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听故事1爸妈训练营1优选商城1下载APP

凯叔说

kaishushuo

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欢看书,但是某一天,突然不看了;

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欢画画,但是某一天,突然不画了;

那你一定要留意了,突然不做某件事了,一定是他喜欢的东西,他内心的热情,被破坏了。

作者 | 鱼串串   主播 | 羽洋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朋友家的小孩,

3岁的小豆豆,特别喜欢看书,

要是不打扰她,

一个人可以对着绘本看半天。

但是在幼儿园待了几个月之后,

有一天她突然不碰书了,

看到书就特别不耐烦,

这可把妈妈吓坏了。

后来去学校打听才发现,

老师要求每个孩子每天阅读30分钟,

强制要求,不读完不让回家。

自从出了这个规定,

小豆豆每次回家看书都特别不耐烦。

向学心理学的老师打听,

才发现问题严重了——

孩子天生的阅读动机被破坏了。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自主权,

这是人的三大心理需求之一。

(其它两个是关联感和胜任力)

即使是3岁小孩,都有对自主权的需求。

当她发自内心的喜欢读书,

她自己选择的目标会带来内在动力,

当这种动力被激发,

她就会特别享受追求目标的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喜欢读书常常会忘了时间。

但是“强制阅读”破坏了她的内在动机,

一旦发自内心的热爱被破坏了,

她对阅读的兴趣就丧失了。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只有调动每个孩子内心的热爱,才会自发的去做一些事。

前不久朋友圈刷屏的“小朋友画廊”项目,

这是腾讯公益帮助自闭症小孩卖画筹款的活动。

先不质疑这些作品是不是孩子们亲自画的,

但是24小时之内就筹款1500万的速度背后,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次活动的设计特别打动人。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你只要动动手指,扫扫二维码,点开声音按钮,

就可以买到小朋友的亲笔画,

听到他们稚气的声音,

好像你选择支助的小朋友,一下子变得更好了。

它激发每个人内心的善意,给每个人自主参与公益的机会。

反而是那些强迫你做公益,

强迫你捐款的项目,人们并不买账。

因为外在的强迫,

违背了每个人对“自主权”的需求。

小孩喜欢做自己选择的事,大人也是,

每个人都享受这种感觉。

自己选择的感觉才最迷人

小朋友在玩乐高玩具时为什么那么入迷?

因为在玩乐高时,

有一种自己打造玩具王国的感觉。

孙俪就在微博晒过儿子等等和女儿小花的乐高,

同样的乐高,金牛妹妹和天蝎哥哥,玩法大不一样,

为什么小朋友都那么喜欢乐高呢?,

也正因为它大大激发了小朋友自己选择的感觉。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为什么《秘密花园》这种手绘涂色书会火,

红遍了欧美,又红到了中国,卖到千万册?

因为不像绘本,你只能阅读,不能参与,

涂色书给你自己创作的感觉。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虽然不是从0到1自己做玩具,自己画画,

但是这种设计却给人一种自己选择的感觉,

降低进入门槛的同时,激发了内在的热爱。

尊重孩子的自主权,

不是说没有原则的放养。

想几点睡就几点睡,

不想吃饭就不吃饭。

而是说,在有限的范围内,

给孩子创造一种自己选择的感觉。

自己选择的感觉,

会促使人的内在动力不断生长,

即使有的选择微不足道,

但是依然能提供自主的感受,

这种参与感是符合人的天性的。

每一个新生儿,都有最好的出厂设置。

他们天然的受内在动机驱使去做事,

比如,不停重复爬楼梯、开抽屉,

即使没有奖励或惩罚,也会行动,

行动本身就是犒赏。

如果成年后缺乏内在动机去做事,

说明在成长的过程中,

这种出厂设置的模式被修改了。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点燃孩子的热情,成功就会不期而至

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中,

爸爸马哈维亚有个摔跤的冠军梦,

因为生活所迫没有实现梦想,

于是将希望寄托在两个女儿身上。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图片来源:《摔跤吧!爸爸》

