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篮姑娘们做了什么事 把张卫平气得暴跳如雷?
来到北京女篮,张卫平带着姑娘们上训练课。没过多久,他就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
不知为何,场上队员突然变得别别扭扭,一个指令发出去,队员们的反应总显得有点磨磨蹭蹭、不情不愿。张卫平莫名其妙,不知道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训练完了,他私下向三名年长的女助教请教。
一位女助教会心一笑,问他:“比如你要练四角传球,为什么先叫了张三的名字,而不是李四?”
张卫平愣了,这完全是场上随机发生的情况,当时哪想过那么多。他从来都想不到,先叫谁的名字、后叫谁的名字,居然也会成为一个问题。过了片刻,他回答:“那我要是先叫了李四,张三不得闹情绪吗?”
女助教摇摇头说:“不,这李四小心眼,你先叫张三她就是不高兴,不高兴她就不好好练。所以你就得先叫李四。”
张卫平哭笑不得,他从没想过当个教练会有这么麻烦。在他看来,用后来美国篮球界最流行的一句话来说,“打篮球又不是什么火箭科技”,无非是把该练的技战术练到位了,该调整的状态调整好了,该有的身体基础都有了,仅此而已。换句话说,只要好好配合教练员的训练安排,服从教练的指令,早晚能把球打好。他怎么都理解不了,为什么让手下的这批姑娘们乖乖练球就这么难。
(张卫平执教北京女篮期间的训练计划与冬训总结)
跟女篮运动员们“三观不合”已经够让人头疼了,更要命的是,张卫平自己还有些“清规戒律”,给工作带来一些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
出任女篮主教练时,张卫平不满34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好年纪。当时刚刚“解放思想”没几年,社会观念还比较保守,一个正值壮年的男性教练带一群二十多岁的女性球员,很容易被有些人搬弄出是是非非。为了避嫌,张卫平还没进队就跟领导提了个接队的条件:他带队可以,但在任务分工上只抓业务,平时只负责技战术的训练教学,只在训练课上跟女队友们有交往。至于场外的饮食起居、作风纪律、心理建设等工作,全部由另外三名女性助理教练管理。领导对此表示同意,张卫平就照此执行。
多年后,一位八一队女教练有一次跟张卫平闲聊,无意中提起:“您当年带女篮那真是球场一景。打篮球哪能没有身体接触,您可倒好,用大拇指、食指掐着女队员衣服,其他三个指头翘着,捏着兰花指把人家提溜起来走位,您也太逗了!”
如果说生活作风上“主动避嫌”不是坏事,像张卫平这样几乎到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地步,那就有点儿过犹不及了。张卫平当时并不明白,女队员跟男队员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更渴望得到教练的认可,更在意自己是否能被教练理解、尊重。张卫平为了避嫌主动放弃跟女队员谈心,每天让年长的女助教们去做思想工作,在女队员们看来就是一种不重视、不尊重。
一方面来说,成年女队员最烦的就是年纪较大的女教练,嫌他们婆婆妈妈、管这管那;另一方面来说,专业队里根本没人听助教的,人人都知道真管事儿的是主教练。
张卫平主动跟女队员们“划清界限”,不跟队员们谈心聊天,姑娘们自然就觉得这位教练有点高冷,难以接近。再加上张卫平有那个时代多数教练的通病,管理手段略显简单粗暴,指点球员时常常不留情面,弄得这帮小姑娘们又气又急,没少在背后吐槽抱怨。
张卫平自己也是各种不理解。以前带北京青年男篮,队员再无法无天他也不怕,实在不听话就吼两声骂两句,彼此之间都是直来直去。甭管是场上还是场下,他总能把小伙子们治得服服帖帖。
如今到了女篮,动不动就有队员跟自己闹别扭、耍性子,又不直接跟他说为什么,得让他自己去猜。张卫平本就是一个性格和想法都很简单的人,经常猜来猜去不知道问题在哪儿,把他急得抓耳挠腮满肚子火,却又不可能轻易责骂女队员。自己再怎么窝火,也得尽量克制住脾气,想法设法去安抚队员。
当时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那套结果导向、效率第一的做事风格,到了女篮世界为什么会如此水土不服。
张卫平执教北京女篮期间,还曾经发生过几件令人难忘的小事,从中可见当时男教练与女球员之间的认知差别。
