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的妈妈,就会教育出怎样的孩子,看看这几个你就明白了
编辑|静静的双鱼
一场误会:
昨天家里来了一群小朋友玩,他们走了妈妈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儿子的电脑边上扔了一大堆果汁软糖的包装袋,妈妈大吃一惊,责怪儿子怎么一下子吃那么多的糖?
儿子一听赶紧撇清自己:妈妈,是刚才跟我玩电脑的那个小朋友吃的。
妈妈一听更不愿意了:那孩子的妈妈平时不同意他吃那么多的糖,儿子,你怎么一下子给他那么多?
平时一直跟哥哥唱反调的女儿这次却帮着哥哥:妈妈,真的是这个小朋友自己拿的,哥哥没有给他拿糖。
这时爸爸也想起来:对了,刚才是有个小朋友跟我说有没有零食吃?他饿了。我就让他自己到架子上找点吃的,反正咱家零食一直很多。
这下,妈妈不由地埋怨爸爸:哪有你这样的,也不跟孩子说清楚每次只能吃多少,剩下的他要是喜欢,可以送他一些带回家去慢慢吃,但不能一下子吃那么多啊!这下好了,要不要和这孩子的家长说一声呢?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很多家长身上都出现过:
作业过多导致孩子彻底罢工
一位对孩子学习抓得很紧的家长,忙的时候把孩子送到月月家请朋友帮忙看一下,为了不让儿子只知道玩,她给孩子布置了几十页的数学作业;
结果等到月月作业都做完了,那孩子还没完成三分之一,人家一看别人开始玩了,顺便就把作业胡乱地塞到书包里不干了!
月月妈问他:没做完作业妈妈不高兴怎么办?
小朋友回答:每天妈妈都会给我好多,反正我也做不完,不做了!
如此,这位妈妈这样的要求还有意义么?
很多家长朋友可能抱着这样的观点:明知道他做不完,但多给他留点,哪怕做不完,他也至少做了一点点啊!
可是这样的相处模式真的是好的吗?时间长了,孩子肯定会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对抗。孩子不是作业机器,不会一直任由家长摆布!
过多要求导致孩子喜欢告状
我家儿子有一个朋友很有意思,每次和儿子在一起玩总是能找到儿子的错处,然后找我告状:
不是儿子不小心碰到她了,就是儿子不小心把果汁撒到她身上了......而且一定要我承诺去教育我家儿子她才开心。
更有趣的是:哪怕是我女儿找我告哥哥的状,只要我答应收拾儿子,这位小朋友都会显得比我家女儿还开心。
仿佛这位小朋友的乐趣在于发现周围小朋友的错误。
但这孩子本身对我家孩子绝没有恶意,他们甚至是好朋友。
直到很久之后我认识了她的妈妈,才发现也许问题是出在她的妈妈身上:
这位妈妈也有两个孩子,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两个宝贝互相监督,如果发现谁犯错,或者没有遵守承诺,就要马上告诉妈妈,妈妈会对犯错的一方给与惩罚,给“举报者”奖励。
这种奖惩制度导致孩子养成了“爱打小报告”的习惯。不仅没有使孩子改进,反而让孩子跟妈妈学会了挑毛病,睁大眼睛发现别人的失误。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不会像成年人一样理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万一自己的事情自己没有做好,父母会尽力帮你补救,但如果还是来不及,只好你自己承担后果!
矫枉过正导致物极必反
儿子过生日那天,我请来很多小朋友过来玩,生日会结束的时候,儿子和我说:妈妈,那个谁谁谁是个饭桶。
我立刻和儿子说:宝贝,咱说话好听点儿,就是说人家比你吃的多一点而已。
儿子:妈妈,你知不知道,刚才他偷偷拿了十几盒我们带过来的果汁藏到包包里带走了。
我很惊讶,但是问了儿子几句我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这孩子的他妈妈根本不让他喝果汁,只给他喝水!
关于果汁问题,恐怕所有的家长都是一个概念,尽量少喝,可问题是,少喝不是一点不给,哪怕就像有些家长说的,从小就不给孩子吃甜的,小朋友就不会要甜食。
可问题是孩子总要长大的,一旦他出了家门,总会遇到各种甜食饮料诱惑,除非孩子自己真的一点也不喜欢甜食,否则他们在外面吃的永远要比家里多得多。
孩子想吃,家长反对,势必会造成孩子偷偷摸摸,背着家长偷吃。
正因为看到发生在这些孩子们身上的故事,我再一次反思教育子女真的要学大禹治水,只能疏导,不能一味严防死守。
事实上每个孩子一些小毛病,靠家长的严厉与惩罚是堵不住的,正如成人遇到压制也会反抗一样,孩子们总会想方设法挣脱束缚,反而滋生了一些不可预料的坏毛病,得不偿失吧?
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孩子,想想你这么管教的孩子的方法放在自己身上会不会不舒服,你就知道这个方法可行不可行了。成年人都会犯错,更何况孩子呢?家长需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进行有效的疏导而不是一竿子打死,这样反而会事得其反。
- 小学生求警察将妈妈带走 称妈妈教育手段就是打
- 别再费心思怎样购买保健品了,其实这10种食物是天然营养品
- 33岁才开始健身的中国妈妈,42岁蜕变成健身女王!
- 5岁孩子的妈妈也能脸色红润似少女,女人喝了它调理宫寒、排毒养
- 【高清壁纸】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小姐姐...
- 在陆家嘴做现金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女人标准体重对照表,看看你是否达标!冬天是最适合减肥的季节!
- 喝茶,怎样喝才养胃?
- 乳腺增生怎么治疗最好?怎样治疗乳腺增生才能痊愈?
- 只因妈妈上了个厕所,要了2岁男童的命!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