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编者按】民国画坛曾流传过一则趣闻:某日,尚未出名的张大千和朋友郑曼青特地跑去杭州找丁辅之品评画作,丁辅之看过两人的画作后,并未说什么。等他俩走后,丁辅之对朋友说“郑曼青不得了,张大千一塌糊涂。”今年,西泠印社春拍中推出丁辅之晚年(64岁)为若瓢和尚作《梅花诗画册》218.5万元成交,刷新了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虽然价格不高,但也值得探讨一番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丁辅之,这位被遗忘的大师及其艺术市场。

25时便与叶为铭、王福庵、吴隐创立西泠印社,四人高风亮节,共推吴昌硕出任首位社长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的成立于1904年,当年夏天,丁辅之、叶为铭、王福庵等几位朋友相聚于西湖孤山之人倚楼消暑,讨论印学,大家想把自己收藏的古今印章集合成册,以便学习借鉴。丁辅之首先提出创立印社,大家拍手叫好,叶为铭集众人意见修书一封寄往上海。吴隐听闻,当即来到杭州,积极支持并怂恿成立印社。

印社的第一笔活动经费来自大家的众筹,丁辅之不仅捐款,他还捐出了丁家在西泠孤山一侧的祖产,此举令印友敬佩。更令人敬佩的是,丁辅之、叶为铭、王福庵、吴隐四人都有机会出任首任社长,显然,丁辅之当上的几率最大,但他们却推举了吴昌硕。为此,丁辅之亲赴上海请吴昌硕出任社长,可见杭州丁氏一族在江浙沪一带的影响力,以及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当时印社影响巨大,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等都是首批社员,杨宗敬、盛宣怀、康有为为赞助社员。

“嗜印成癖”,早年靠篆刻谋生,其偶像为“浙派篆刻”开山鼻祖丁敬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丁辅之先生(1879~1949年)

那么,丁辅之是谁?丁辅之(1879~1949年),浙江杭州人,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辅之,因得赵之谦为其外祖父著名印学家魏稼孙所刻“鹤庐”印,遂袭用其号。丁辅之是八千卷楼丁松生后人,家富收藏,嗜甲骨文,尝以甲骨文撰聊成册,又喜篆刻。他是民国时期印坛、书坛、画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印、书、画、诗四绝的大家。他的绘画作品常常配上甲骨文题跋,别具一格,并成为丁氏特有的标志和符号。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西泠印社 园内丁敬坐像

汉三老石室,用来收藏国宝级文物——“浙江第一石”《汉三老碑》,民国时差点被日本人买走,幸得丁辅之、吴昌硕等人筹款赎回

曾一度同王福庵供职于沪杭铁路局,公余之暇,探讨金石书画。在上海时,朋友吴隐把他推荐给了吴昌硕,吴昌硕很喜欢他,亲自为他制定润例,让他在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挂单接活,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是清末民初时期沪上书画界最主流的活动圈。此外,丁辅之45岁生日,吴昌硕专门为他写了巨幅篆字“寿”。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丁辅之辑 西泠八家印选(泓字号)

(2016年嘉德82.8万元成交,

2011年西冷印社59.8万元成交)

因为是丁家的长房长孙,所以有权处理家族财产,虽然豪气捐赠祖上房产作为西泠印社社址,但家里并不富裕,有学者考证,丁辅之早年靠篆刻谋生。他“嗜印成癖”,还与其弟丁三在共创聚珍仿宋版字体。他最喜欢“浙派篆刻”开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虽然都姓丁,但并无宗族关系。丁家祖上藏72方丁敬印章,到丁辅之时已收藏100余方印章,“西泠八家”之印达500余方,还收藏了许多其他印人的书画作品,他的印章收藏在当时名震海内外,还出版了二十多种印谱,特别是《西泠八家印谱》极具参考价值。后来,这批藏品经无锡人华笃安收购,再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因此,丁辅之的篆刻取法一为模仿浙派诸家,一为宗法古玺汉印。

基于家学,丁辅之于不惑之年成功开发聚珍仿宋版字模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丁辅之 聚珍仿宋版字体版本的《四部备要》

丁辅之于不惑之年(1919年)利用活版印刷技术成功开发聚珍仿宋版字体,并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家认可的,有自己版权的字体发明者和使用者。丁辅之和丁三在从1911年开始琢磨印诗集的事,却始终觉得当时通行的方形宋体字,庄重有余、灵秀不足,印行诗集不应该用这么刻板重拙的字体,当时书本印刷字体千篇一律。从小饱读经典、精于书法篆刻的两兄弟心生创意,决意自己动手,铸造一套合乎自己心意的字模。

