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自戴高帽是一件很low的事
每晚9点半,半月谈品读伴你安心入眠
点击上方半月谈关注我们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纯音乐)
之前,我在品牌策划公司上班。
有一次,来了一位中年男子,旁人介绍说是某产品的区域经理,打算在酒店做一次演讲,为此前来做一份宣传资料。
他拿了一份个人简介,让我帮他重新整理。
那是一张A4纸,纵向排版,5号字,单倍行距,从上至下一路罗列下来……那气势,相当可观。
再看头衔:某某讲师、某某理财师、某某健康指导员、某某人生规划师……那气场,相当能耐。
事实上呢,就连我这根职场嫩葱,都能从对方的谈吐气质言行举止看出内里几斤几两,更何况其他在江湖里厮杀已久的各路大侠?
很多时候,只不过心知肚明,互相配合着逢场作戏罢了。
想必,这也算是一种善良的人艰不拆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既是江湖,各色人等,各种习气都沾染
——每天刷一下朋友圈,总能看到一篇所谓的“深度好文”。
在“深度好文”始作俑者的带领下,大家便对此趋之若鹜,屡试不爽。
你也“深度好文”,他也“深度好文”,还变异出“良心好文”“值得收藏”“不看后悔”等等品种,无一不是自封。
这恐怕还真是自作聪明一厢情愿,毕竟,读者的判断力还是会有的。
有一次,我在文章里称张爱玲为文艺圣母,对此,就有读者来问:文艺圣母,这是谁封的?
我回:我封的,难道她没资格担当?
又追问了一句:朋友圈那么多“深度好文”又是谁封的?对方回:都是自封的。
所以,看吧,那些喜欢自封星人,真没必要自作多情。
相反,你给自己扣上一顶“深度好文”的高帽子,其实反映出这样一种心理:
唯恐别人不具慧眼,品不出文章深度,所以特地扬起一面旗子,以引他人注意。另外,是否也恰恰反映出对自己文章的不自信呢?
再来看看社会行业自戴高帽的情形。
放眼望去,360行,但凡开门营业的,哪一个不是专家?哪一个不是“之最”或者“第一”?
早在2015年,国家便颁布了新广告法,对“最好”“最大”“首先”“第一”“独家”这些极限用语的使用给出严格规定。
其实,任何东西,一旦无节制地使用,终成泛滥,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有个段子,说一个古人去拜见他人。
您最近可好?
不过尔尔
您的学问研究得如何了?
陈陈相因,不甚了了
听说您还给人讲课?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一听,觉得对方果然是高人,每句都使用叠字成语,于是又说:
愿与君饮酒畅谈!
咦,我的杯杯呢?
之所以想到这个段子,是因为,很多自戴高帽的人也好,文章也罢,如果没有与高帽相匹配的真才实学,相信很快会让他人看透。
到时,只会觉得——不过尔尔,不甚了了。
我们,还是踏实做人,少一点自夸的噱头,多一点自谦的内容。
毕竟,自戴高帽实在是一件很low的事。
【品读】去做你害怕做的事,去见你害怕见的人,这就是成长
【品读】真正成熟的人,都是什么样的?
【品读】只想找个聊得来的人在一起
【品读】更可贵的是矢志不渝的坚持
《品读》(月刊)是全国十佳文摘期刊,刊物从人物视角出发,保持渊博灵动的风格,着力表现当代人相通情感和时代的人文趋向,传播最具价值的时代信息,营造可读、可品、可藏的“人文精神家园”,品味四季,读懂人生。
作者:江徐
来源:《品读》第10期
摘自雨露文章网
主编:孙爱东
编辑:张初
- 【品读】成熟的表现之一:是从被动变主动开始
- 【品读】最笨拙的父母,只想着眼前的考试
- 【品读】曾经我们都以为,有了钱就会幸福
- 【品读】真正的铁饭碗不是体制,而是你的本事
- 【品读】没!事!别!老!呆!在!家!里!
- 【品读】空巢,中国家庭最大的焦虑
- 【品读】你有多大的手,就端多大的碗
- 【品读】深到骨子里的成熟,是不要轻易指责他人
- 【周末研学游】体验周祖文化 品读凤城故事--小记者撒欢周祖陵活
- 【品读】真正的高贵不是出身,而是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