们保护大熊猫,研究大熊猫也没有现成的路,只有不停地砍。砍,才有希望。”
认真研究、接力奋斗。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大熊猫保护连续取得世界级成就,物种命运的变迁让世界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希望。
这种希望,是无数韦华这样的人大爱的延伸……
- 大熊猫雕塑矗立巴黎开启“熊猫行动” 游客络绎不绝
- 【十佳】2017半年精选 十大拉球失误 太心急竟把自己拉死了
- 农村这草是植物界的大熊猫,现在多为人工种植,能滋阴清热
- 野化培训大熊猫“倩倩”下落不明?熊猫基地:过得很好
- “鸟中大熊猫”黑鹳现身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大坝
- 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勘界及野外核查工作全面完成
- 泸州村民发现受伤黑颈鹤 被称作“鸟类大熊猫”
- 旅日大熊猫“香香”将公开亮相 日本预约网站被挤爆
- 【独家】濒危物种禾花雀现身西安 为鸟类"大熊猫"
- 贝克汉姆现身成都 在都江堰看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