“聚珍仿宋版字体”中“聚珍”字面上的意思——聚拢字模,印就珍本之意,它见证了丁家兄弟的情谊,因为丁三在于1917年去世,丁辅之继续兄弟合作未竟之事业;名为“聚珍”,自有珍视情谊之意的含蓄表达。于1921年归于中华书局,丁辅之享有专利权,用以排印《四部备要》(丁辅之任监造),字体精整古雅,可与宋元刊媲美。

他们之所以能创新印刷字体,除了爱好篆刻外,归功于家学,丁辅之系“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八千卷楼主人”丁松生从孙,其家以藏书之丰闻名于海内,藏书的同时还致力于以雕版印刷技术复刻、刊行典籍。所以丁辅之从小耳濡目染,对各种版本的书籍如数家珍,眼光自然比别人高,才会有创新字体的要求。

46岁开始学画画,特别是学画仅仅三年便颁布润例,以此谋生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谢之光 《丁辅之像》 中堂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丁辅之《甲骨文咏画梅词》

1943年(时年65岁,晚年作品)

 29.6×37.9cm

释文曰:五出花幽六出丰,春布山中,香布尔中,迟迟花事问天公。昨日东风,今日西风。画笔横斜万象供,雪下风从,月下云封,古今派别自分宗,南忌梦梦,北忌庸庸。——《一翦梅》

雪蕾无端,东风疾扫,二月花残。介鸟盘云,潜鱼出水,春老南天。好花代谢无言,且画出山边水边。噩梦犹疑,幽香永贮,曲拢阳关。——《柳梢春》

由上可知,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丁辅之身上有种创新的精神,自然其书画也与一般人不同,对甲骨文颇有研究,将甲骨文引入书法,功不可没,圈内行家谓其画作“极璀灿芳菲之妙”。值得一说的是,丁辅之流传后世的作品中甲骨文书法很多,喜欢用细笔小楷书写,集字成句,而甲骨文印章却很没有,对“嗜印成癖”的丁辅之来说,这很奇怪。不过,据其孙丁利年回忆:“惜乎早年即得眼病,刻印不多,存世更稀”。

丁辅之46岁开始学画画,特别是学画仅仅三年便颁布润例,开始以鬻画、鬻书为生,可见其之自信心,画画天分极高。丁辅之的孙丁利年所撰《先祖父丁辅之常用印印面考察》记载:“一九二四年,先祖父四十六岁,岁逢甲子,二月开始画梅。次年,开始画蔬果。秋,作蔬果长卷。”另外,丁辅之曾写过一则很有趣地卖画润例:

绘事憶从甲子春(1924年),年来涂抹耗精神;

成才结果休相间,自笑毫端太不仁。

寒暑频更笔末停,多蒙识者眼垂青;

田原自是荒凉后,辛苦生涯愧老丁。

营谋海上砚为田,不使人间造孽钱;

定例都由丁卯时(1927年),也如卒业满三年。

论交话旧乐淘淘,故师敢师郑板桥;

我写松梅也写竹,都因生计颇飘萧。

资深艺术和收藏市场分析人朱浩云先生认为,“丁辅之学画很晚,约46岁开始学画,无师自通,悟性极高,自学成才,尽管从学画到70岁去世只有26年的时间,但绘画成就很高,让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学画3年后即颁布润例,可见丁辅之对自己画作的自信。他擅长松树、梅花、果品,旁及花卉、人物。他的松树、梅花相当精湛,作品笔意工致,韵味清雅,有书卷气息,吴昌硕、张大千等都曾在丁辅之画上题跋赞誉过。

但果品题材古往今来罕有人与之匹敌,丁辅之的果品创作来源于生活,平时十分注意观察四季果品的结构、形状、色彩,有的果品甚至画得很透明,因而他笔下的蔬果能够如此生动鲜活;技法娴熟,创作多重技法并用,常以没骨法绘就,以渲染为主,辅以点、勾、写。丁氏笔下的夏季时令鲜果,既无烟火气,亦无脂粉气,从中可窥见艺术家高洁之品性。”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二百竟斋古镜拓本

(陈介祺题并拓、叶恭绰、张絅伯、褚德彝、方若、

丁辅之、郑孝胥、吴郁生等名家题跋本),

可见其交游之广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丁辅之 三桃 立轴,尺幅27×39厘米

(2013年嘉德57.8万元成交,为徐邦达三十岁生日而作)

