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便利A1轮融资3.8亿元:“蜂窝+生鲜”模式能颠覆传统便利店吗?
《第三只眼看零售》独家获悉,猩便利A1轮融资3.8亿元,由红杉中国领投,华兴资本、元璟资本跟投。而此时,猩便利刚刚成立不到五个月。
作为一家踩在“无人零售”风口上的企业,猩便利在上海同时开出8家“智能自助”便利店。同时,它还以“开放式货架+冰柜”的组合型无人便利架渗透办公楼等消费场景。据猩便利官方表示,截至9月底,猩便利无人值守便利架触点过万。这个量级超过目前无人便利架领域前几位玩家的总和。
与众多无人零售项目标品化运营的商品结构不同,猩便利加入了生鲜板块。它于近期收购了生鲜占比近70%的51零食,又引入原我厨COO夏荷担任副总裁,主要负责生鲜供应链业务。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猩便利由传统便利店的“鲜食”升级到“生鲜”,透露出向全品类发展的动向。另外,猩便利的门店与无人值守便利架除发挥自身职能外,前者也可成为向后者随时补货的前置仓,使其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具备了有别于干线物流的运输能力。而新增加的生鲜品类,则是猩便利为提升综合毛利率与客单量所做的战略布局。
猩便利受到资本追捧,是中国无人零售业态发展的一个缩影。此前,“无人零售”概念兴起,被业界认为是资本助推的产物。但发展不到半年,它已吸引了30多家项目入局,包括阿里体系的饿了么、盒马鲜生;京东旗下的京东到家等等。
不久前,商务部更是指出“无人值守商店是商贸流通领域从需求侧的角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尝试,能更好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这也是国家部委首次发声支持无人零售相关业态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在猩便利首先布局的上海市场,已有6000多家包含全家、罗森、7-11在内的传统便利店。问题是,猩便利想要从便利店竞争最激烈的上海撕开一个缺口,它“蜂窝+生鲜”的模式能够颠覆传统便利店业态吗?
猩便利模式
智能化模式+差异化商品+增值服务
8家智能自助便利店与触点数过万的无人值守便利架,是猩便利近5个月来的成绩单。据其官方透露,猩便利借助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优势,NB+NPB+FF+生鲜的商品结构以及“扫码购物+自助付款+离店核验”的智能模式,做出超越传统便利店的效果,获得了颇多用户的好评。
从猩便利门店来看,智能化模式是其显著特点。消费者下载猩便利APP并注册成功后,扫描门店二维码,即可完成店内点餐,扫码购物以及共享服务等环节。
其中店内点餐覆盖关东煮、蒸包糕点、豆浆米浆等品类。消费者下单购买后自动进入智能排队系统。猩便利系统会在点餐吧台上方的大屏幕中,显示相关订单的餐食制作进度,例如“排队中”、“制作中”等状态,最后通过叫号方式提醒顾客取餐。
扫码购物则是指消费者通过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或条形码,即可购买常规商品。与其他接入传统便利店的自助支付业务相比,猩便利在消费者完成购物订单后增加了“离店码”环节。这就省去了部分传统便利店接入自助支付后,收银员还要验证消费者手机付款界面的重复劳动。
对比无人便利店来看,猩便利采用了相似的无人值守技术。但它只是在收银环节省去部分人工,并将相关店员用于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制作餐食等互动环节。一位研究无人便利店的零售高管评价称,“通过技术手段代替收银等板块,就意味着在同等的人工投入中,发挥更大的服务性效果。相比于一味强调零人工,这样反而效率更高,且投入较低。”
在技术变革的基础上,商品结构以及供应链能力是猩便利的两大竞争优势。据猩便利透露,它们总体上采用全品类、个性化商品布局。落实到一家门店,其中进口商品、自有品牌以及占比近40%的鲜食品类是其区别于传统便利店的差异化竞争力。
举例来说,白色可乐、白色恋人巧克力、韩国动物面膜等单品是近期畅销的“网红爆款”,但大多在电商平台、精品超市等业态销售,很少出现在便利店中。
从自有品牌来看,这是一个能够为零售商赚取高毛利、获得差异化商品的潜力增长点。但受到生产规模、企业体量、甚至是品牌设计等细节问题的制约,零售商很难在短期内作出效果,通常只有大中型零售企业尝试开发。
然而,在猩便利门店中,自有品牌musa nana涵盖矿泉水、乌龙茶、蛋糕、甜甜圈、干果、软糖、酸奶、快餐等多个品项,甚至还有日用品。门店水吧的商品还包含猩咖、奶茶、冰激淋等。
虽然商品结构差异化明显,猩便利面对消费者时,却能做到低于市场价10%-15%的产品定价。以一款传统便利店定价2.5元左右的罐装可口可乐为例,猩便利的零售价是2.3元。猩便利表示,这一方面得益于它们均是从品牌商或全国一级代理商直接采购,缩短中间环节,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则在于猩便利同时布局智能便利店与无人便利架,在快速扩大网店布局的基础上,摊薄了运营成本。
借便利店辐射无人货架
