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文批“娘炮”:娘炮”之风当休矣!( 三 )
与出于艺术表现考虑的“反串”“异装”不同,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他们看起来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入戏”……
由“嫩”到“美”进而“娘”,这种病态审美的递进耐人寻味。“娘炮”不是一天养成的,它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借助各种匪夷所思的造星运动,“花样美男”被捧成了“流量小生”,“靠脸吃饭”变成了“颜值正义”,资本冲动和浮躁风气推波助澜,硬生生把“小鲜肉”弄成了“小鲜花”,把“孟特”裁成了“孟特娇”。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的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是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重轻,一些人演技很烂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 新华社评论员:抓住历史机遇 推动合作共赢——评习近平主席
- 那个盛产“娘炮”的时代,也不缺“老炮”
- 男子当不了贫困户 在朋友圈发文辱骂扶贫干部被拘
- “扶贫英雄”史润龙是谁?新华网:有人冒名发文章
- 新华社:榨菜、二锅头受青睐,实质是消费理念提升的表现
- 摒弃“娘炮”之风 建设阳刚社会
- 新华社向“娘炮”开炮!这些论述令人意外……
- 有人被骗3000多万!证监会紧急发文:网络直播平台"非法荐股
- 证监会紧急发文:网络直播平台"非法荐股"有风险!警方
- 刚刚!国家卫健委发文了,这些医生要开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