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向“娘炮”开炮!这些论述令人意外……( 四 )
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娘炮”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
网络上“少年娘则国娘”的批评尽管不无戏谑,但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告诫人们: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泛娱乐化”现象,重温和思考这种理性之声,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新华社评论员:抓住历史机遇 推动合作共赢——评习近平主席
- 那个盛产“娘炮”的时代,也不缺“老炮”
- 新华社:榨菜、二锅头受青睐,实质是消费理念提升的表现
- 摒弃“娘炮”之风 建设阳刚社会
- 新华社发文批“娘炮”:娘炮”之风当休矣!
- 新华社区召开应知应会手册专题学习会
- 新华社关注武汉扫黑除恶
- 新华社评论员: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 把这些娘炮们当成四害除了吧 !
- 新华社大型纪录片《与非洲同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