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三字经》系列文人才子之勤学苦读(三)
唐唐手记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浅显易懂,朗朗上口,适合小朋友记识背诵。同时,由唐颂教育精编的《行走的三字经》,包罗万象,是小朋友的良师益友。
知识加油站
01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大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据说,苏洵,二十七岁时仍认识不了几个字,直到哥哥中了科举考试,做了大官后,才开始觉悟到自己的不学无术。从此,苏洵便专心地研读,进一步改掉以往有手好闲的习性,整日与书为伍,一心想参加考试,没想到竟然名落孙山,他很丧气地回到家里,把从前写过的文章统统找出来烧了,从此必门苦读。苏洵痛下决心,苦读了五、六年。
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可以写文章了,便提笔写了一篇,一时文思泉涌,许多道理很自然地从他的笔下写出来,苏洵觉得仿佛这几年所读的书,使他的脑子装满了学问。渐渐,苏洵的学识及文章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尤其是大文学家欧阳修,从此,他的文章便成了人人争读的作品。
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三苏
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的人物,被后人合称为“三苏”,有“一门三学士”之誉。也是“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位人物。(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三苏称号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苏轼,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词的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代表作《栾城集》《诗集传》《龙川略志》《论语拾遗》等等。
改对显才华
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
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02
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宋朝时,有个名叫梁灏的人,从年轻时,就开始参加考试,想一举成名 ,可是年年考,却年年落榜,虽然已经考了无数次,但他却一点也不灰心。梁灏的儿子也是好学不倦的人,而且也已经高中状元了,梁灏见儿子中了状元,除了高兴之外,自己的期许也更深 ,他立定志愿,一定要考上状元。
从此,他更用功,每一个朋友见到他如此用功,就劝他不要这么辛苦,儿子已是状元了,可以一生不愁吃穿,何必还要自己去争功名呢!但是,梁灏并没有受这些话的影响,仍然日夜苦读。黄天不负苦心人,在他八十二岁那一年,他终于考中状元了。
当皇帝召见他时,他的表现丝毫不逊于年轻的状元,所以深得别人的赞赏。梁灏对于自己以满头白发的高龄才中状元,一点也不以为意,因为他终于达到了目标,完成了心愿。
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所以,有志者事竟成,凡是立定的志愿,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去做,是一定会成功的。年轻人应首先立下志愿,失败了不要气馁,仍坚持努力、百折不回是一定会成功的。
也许你还想看
《行走的三字经》系列文人才子之勤学苦读(一)
《行走的三字经》系列文人才子之勤学苦读(二)
- 回顾原创主打系列6
- 一系列制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 吴亦凡精心搭配亮相"BURBERRY"系列发布会
- 牛油果系列--小恐龙
- 报名 | 12月16日岭南MBA“岭南视界”系列分享(深圳):汽车行业
- “培育新时代的好队员”系列活动 ——苏虎街实验小学少先队员小
- 新增劲爆|知名老师春考系列复习在线课+高三一模押题课+一模|生物
- 今天要吃晚饭系列——鱼香肉丝
- 城市群系列研究二:从五大维度看7大城市群之间房地产市场前景潜
- 【综合】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中国选手有喜有忧,9位中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