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纷纷推出节日专属理财,实际收益率真有说的那么好?

临近三季度末,且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合一,近期银行理财收益继续平稳上涨。分析认为,国庆节前,银行理财收益平稳上行的走势应会保持,投资者可择机购买。

银行纷纷推出节日专属理财,实际收益率真有说的那么好?

3至6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最高

根据监测的数据显示,国庆节前的9月15日至21日当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615款,较前一周减少116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4%,较前一周上升0.03个百分点,创12周新高,也是7月份以来单周最高收益。

从不同期限来看,3个月以内理财产品940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7%;3至6个月理财产品84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7%;6至12个月理财产品74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3%;12个月以上理财产品78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2%。

可以看出,3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最高。实际上,理财产品并非期限越长收益越高,在银行长期资金不是很紧缺的情况下,收益倒挂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几个月,3至6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6个月以上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情况很常见。

从不同收益类型来看,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202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5%;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59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9%;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166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1%。非保本理财收益率比保本理财高0.8至0.9个百分点,收益优势明显。

理财分析师刘银平建议,投资者可购买风险等级为2级的非结构性非保本理财,不仅收益高,且风险偏低,收益不达标的情况较少。

银行纷纷推出节日专属理财,实际收益率真有说的那么好?

收益率有望继续小幅上升

实际上,今年银行理财收益重心多在4%至5%之间,这类产品占到所有理财产品的六成左右。一般来说,收益率在3%以内的理财产品主要是外币理财和大中型银行的保本理财;收益率在3%至4%之间的大多为保本理财;收益率在4%至5%之间的大多为各大银行的非保本理财及部分小型银行的保本理财;收益率在5%以上的都是非保本理财。

刘银平认为,9月中旬开始,受税期、MLF和同业存单到期,以及三季度末来临市场银行面临考核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市场短期流动性趋紧,即使央行大额净投放资金,市场利率仍然有所上升,而这种趋势将持续到国庆之前,所以银行理财收益率有望继续小幅走高。

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指出,进入2017年后,银行理财市场与过去两年的波澜不惊的表现可谓大相径庭。首先,监管层一反过去和风细雨的监管模式,连续下发多份监管文件,对于理财市场的乱象进行整治,通过行业自查、监管驻场、限期整改等多种方式规范行业行为,引导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发行上也更为谨慎,整体产品发行的数量与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同时,随着央行货币政策逐步转向中性偏紧,市场流动性大幅收紧,理财产品的收益也由过往的持续下滑转变为上扬。产品收益的上扬也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银行随之从产品设计层面推出了各类专属产品吸引投资者。

“期限短募集期长”不划算

银行纷纷推出节日专属理财,实际收益率真有说的那么好?

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具体层面来看,由于理财产品整体收益上涨,投资者对其的关注增强,因此各类专属产品的推出也随即成为吸引投资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市场情况来看,节假日产品与新客户专享类产品同时受到了投资者与银行的青睐,各类型银行均推出了类似产品,市场反响均不俗。

“国庆专属9月26日至10月8日募集,10月9日起计息,期限127天,预期收益率5.2%,不限客群。”上海白领陈先生最近收到了某银行发来的国庆理财推介短信。

魏骥遥指出,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银行理财适时推出的节假日产品和新客理财产品,平均收益均高于全市场产品的平均收益,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刘银平也指出,国庆节即将到来,部分银行推出了国庆专属理财产品,收益率比同期发售的同类理财产品高0.1至0.3个百分点,如果投资者恰好有理财需求,不妨关注。但要注意的是,一般国庆前夕及国庆期间发售的理财产品要到节后才能计息,募集期会长达十来天,由此应尽量避免购买期限过短的理财产品,否则实际收益率会被拉低不少。

银行纷纷推出节日专属理财,实际收益率真有说的那么好?

“今年推出的国庆或中秋专属理财产品的特点是期限短、募集期长,虽然表面上的收益率高了一点,但购买此类产品并不划算。”刘银平举例称,某国有大行的一款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4.75%,这在国有银行中算是比较高的,期限43天,募集期从9月26日到10月10日,共15天。如果你9月26日就购买了该款产品,那么资金占用时间一共是43天+15天=58天,折算下来实际收益率只有3.52%,只相当于保本理财的收益,比预期收益率低了1.23%。

刘银平强调,“半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募集期对实际收益率的影响就会比较小。”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经济参考报

银行纷纷推出节日专属理财,实际收益率真有说的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