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告诉你搞科研有多苦逼
虽然说 365 行,行行不容易,各有各的难 ,但是,科研工作真的是一个让人随时怀疑人生的行当。
科研是个圈,就像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旅程,风景不尽相同,见识五花八门。一开始,不知道自己搞什么。弄清楚搞什么后,却不知道怎么搞。知道怎么搞,却不知道能不能搞成功。千辛万苦搞成功了,却发现有 bug。好不容易把 bug 调好了,努力造故事,希望把搞的东西卖出去,结果人家说不能这么搞,然后继续搞。千辛万苦搞好了,卖出去了,高兴一场。然后第二天起来,发现又不知道搞什么了……
一图看懂科研工作者的日常,看懂他们的辛苦:
科研的不易,在于身体上的劳累
科研圈流行科研三件套:文献、实验和文章,文献是基础,实验是方法,文章是结果。在科研圈中,人凭文章贵,多少有志青年终日沉迷实验,投身文章撰写,期望有朝一日收到文章接收的喜讯。而没有文章的科研人员,就像没有皇子的嫔妃,终究不受待见。
对于刚刚入门科研的人来说,文献和实验是标配,白天做实验,晚上看文献;周末做实验,假期看文献,每天都在过着找问题、解决问题,找问题、解决问题的生活。一篇文章也就几个图片,可是这仅仅几个图片是在无数次摸索实验后做出来的。一个图片,需要前期的实验摸索,实验条件的优化,各种实验条件的改变,最终才能成就一个拿的出手的图片。而那些无数次摸索实验的结果,或许会有幸成为补充材料中的一个图片,或许他们只是实验记录本上的一个图片而已。
然而,只会做实验的科研人员并不是好科研人员,故事虽好,会写才是关键,而写出来的成果关乎职称晋升。写,少不了文献查阅,少不了实验结果解析,又是一个搞脑子的事情。不能有啥说啥,要清楚自己该说啥,该写啥,明确需要回避的地方。对于那些实在瞒不住,漏洞比较多的地方,要主动出击,引用文献,辅助自己的推测,毕竟自己承认比较好。
对于科研工作者,人凭文贵,可是一篇也贵不了多久,需要源源不断的文章产出。所以,这些科研工作需要把自己的文章拿出去卖个好价,换点钱回来,继续造文章。在科研圈,有句调侃的话,想要基金就别想过年了。基金申请的截止日期刚好在春节后不久,所以对于想拿基金的科研人员来说,这个年注定过不好。即使有的人已经写好申请书,但是总归是要在截止日期前修修改改,临阵磨刀,不快也光啊。然而,春节,就这么白瞎了。
科研的不易,在于心理上的煎熬
在美国做博后的同学感慨到,博后工作辛苦,但是更多的是身份的不确定以及无尽的漂泊感。其实在国内,特别是博士或者博士后群体,实验的不确定性、未来的归宿又何曾不是压力。科研不像生产工人,每天有产出,不像个体户,每天能看到收入,科研是一个需要很长周期才能出结果的过程。在科研过程中,那种不知道实验结果会如何的困扰,不知道何时才能找到答案的忧虑,不知道今后自己归宿的迷惘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当昔日同窗晒结婚,晒娃的时候,他们只能默默地点个赞,关掉朋友圈。
即便博士毕业,博后出站,找到高校或者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他们的压力也不会减少。科研经费、职称晋升、教学评估、赚钱养家等难题困扰着他们,何以解忧,唯有文章。学校出台的高压政策,要求年轻的科研人员早点出活,出好活,多出活,如果出不了活,只能离岗走人,不再续聘。所以,年轻地工作者只能加班加点,恨不得把 24 小时全部用来搞科研,以便在单位获得一席之地,而不是每天都被威胁滚蛋走人。
科研不易,且行且珍惜。如果你的家人、朋友是一名科研工作人员,请体谅他们的不容易,体谅这群为我国 CNS 添砖加瓦的人。
相关阅读
Science 权威解答:博士和博士后,谁更惨?
搞科研的人和平常人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这才是科研狗的日常
这两张漫画绝妙地诠释了科研,看懂的都哭了
漫画:可能我们爱科研,爱得深沉......
这是一个忧伤的问题:请用一句话描述你的科研进展
作者:芳博士
图片来源:芳博士
题图来源:shutterstock.com 正版图库
- 韭菜壮阳,但和它一起吃就太致命了!一定要告诉家人!
- 「老大」Bridge亲口告诉你哪一位Rapper对他的影响最深?
- 硅谷的工程师来告诉你程序员薪酬到底有多高?
- 一张图看懂地产鄙视链:别人眼中你就是狗屎
- 30年工作经验的营养师告诉你,鸡蛋应该这样吃
- 不能吃!乐清到处都有卖,赶紧告诉家人别买了
- 实用|卧室里到底能不能带卫生间,别怪我没早点告诉你!
- 如何在家烤羊排?内蒙人告诉你
- 让央视来告诉你:为什么你到现在还单身
- 马桶堵了,一张保鲜膜就能搞定,关键还不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