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一个孩子不贪玩,比不爱读书更可怕?!

北大教授:一个孩子不贪玩,比不爱读书更可怕?!

北大教授:一个孩子不贪玩,比不爱读书更可怕?!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早就让孩子输了

不尊重孩子生长规律的教育,早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我们家长最喜欢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多大岁数算是起跑线呢?十岁?已经晚了。小学六、七岁?也晚了。所以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识字,就要学英语,就要上补习班。

某些国家让幼儿园不准教识字、不准教算数。为什么不准呢?是因为孩子的心智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发育起来,不要给孩子压这么大的负担,而是要让他玩耍、让他自立。

在不该的年龄认字、在不该算数的年龄算数,美其名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最后的结果,也许会输在起跑线上。

北大教授:一个孩子不贪玩,比不爱读书更可怕?!

教育是一条长线,别把“及格”污名化了

念过书的、教过书的、当过家长的,没有人不懂得这两个字,但我们现在已经忘记了“及格”的原初意义。其实及格是一个大的达标,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及格。我们走到了这样一个误区,把“及格”污名化了。

其实在有些学习项目上,及格了家长就可以释然、可以放心,不需要太高,因为教育是一个长线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要求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把一个学期学习的生字98%、99%都要记住呢?以后学新带旧,慢慢总会认识的,学习是个长过程,这个实在是个无所谓的事情,及格了就可以。

基础教育阶段,把各学科的基本道理学到手,及格了就挺好的。

大大地超过了及格,达到了99、100分那又怎么样?时间久了总会遗忘的,不要苛求也没有必要苛求,大概东西掌握了,至于最后走哪个方向,在以后不断学习相关学科的过程中就会加固知识。

北大教授:一个孩子不贪玩,比不爱读书更可怕?!

读书是个童子功,晚了就培养不好了

读书兴趣的培养跟一些生理上的其他的喜好的养成很相似。你的食谱有多宽?你喜欢吃多少样东西?是不是偏食?大家知道牛奶的养分非常高,也并不太贵,因此西方人牛奶的摄取量非常大,一天喝一公斤甚至更多,不分时段,早晚都可以喝。

可我们中国人不成,我们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消化牛奶,很多人喝多了腹泻。为什么呢?不完全是先天的,很多是后天的原因。我们胃里缺少一种酶,小的时候多喝牛奶,就能够开发这种酶。如果小时候不怎么喝牛奶,到年岁很大时再喝,胃里就没有能够消化牛奶的酶。

读书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道理,小时候如果不开发广阔的兴趣范围,大了就费劲了。童子功是非常之要紧的。

有一次我去哈尔滨参加农场总局成立20周年庆典,有人接站,我上了一辆小面包车。在车上司机说:我是车队队长。多年不开车了,负责调度。今天我正喝酒呢,喝了二十多瓶啤酒了,忽然来了电话说找不着司机了,叫我安排。怎么办?我出车吧。

我一听就觉得今天可是倒霉了,一个喝了二十多瓶啤酒的人给我们开车。他接着开始吹牛,说他从16岁开始开车。车上坐着的“侃爷”周孝正老师,马上跟我们打了眼色说没事,绝对安全,人家童子功。果然人家车开得极其利索,一点事都没有。这就是童子功。所以你要现在开发读书乐趣,实在是够晚的了,你现在还不开发就完了,就废了,开发不出来了。

北大教授:一个孩子不贪玩,比不爱读书更可怕?!

孩子不贪玩,比不爱读书更可怕一个孩子不贪玩儿,比不爱读书更可怕!

贪玩儿说明孩子对一个游戏有热情,如果一个孩子对于任何一个游戏都没有太大的兴趣,老师让干什么干什么,一点不贪玩儿,对其他事情没有格外的兴趣,其实这真的是一个麻烦——因为日后的发展是要靠人的兴趣来指引我们朝这个方向发展的,完全不贪玩儿的人久了以后就没有兴趣。

我小时候是一个极端贪玩儿的人,虽然那时候空间比现在要大很多很多,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受压抑,我觉得日后有出息的人其实小时候都是比较贪玩儿的。

贪玩儿是对某种东西热忱高涨,这是一件好事,如果都循规蹈矩那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