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高校公示受助学生个人隐私 教育部:严禁泄露!
前言
通过简单的检索,你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银行卡号,甚至家庭困难情况,就能轻易被陌生人找到。而泄露这些隐私信息的,竟是部分政府部门和高校。
近日,多地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高校被曝泄露个人信息,引发关注。针对这一问题,11月21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严禁在资助过程中泄露“个人敏感信息”,不能将学生身份证件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出生日期等信息进行公示。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指出,个别省份和高校在公示受助学生信息时,含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要求全体学生资助工作者发出预警: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资助工作者要“拧紧这根弦”。
同时强调,尊重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在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在公示学生受助情况时,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隐私;在宣传学生励志典型时,应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在发放资助物品时,鼓励采用隐性资助方式。
此前,隐私护卫队曾报道,一些政府和高校网站上存在大量“裸奔”的个人隐私信息,其中不乏北京大学等名校。
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的律师方有明告诉隐私护卫队,“虽说不是故意泄露个人信息,但却也反映了政府和高校有关人员在保护个人信息意识方面比较薄弱。”
在他看来,政府和高校公示资助等名单,是为了接受监督和评议,这可以理解。但是披露信息的范围应当控制在必要和合理的界限内。公开学生的姓名、学校或专业是可以的,但对于学生个人的家庭情况、电话号码、地址信息等不宜公开,这些信息跟身份主体直接相关,属于个人的敏感信息,此举不仅有违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也侵犯个人隐私。
在被点名曝光后,相关公开网站上的个人隐私信息已被删除,或重新打了码。涉事部门也均表态将积极排查和积极整改。然而,这或许只是个人信息“裸奔”的冰山一角。那么在这类事件中,谁该来为个人隐私泄露担责呢?
隐私护卫队注意到,10月12日,安徽淮南市网警巡查执法官方微博发布一则通报称,因为未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造成4353名学生的身份信息泄露,淮南职业技术学院被处以立即整改和行政警告的处罚措施。
方有明认为,对于违规公开学生个人信息披露的主体,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这次多地政府和高校网站泄露个人信息一事中,相关部门应尽快消除影响,删除公开的个人信息,主动要求转载的网站撤下来。如果已造成损害后果的话,还会涉及民事赔偿等法律责任。
微信ID:shenduxinwen
- 需现房销售的金辉建发三墩项目公示 杭州大厦武林广场地下商场开
- 公示!泰安47位教师获市级荣誉!看看有你熟悉的老师吗?
- 热门 | 城南“大动脉”有名字了!成都公示27条道路拟命名→
- 决战就业季!用人单位开价80万抢人,多地政府频放大招…
- 重磅!余杭最新规划公示,未来3年你家房子将有大改变!
- 高校及中小学生冬春季游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可免票
- 刚刚敲定!又一条新高铁来了,全线设21站,山西多地受益!看看过
- 大学 | 中国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比拼,排名第一的你绝对想不到
- 南宁柳和路围挡多年 公示牌竣工日期被填"无限期"
- 冠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证件信息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