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谈博士的困境:既然当不了教授,不如放下架子去企业
本文转自36氪
编者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以前的观念里,接受了哪方面的职业训练,似乎就理所应当的要去入这一行。学的是足球,就该进球队;学的是新闻,当然做记者;读了博士,自然就搞科研或者进大学拿个终身教职...但是不仅是在中国,全世界范围内,许多行业培训的“准职业人才”最后都“另辟蹊径”,走进其他行业去摸爬滚打了。越是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作,要么看专业实力,要么有丰富经验,不是实力派选手,基本都会被挤出精英行列。这不,连科学界的“大哥”《自然》杂志都在自己的社论里,奉劝年轻科学家做好心理准备,做好进入其他行业的打算。
本文编译自nature的原题为“Many junior scientists need to take a hard look at their job prospects”的文章。
《自然》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权威及最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虽然今天大多数科学期刊都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期刊。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每年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是在《自然》中以短文章的形式发表的。
Chris Platts是一名社会学家,2012年他写博士论文前,采访了300名年轻的足球运动员,年龄都在十七八岁、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都在英国足球俱乐部学院里受训,都希望能成为专业的足球运动员,追求自己的职业梦。而Chris Platts在接受《卫报》采访的时候说,这300人里,只有4个已经签约,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所以这一行的淘汰率逼近99%。
《自然》杂志上周的职业专栏做了一项调查,对象是世界范围内超过5700名“即将入行”的科学家,目前都快拿到博士学位了,其中四分之三的调查对象告诉《自然》的调查员,他们博士毕业时,很可能跟Chris Platts一样,投身学术。Chris Platts现在是英国谢菲尔德哈兰姆大学体育发展和体育商业管理专业的一名高级讲师。而这接近六千名调查对象,又会有多少真的能成功,真的走上学术道路呢?
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年轻的学术追梦人比足球运动员走上职业道路的几率要高。但是也没有高很多。要取得全球的数据是很难的,但是在英国,每100个博士研究生,有三到四个能在大学中拿到终身教职。英国的数据比美国的要乐观一些。
简单地说,大多数博士研究生都得“留条后路”,学术道路是目标,但除此之外,职业方面可能要另辟蹊径。大学和博士生导师在这方面得跟研究生们交个底,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在国际科学周刊上这么说,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也略消极。但是,几年来,国际范围内培养的博士生已经明显供大于求,也超过了学术系统的负荷。参与调查的年轻科学家们都充满热情,很有天赋,但他们中真正能进入科学界大门的少之又少。而那些能“成为科学家”的人里,又有很多人会签一份又一份的短期合同,渐渐迷惘,最后萌生转行的念头。
《自然》杂志之前也说过,博士生和博士后如果不走学术道路,进入其他行业,也是极好的。很多人在进入不同行业之后,也发现挑战和回报都是类似的。当然,大量接受过良好教育和学术训练的科学家如果进入其他行业,把他们科学的怀疑精神和对证据的尊重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科学和社会整体而言也是有益的。而且,年轻的科学家越能现实地看到现状,越早看清自己的职业道路就越好。因为此时他们还有时间去调整自己的目标。那为什么科学界的人将这样的现实当做难以言说的秘密呢?
从丰富的职业选择中获益的,不只是大学本科生。
《自然》杂志的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受访对象跟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在职业方面的交流效率不高。当他们讨论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时候,非学术性工作一般很少讨论到,也似乎不太重要。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自己的导师在非学术性职业方面给出了有益建议”都选了“不同意”或者“强烈不同意”。
这跟《自然》杂志2015年做的博士生调查结果是相同的。如果你是一名博士生导师、或者认识博士生导师,希望你在这方面出一份力,让这个比例降下来,让2019年的调查结果不再有大量学生强烈反对这句话。导师们都是大忙人,但是他们在学生面前,通常都是大学或者学术系统的“脸面”。因此,学生寻求指导,肯定会想到导师。至少,导师也应该让学生到大学职业服务中心去问,而这个组织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学术界之外的职业选择。从丰富的可能性中获益的,不只是大学本科生。事实上,研究生可能需要更多关注和建议,因为很多人,包括研究生自己,都认为他们走学术道路已经是稳稳当当的了。
2017调查的结果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精神健康问题。超过25%的受访者认为精神健康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这其中有45%的学生曾经因自己读博士感到焦虑和抑郁,并且寻求过帮助;三分之一的学生说,自己的学术机构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也就意味着剩下三分之二的人没有得到有效帮助) 让人担忧的是,有5%的学生说,没有任何可得的援助。由于很多国家没有提供精神健康方面的支持,这也间接说明,教育系统中的年轻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接触到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务。
年轻科学家们未来不都能走上学术道路,好在他们并没有停止对学术的追求,这对科学而言是件好事。调查结果中有一点相当惊人:接近80%的受访者未曾后悔过自己读博士的决定。这就反映了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有大好的机会,能接触到良好的设施,对自己接受的指导也是满意的。就像足球运动员那样,只有一部分人会成功,这部分人会进入学术领域发展自己的事业,会发现自己的选择是有回报的、也让他们满意。但是剩下的大多数人,还是得有人告诉他们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300-500元),详情请戳。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
- 高级灰,自然、静雅的当代人居美学【环球设计1581期】
- AlphaGo背后的男人!4岁学象棋,8岁学编程,哈佛&麻省双博士后,
- 得了肾结石这样做,让肾结石自然排掉
- 娄艺潇登杂志封面 展现百变的时尚魅力
- 清华博士:喝完20斤珍珠奶茶后,我终于发现了不剩珍珠的喝法
- 芬兰博士带来 扬尘治理新方案
- 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 南京开出百万年薪招才
- 一次涂抹,三个月泳镜不起雾!!博士团队研究发明新产品
- 试管婴儿蓬勃发展,它可以替代自然生产吗?
- 生态学博士格西沟保护区险遇险,错过金钱豹猎杀毛冠鹿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