才学画三年就有自信把作品拿出来卖,除了胆识、承袭家学、天赋之外,他的朋友个个都很牛,自然见多识广,跳出前人窠臼,形成自己的面貌。例如,据钱君匋先生回忆:“丁辅之自己用的印章都是请当时著名的印人刻的,据我所知有王福庵、吴朴堂、唐醉石、钟以敬、韩登安、方介堪、叶潞渊等。”

丁辅之的艺术市场:雅俗共赏,深受海内外藏家欢迎,市场有待进一步发掘

资深艺术和收藏市场分析人朱浩云先生认为,“他的作品早就在市场上流通,定价不高,丁辅之有八个子女,全家几乎就靠丁辅之手上的一只笔养活了一大家人,由此可见丁辅之画的销路之好。他的画作在目前市场上,雅俗共赏,能被海内外藏家甚至是大藏家看上。”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丁辅之个人作品拍卖纪录前十名(表一)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丁辅之国画个人指数,

数据从2000年开始截止至2017年10月(表二)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丁辅之 1942年作 为若瓢和尚作

《梅花诗画册 (三十六页)》册页 水墨纸本 设色纸本

19.5×16cm×12;16×9.5cm×24,

估价:RMB 600,000-800,000 成交价:218.5万元

若瓢(1902~1976),僧,原名林永春,别名昔凡,出家名若瓢,又名石瓢。曾任杭州净慈寺知客,上海吉祥寺住持。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与谢稚柳、唐云等过从甚密。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丁辅之《占尽春光》 立轴

从上表一可知,近年来国内各大拍卖行都在推丁辅之的作品,前十画作题材多是丁辅之擅长的果品,今年,西泠印社春拍中推出丁辅之晚年(64岁)为若瓢和尚作《梅花诗画册》218.5万元成交,超低估价3.6倍,刷新了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资深艺术和收藏市场分析人朱浩云先生认为,“丁辅之的梅花画得比自语‘画到梅花不让人’高野侯的要好。”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丁辅之《夏果图》1928年 146×37cm 

匡时香港2016年秋拍 成交价:149.5万元

其次,果品类最贵的是匡时香港2016年秋拍中以149.5万元成交的《夏果图》,由题款“吉生道兄法家雅教”可知,此作是送给同为西泠印社同仁的唐吉生的,创作于1928年当属早期作品,有别于丁辅之常见的浓丽用色,以清新淡雅取胜,这种描绘当地特产蔬果花卉的传统源自于明代吴画派的领袖沈周,并画有以往不太常画的物象,如白菜。可以说,丁辅之的这幅夏果图,是继承了南方文人画家自古有之的传统,构图上,此图则可明显感到画家受到海派大家吴昌硕的影响,采用长条形三段式构图。此外丁,辅之编的《西泠八家印谱》受市场欢迎。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丁辅之《果品图册 册页(十二开)》 1944年 21.5×26.5cm×12

北京保利2009年秋拍

 成交价:123.2万元 尤伦斯夫妇旧藏

从表二可知,丁辅之的市场从2009年秋拍开始市场逐步上扬,2013年是巅峰,之后市场回落并稳健增长,侧面说明丁辅之的画作个性鲜明,雅俗共赏,不高冷、容易被大众认可。从雅昌艺术网拍卖数据中可知,北京保利2009年秋拍推出了“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释出了丁辅之《果品图册 册页(十二开)》,该作品在丁辅之个人拍卖纪录中位列第三。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丁辅之《岁朝作供》1944年 25×33.5cm 

北京匡时2014年秋拍 成交价:34.5万元

 尤伦斯夫妇旧藏

“九十年代国内兴起艺术拍卖后,丁辅之也是各大拍卖会上的常客,国际大藏家比利时尤伦斯夫妇对丁辅之钟爱有加,遇上丁辅之精品往往将其收入囊中,如1944年作《岁朝作供》镜心、1944年作《果品图12开册页》等。其中1944年作《岁朝作供》镜心尺幅只有1平尺不到(25×33厘米),但在2014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会上以34.5万元成交,若以平方尺计,价格相当可观。目前,丁辅之的作品收藏圈不仅局限于国内,在海外也有,丁辅之的画作在日本颇受欢迎。”资深艺术和收藏市场分析人朱浩云先生对雅昌艺术网说。 

(文章内容部分参考朱浩云《永远不缺买家的丁辅之》和蒋频《历代金石翰墨名家轶事》)

编辑:张莉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

【被遗忘的大师系列】丁辅之:46岁学画,学画3年即以此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