姐妹俩训练的动力,

一开始来自于爸爸的外在逼迫,

很多人要说,

这是”生孩子帮助父母实现梦想“的典型吧,

其实不是。

影片中的爸爸是因为女儿有摔跤基因才进行特训的,

爸爸和女儿也约定好了

先训练一年,不行就不勉强。

女儿吉塔在赢得第一场比赛之后,

就主动请爸爸带自己参赛。

最后一幕,爸爸被锁到屋子里,

吉塔完全靠自己赢了比赛。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图片来源:《摔跤吧!爸爸》

她们一开始都是爸爸带上摔跤路,

但最后是自己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爱上摔跤,

如果没有将爸爸的梦想(外在动机)转化成自己的梦想(内在动机),

也不会有后来冠军梦想的实现。

当妈妈的常常会面对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

放养,还是圈养,

这个问题的难度不亚于“生存,还是死亡”,

让孩子自由放养好,还是得多学学兴趣班,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了。

其实,妈妈就是孩子最早的“伯乐”,

如果能在孩子还不清楚自己的天赋时,

推一把,帮助孩子找到天赋,找到他们内心喜欢的东西,

孩子就有不断实现梦想的可能。

妈妈是小助手,而不是发号命令的长官。

如何增加孩子自主选择的感觉?

1不干预不强制,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问题

小嘟嘟走路的时候,老喜欢弯着背,

妈妈提醒了好多次也没有改善

有一天妈妈看到她驼背就给她拍照,

在合适的时候妈妈就拉着她,

一起看照片 ,一起找茬,一起打趣,

没有强制改造,后来嘟嘟自然改掉了驼背。

遇到孩子驼背的时候,

妈妈没有强制性的干预,而是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

当孩子发自内心的意识到问题,改变也随之而来。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2学会奖励:吃饭 ≠ 出去玩

果果最近老是不按时吃饭,

妈妈为了哄他,说今天不吃饭,

就不带你去欢乐水世界玩了。

欢乐水世界可以是任何他喜欢的东西:

电视里的动画片/ 客厅里的薯片/ 动物园的狮子……

如果妈妈用一种“拿吃饭交换游玩”的方式,

看似是奖励,但是这种奖励,

其实会伤害孩子吃饭的内在动机。

多次奖励刺激之后,

孩子就会养成:“吃饭=出去玩”的模式

以后“吃饭”就会成为他获取奖励的工具

心理学家建议的方式是什么呢?

发掘孩子的内在动机。

对孩子说,如果你早点吃饭,

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玩,

这些时间你可以自由选择:

去你喜欢的欢乐水世界。

内在动机一旦被唤醒,

孩子就可以自主的吃饭。

内在动机一旦被破坏,

孩子就会被外在的奖励/惩罚所绑架,

长期来看是非常不利于健康。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3和孩子做朋友才是王道

也许你身边,就有妈妈用这种命令的方式养育孩子,

这种方式的临床表现如下:

当孩子不想弹琴时:

下命令——今天7点前必须完成

监视——我就坐在这里看你弹成啥样

威胁——弹不好就不给你买玩具了

比较——你比邻居家小孩弹得差多了

这种方式最大的bug在于,

孩子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弹琴。

在弹琴的过程中,孩子没有快乐的感觉,

这种命令式的养育方式,已经越来越过时了。

如何做孩子的好朋友呢?

 倾听

在童书《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

第一次见到小豆豆,就和她聊了4个小时,

虽然很多时候,校长是听豆豆讲生活中流鼻涕之类的小事,

但正因为这样的倾听,才让豆豆有了自主的感觉,

自在的、放心的说话,很快让豆豆喜欢上校长先生。

陪伴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的书中,

写了很多和儿子之间细碎的美好时光。

母子俩一起在床上讲故事,从花木兰到安徒生,

耐心的陪伴,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上听故事

每次都缠着妈妈讲个不停。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图片来源:《孩子,你慢慢来》

后来他的儿子安德烈长大后回忆说:

“母亲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

把我教育成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正是这种“和孩子做朋友”的养育方式,

让孩子从小就习惯了,追寻自己内心的热爱。

才让儿子在成年后,也和妈妈一直是好朋友,

每个妈妈,都可以拥有这个一辈子的好朋友。

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

真正的教育是,

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颗树,

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

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妈妈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就是贴心的倾听和陪伴, 

当他们的小助手和好朋友,

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天赋,

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鱼串串,育儿路上的采花贼,采集关于baby 的一切精华。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关于引导孩子自主选择的感觉,你有哪些看法?在留言区里聊一聊吧。



继续看今天的第二条文章:

《怎样应对孩子的拗脾气?》

后台回复【方式】看更多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吗?》

《教育孩子,管与不管之间,还有一个选择》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

不要再担心孩子三分钟热度,这样做妥妥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