张卫平带女篮是在1984年,那正是琼瑶言情小说开始风靡全国的日子,什么《窗外》、《烟雨濛濛》、《我是一片云》等作品轮番轰炸,着实骗了一代又一代女青年的眼泪。女篮队员正值二十出头,正是多愁善感的年纪,那个时候能打发时光的娱乐手段又少,自然很快也成为琼瑶小说的忠实拥趸。
有一回全队外出打比赛,女队员们坐在火车上无事可干,一个两个翻出琼瑶小说,一边看还一边哭。张卫平一看,当场气得暴跳如雷。他其实不是完全反对队员们在旅途中有个消遣,但是看小说能看到哇哇大哭,说明整个人都投入在小说内容里,注意力完全倾注在休闲娱乐上。在张卫平看来,这就是没把心放在正事上,他觉得即便是坐火车这样的闲暇时间,运动员也应该主动钻研业务,该完成的训练总结不做,比赛计划不看,反倒是看个小说能看得直抹眼泪?此情此景,他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张卫平不由分说,马上下令没收所有琼瑶小说。
除了没收琼瑶小说,张卫平有一次看到有队员拔了眉毛,还曾为此大发雷霆。以如今的眼光来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队员毕竟是女孩子,拔眉毛本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张卫平就是理解不了,他觉得队员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业务上,不需要对个人外表有那么多想法。
但是话说回来,张卫平倒不是成心要跟女队员们过不去,只是受到当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限,他在方式方法上显得有些简单粗暴,对女性性格特点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够全面、客观。但是,不管他的管理方式有多直截了当,他的出发点始终如一,就是为了尽可能提高女篮队员的业务水平。没收琼瑶小说也好,训练中严厉批评队员也罢,都是对事不对人,跟一些存心整人、心术不正的教练有本质差别。
女篮队员们对此也心知肚明,理解张卫平只是一心想帮他们提升球技。姑娘们在生活中抱怨归抱怨,一上了训练场,该怎么练就怎么练,很少再有人在训练场上闹别扭、发脾气。多年之后再提起张卫平,她们也还是翘起大拇指,以曾经接受过张指导教诲为荣。
张卫平虽然无法理解手底下这批女篮队员的小心思,主观上不愿意执教女篮,也常有一些略嫌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但他有一个性格特点在整个人生都一以贯之,那就是认真。
说好了只抓业务,张卫平就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在钻研业务上。为了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队员的技战术水平,他的训练计划改了又改,反复优化。每堂训练课结束后,他都在当天晚上抓紧完成训练笔记,正反面都写得密密麻麻,最后离开女篮时愣是攒了一大箱。
除了完成自己的训练日记,他还一丝不苟地逐个批改十几名队员的训练日记,就跟老师批改学生作业一模一样。这是非常耗时的一项工作,保守估计,每本训练日记花10分钟时间,十几本加在一起少说也要两三个小时。发现队员写训练日记不认真,他还要在训练课上把当事人叫过来训话,工作强度相当大,但他从来都亲力亲为,对业务从来没有任何松懈。他还找各种机会跟男子球队打比赛,借以提高女篮队员的比赛强度和对抗能力。此外,他还翻阅各类英文篮球理论书籍,广泛借鉴当时世界上最领先的篮球理念,转而应用到手下这批女篮队员身上。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关“阿米巴防守战术”的引进实验。“阿米巴防守战术”由NCAA名帅杰里-塔卡尼安发明,是一种赌博式的防守战术,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半场的区域联防战术,如果运转良好,可以形成很多抢断、快攻的机会。张卫平在英文书里看到这种战术,转天就带领女篮队员操练起来,练了一阵子还真就卓有成效。那时候消息闭塞,跟外界的接触机会极少,国内篮球界对这种新型防守战术简直闻所未闻。随后参加全国联赛,张卫平令旗一挥,北京女篮在场上跑起“阿米巴防守”,对手们都没见过这架势,个个被整得七荤八素、失误频频。最后只有一个来自黑龙江的老教练真识货,终场之后找到张卫平:“你们刚才跑的是阿米巴防守吧?以前只在书上看过,没想到还真能跑出来,还真有效!”
