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委李浩:作家要帮助读者理解不一样的生活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委李浩:作家要帮助读者理解不一样的生活》,既然来了就转发一个再走呗。

正文开始:





李浩(图片由本人提供)





“本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的五部获奖作品,基本上代表了2014年至2017年华语中篇小说创作的高度,基本上反映了近年来中篇小说的创作实绩和艺术前行的可能。”近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组评委、我省作家李浩接受笔者采访,结合此次评选和自身创作经验,畅谈了对当下文学创作的感悟和体会。





对于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读者看到的是各个奖项的获奖名单和作品,而作为评委,李浩经历的是大量作品的研读、各有不舍的纠结、开诚布公的争论……谈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过程,李浩深有感触地说:“评委们对参评作品不仅在艺术水准、叙事逻辑、内容的完成度上严格把关,小说的细枝末节也绝不放过,有时针对一篇小说会写近千字的解析。从评选的具体标准来看,每位评委都秉持自己的艺术标准,对于参评作品尤其是较为突出的作品,都会放到‘解剖台’上来探讨,评委们遵循自己的艺术标准来为作品发声,因此,争论时有发生,常常会从会议室一直持续到饭桌上。”





本着对每一篇作品认真负责的态度,李浩坦言,此次获奖的五篇作品均有较为强烈的个人特色,各美其美,各有重量。尹学芸《李海叔叔》沉郁、厚重、饱满而又内敛,既有独特性又具典型性,是生活之书,也是生命和经验之书;阿来的《蘑菇圈》充满着追问、审视和反思,不仅有着近乎长篇的厚度,还讲述了一个极具诗意的故事;小白的《封锁》充满着轻逸和游戏性,步步楼台,设计精心,极为烧脑;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更具现实感,小说语言特点也足够分明,充满着反讽、调侃和自嘲;肖江虹的《傩面》则感怀于伤逝,包含了一种柔和又温柔的警告。





对于获得提名的其他作品,李浩也给予了中肯且有温度的评价。李浩表示,这些作品堪称“迷人的遗珠”,有各自不容忽视的闪光点。比如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诉求上,东君的《空山》叙事老到,有浓郁而让人沉迷的“江南气息”,包含着东方文化的特有因子而又不乏现代性;刘建东的《阅读与欣赏》结构之均衡、波澜之起伏、情感之丰盈都极为难得,而对人性的洞幽探微也令人叹服。





“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不认为在艺术上过多设限是一件好事。相反,尽可能发挥作家的各种才能,才是获得优秀作品的保证。”有着作家和评委双重身份的李浩,曾经凭借短篇小说《将军的部队》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对于小说的创作有其自身独到的见解。谈到现阶段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首先是思想力问题,许多小说不能引发读者更深入的思考;其次是惯性写作问题,作品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作家要积极地深入生活,要为读者建立一个有魅力、有趣味、有想象力的世界,帮助读者理解不一样的生活,理解生活中未知和晦暗不明的幽深之处,让读者能够时常得到警醒和反思。”李浩强调,要完成对生活的理解和反思,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这是时代对作家提出的更高要求。(实习生刘博 记者肖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