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易逝,“恒星”难觅

《“流星”易逝,“恒星”难觅》,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近期,多档偶像养成类节目一时间风头无二。制造流量明星,让他们“组团”进入娱乐圈,是这类节目的核心卖点。然而,这些红极一时的偶像团体“出道”之后,没过多久就“哑了火”,除去几位偶尔亮相人前之外,大都销声匿迹了。今夏,许多以流量明星为卖点的影视剧和综艺节目上线,除了口碑不能令人满意之外,其票房、收视率和点击量也直线下滑,甚至连关注度和话题量也大不如前。一面是娱乐行业继续疯狂造星,用炒作、水军、刷数据等手段将一些颜值高、话题性强的艺人捧上云端;一面是艺术素养欠佳、拿不出像样作品的流量明星们,为了挣快钱一再用诚意欠奉之作糊弄观众,最终耗尽了粉丝的信心,浇灭了大众的热情,导致人气余额不足,这种巨大的反差值得引发业界深思。(9月3日《光明日报》)





“偶像”一词不新鲜,无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00后,都有或曾有过自己心中闪亮的“星星”,可能是所在时代的英雄楷模人物,可能是某个学术或竞技领域的佼佼者,也可能是时下正当红的歌星、影视剧明星,因为其在某些领域优秀而为众人所倾心仰慕,或因其才艺外貌的出众而拥有大批粉丝,这现象不怪也不坏,从某个角度而言,还是件积极正向的好事——有了目标才有追赶的动力,有了对比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向阳奔跑总是好的。





然而反观当下娱乐圈中的偶像以及“造星”类节目,却让人想不明白、看不透,打粉底修细眉戴美瞳“唇红齿白”的“花样美男”层出不穷;唱歌严重跑调、舞姿莫名其妙,却靠撒娇卖萌或者匪夷所思的论调就能吸引眼球的“新晋小花”比比皆是,只把心思用在如何博出位、抢流量上,记不住台词、搞不清角色、专业素养全然不过关,跟成熟演员搭戏时候完全不在一个频道……最令人不安的还不是这些表象,而是在此表象背后,大众审美的集体倾斜、底限的大幅偏差——曾几何时阳刚之美不再被推崇,精致阴柔成了偶像的“养成标准”?又是从何时起,找替身、抠图、挣快钱,不再慢工细活磨演技成了理所应当?





更可怕的,是为这些“流量担当”买单的人大多数是“追风而动”的青少年,在最容易模仿的年华里,如果所谓“偶像”如此不堪,那么大量相似类型的粉丝人群的出现则成为必然。从演艺事业本身而言,也很可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为市场需求所累,基本功缺失的“小鲜肉”备受追捧,细心磨戏的“老戏骨”无人问津,如此下去,只图眼前利益的人志得意满,能沉得下来、扎得进去的人却要坐起“冷板凳”。





值得庆幸的是,细观近期的影视作品,真正能口碑、票房(收视率)双赢的还是那些下了真功夫、笨功夫的精品力作;一大批中老年演员都在精心找寻到自己合适的“爆破点”后集体发力,无论是大剧中表情的瞬息转换,还是台词的承转启合;大片中“童子功”的真扎实打,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更是那些耍小聪明、吃快餐的“流量脸”所望尘莫及的。话说回来,没有优质新偶像的诞生,并不能全怪造星者,只有引导全民正确审美、提高偶像制造的准入门槛,纠偏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立意、导向、目标,共同选取、涵养优秀人才,才能真正让这些偶像成为长久闪耀的“恒星”,而非昙花一现的“流星”。(韩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