引入生鲜提升综合毛利率
随着猩便利智能自助便利店门店数不断增长,它的协同作用开始显现。从其业态本身来看,它一方面是猩便利获得销售增长的主要通路,另一方面通过APP为猩便利导入更多的线下流量以及消费数据。从猩便利整体布局来讲,智能便利店则成为能够向无人便利架及时补货的前置仓,从而在同等条件下,摊薄运营成本,提升盈利速度。
一位操盘无人货架的负责人算过一笔账,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一个无人货架月销售额在1500元至2000元左右,毛利率为25%至30%。此外,企业需负担3%至7%的道德损耗率,也就是货品丢失成本;10%左右的物流成本以及5%上下的运营成本。
为此,在道德规范和毛利率短期内难以提升的情况下,如果能降低物流成本以及运营成本,无人货架突破盈亏平衡的可能将会增大。
猩便利的做法首先是不断增加无人便利架密度,摊薄日常维护成本。据其官方资料显示,截至9月底无人便利架触点就已过万,辐射15座城市。
其次,它利用智能便利店网点,减少独立运营无人便利架所需的干线物流建设成本、及时补货成本。同时在无人便利架达到一定体量之后,获取商品规模化采购、新品研发以及导入消费数据等优势。据猩便利官方透露,其无人便利架目前可以做到“周上新、日补货”。
也就是说,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才是无人零售相关项目的胜负手。举例来说,近日发力无人智能货柜的京东到家,首先接入京东的供应链体系,共享京东到家平台上的沃尔玛、永辉等商超资源,使其智能货柜提供的商品品类更加丰富,且价格更低。其次依靠京东物流和达达的配送能力,做到快速上新和及时补货。据了解,京东物流的配送站点都有可能成为智能货柜的前置仓,从而缩短配送距离,甚至有可能实现一日多配。
最后,猩便利最新布局的生鲜板块,则是为了提升综合毛利率,并吸引消费者多次购买。《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猩便利日前收购51零食,正是看中其在川渝地区的生鲜运营能力。要知道,51零食货架中的生鲜占比达到70%左右。其创始团队出自链农,曾负责超过3000个农产品的运营。
企业兼并、巨头入局
无人货架面临洗牌
站在风口上的无人便利架项目,在资本助推下快速扩张。与传统零售企业相比,它们历经的发展阶段被同比缩短。例如还没有哪一家无人便利架宣告盈利,就首先迎来了企业兼并;独立运作的无人便利架龙头尚未出现,就必须应对京东、阿里等巨头入局,无人便利架的洗牌期,看来离得并不远。
近期无人便利架领域的收购案显示出了两个特点,一种是企业间抱团取暖趋于明显,另一种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紧迫性增强。例如,猩便利是看中51零食在川渝地区的市场及生鲜运营能力,从而达到快速拓展的目的。有观点认为,在部分无人便利架项目方看来,与其花费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以及试错成本去补齐短板,不如借助资本力量,兼并合适项目,从而提升竞争力。
中小型无人便利架项目抱团取暖,使得市场资源进一步向头部企业聚拢。但对于市场格局冲击更大的势力,则来自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无人货架将进入洗牌期。一方面,它们需要进行业务模式革新,例如引入差异化品类、强化多业态协同,才有可能提升盈利能力。这样一来,即使资本热潮褪去,无人货架项目也能够实现自我造血。【完】
约稿启事
如果你能深挖零售案例,洞察行业大势,更能妙笔生花。那么,我们邀请你,一起来做这个行业的记录者。
我们将为你提供,优于行业的稿酬,《第三只眼看零售》公开课入场券,和零售大佬做朋友的机会,以及待你深挖的零售业资源。
你足够专业,足够多产,足够契合《第三只眼看零售》。 欢迎你成为我们的专栏作者,我们为你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动用我们所有的资源包装你,让你成为零售业的“网红”。
投稿、爆料联系思遥18392322494
?————————————
信息泛滥时代,我们从不缺少资讯
零售人需要的是专业、精准的“真资讯”
第三只眼看零售遍访零售企业
为你提供新鲜、独家、原创的“真资讯”
我们已经入驻今日头条客户端
搜索“第三只眼看零售”
掌握零售业“真资讯”!
- 创投日报:12月14日收录投融资项目24起
- 中信政采贷 小企业融资神器
- 央行发布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办法:统一自动质押融资利率
- 融创5个月内配股融资118亿港元,意义何在?
-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火爆的“快闪店”是干啥的?
- 又一风口?中国便利店行业需“量体裁衣”
- 保定4名青少年模仿电影持刀抢劫便利店被刑拘
- 央行将地方政府债券纳入自动质押融资业务质押债券范围
- 原创丨融资租赁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的四大要点
- 原创丨拿着融资租赁公司怎么向银行融资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