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基地不是课堂教学“搬个家”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教育实践基地不是课堂教学“搬个家””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


正文开始:





9月8日,全国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实践(交城)基地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举行。会上,来自教育、文化、规划等多个领域的4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立足地域特色,办好全国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实践(交城)基地”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介绍,全国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实践(交城)基地将落户山西吕梁市交城县柏叶口水库。基地将建成集生命健康教育、红色教育、综合能力建设、安全教育、自然科普、生态体验等多元一体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抗战期间,交城作为晋西北(晋绥)八分区首脑机关所在地,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等抗日武装先后转战交城,并开辟了交城山抗日根据地。如何将自然、红色文化等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常务理事梁烜建议,基地应该以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活动等为载体,通过实地参观、虚拟博物馆等可体验的方式,为中小学生提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而不应该是课堂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的简单“搬家”。





“教育实践基地将始终以青少年为服务主体,不能跑题。”共青团山西省委副书记赵静说,“基地应该成为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载体和平台,成为青少年密切联系自然的纽带,也应该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阵地。”





研讨会由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少工委和山西交城县人民政府主办,山西绿水青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办。(张典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