(执教女篮期间,
张卫平不仅率先尝试过“阿米巴”战术,
对各种新兴战术都做过深入研究)
多年之后回想这段女篮执教经历,张卫平百感交集。在他看来,带女篮的这一年是他一生中压力最大的一段时期。日后不管是出国打拼,还是走上新的工作岗位,遇到的问题再多再难,跟执教女篮比起来都不值一提。
客观来说,从球员转型当教练,本身就需要一段无可避免的成长期。尤其对那些明星球员来说更是如此,同样一个技术动作,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自己觉得很容易,队员们却普遍难以掌握。另外,打球时只需要管好自己,注意力放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就万事大吉,当教练却必须管理好整支球队,再也不能是过去那种“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干状态。
通过执教女篮,张卫平才真正理解了“教练”这项岗位的职责要求。他从此意识到教练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除了投篮、抢篮板、传接球、联防、盯人、快攻这样的技战术训练,他还必须掌握诸如运动心理学、项目管理学等辅助知识,深入了解每一个运动员的性格特点、长处短处,研究整个团队的人际关系,协调上上下下各种资源等等,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个年轻教练所必须强化提高的基本功课,也确实在这些内容上交了不少学费。
当然,也正因为这段女篮执教经历,张卫平才得以发现性格中的一些短处,脾气性格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磨砺,不光为后来进入国家队执教打下一些专业技能上的基础,也让他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了更多耐心和宽容,所谓的“情商”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提升。
过去的球员生涯再怎么辉煌,终究已经成为过去;未来的人生究竟会怎样,他也不可能未卜先知。通过在女篮执教的这段经历,张卫平还懂得了要“活在当下”,自己所能掌控的就是眼前的每一件事。因此,他从来不为任何事忧虑。已经发生的遗憾,他从不悔恨,还未到来的压力,他从不担心。他习惯于多做少想,每天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好手头的工作。
张卫平对伍登教练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不要一只脚站在昨天,另一只脚站在明天。你应该把两只脚都站在今天,踏踏实实往前走。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抵达明天。(Do not have one foot in yesterday and one foot in tomorrow. Keep both feet in today, because that"s how you get to tomorrow. )”
只不过,从遇事跳脚的糙“爷们儿”,到永远笑呵呵的“老顽童”,张卫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张卫平利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国外篮球刊物,
看到有价值的内容就动笔记录下来,
通过这些日积月累的知识输入,
想方设法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非常合理:张卫平传》
第21章结束
明日预告:
你可知道,
张卫平以国家队教练身份,
第二次出访美国,
在印第安纳大学遇到怎样一位“神人”?
他不光敢把巴克利从美国男篮集训队中除名,
还曾当众骂哭过乔丹,他是谁?
……
明天上午10点,请看《非常合理:张卫平传》第22章。
《非常合理:张卫平传》
每天上午10点,全网独家连载
口述:张卫平
写作:黄祎(阿鱼)
策划、推广:宋忠冬
<359>
长按二维码,收听“鱼乐NBA”
觉得好,就点个赞,
顺手转发给朋友,让更多人读到
- 旅游回家做了4个家常菜,一向傲娇的孩子都说有妈真好
- 我们做了不下 10 个戚风,为了让你不再被气疯!
- 姐姐来我家里做客,我做了这几个菜,姐姐一直夸奖我!
- 为女足姑娘捏把汗,若东亚杯真的0进球……
- 一封来自北京爷们儿的吃货情书,看哭了无数姑娘……
- 2018年北京小客车指标政策做了什么调整? 详细解读
- 周末休息做了一桌好菜给家人吃,婆婆却说我不会过日子
- 雪姑娘带着冷空气造访,寒冬虽至,长春人却比雪花更娇艳!
- 惊险 | 司机驾驶途中突发脑溢血,坚持忍痛做了一个举动,救了一
- 凌晨!仙岩一小姑娘这样给电动车,被拘留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