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太行山区贫困学子:大山渐远 梦想渐近
小编嘚啵嘚:《访太行山区贫困学子:大山渐远 梦想渐近》是傻大方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你带来的,你是继续往下看呢?还是继续往下看呢?
正文开始:
中新社石家庄8月12日电 题:访太行山区贫困学子:大山渐远 梦想渐近
作者 牛琳 房现玉 李晓伟
9日,是河北省元氏县贫困山区女孩刘韶宁收到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的日子。对当初小学毕业即面临失学的刘韶宁来说,拿到这一纸通知书,她用了整整7年,包括在职业高中复读1年。
“开心!”此刻,喜悦冲淡了生活的艰辛和酸涩,18岁褪去了些许羞涩的刘韶宁道。
刘韶宁的家在石家庄市元氏县苏村乡岳庄村,西倚太行山,距离传说中梁祝读书的封龙书院不远。
这是一个在当地异常贫困的家庭:一处建于上世纪70年代、在如今中国农村已极为鲜见的土坯房,蜗居着刘韶宁和她的父亲、姐姐。为了照顾患病的大女儿,刘韶宁的父亲无法外出打工,一年到头务农的纯收入仅一千多元(人民币,下同)。
改变刘韶宁辍学命运的,是石家庄市自2011年开始启动实施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该工程涉及石家庄市西部山区6县45个乡镇,覆盖贫困人口60万,其中包括4万余名“太行娃”到寄宿制中小学免费读书。目前,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有82所,已累计转移安置山区学生6.78万名。
刘韶宁是太行山区首批下山读书的学子之一,就读元氏县第七中学。刘韶宁说,新学校不仅环境好、教学质量好,而且免学费、免住宿费、免书本费,每月还有交通补助和用餐补助,这让原本贫困的家庭大大减轻了负担。
7年过去了,当时最早下山的两批学子已相继迎来高考。据统计,2018年,石家庄深山区共有837名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480人,其余357人全部超过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顺利升入高等院校就读。越来越多的深山学子正走出大山,改变原有的人生轨迹。
18岁的刘仕冰今年也参加了高考,她以614分的高分,考入重点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刘仕冰是刘韶宁在元氏县第七中学的学妹,同样来自太行山区。家里住的是祖辈传下来的老房子,现已漏雨。她的父母靠打零工赚来的绵薄收入支撑着一家六口人的生活。
“如果没有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我现在也跟众多同龄人一样辍学打工了。”刘仕冰很庆幸命运的改变。她说,山区不仅经济落后,观念也很落后,女孩的教育不受重视,一些女孩小学毕业就辍学了,稍大一点就外出打工乃至结婚生子。
家庭的贫穷让这两个女孩更懂得机会来之不易。“大学报了财务会计专业,将来想考会计证。”即将步入大学的刘韶宁憧憬着以后从事与会计有关的工作。刘仕冰则选择了能源化工专业,“这是个新兴专业,现在就业前景可能不太好,但未来可能成为热门行业。”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并减轻家庭负担,这个暑假两个女孩都选择了打工。
目前,刘韶宁已在临近的鹿泉区一电子厂打工一月有余。一天11至12个小时的装箱工作可换取约120元酬劳,虽然辛苦,刘韶宁却笑意满满,“这段时间我赚的钱比我们家一年的收入还多,学费基本够了。”
刘仕冰则在县城做家教,相对轻松,而此前她在县里一家服装厂打工,为了每天60元的工资,她需要工作10小时。
大学期间,刘韶宁、刘仕冰都表示要边学习、边打工,除了“养活自己”,刘仕冰还想负担起弟弟、妹妹的花费。
谈及毕业之后的打算,刘韶宁果断地说想留在石家庄工作,“我爸让我考研,但我想快点赚钱养家。现在年龄大了,更务实一些,希望能多帮帮家里。”除了赚钱,刘韶宁还想让“没怎么出过大山的爸爸看看外面的世界”。
而刘仕冰“希望给家人一个港湾,让弟弟、妹妹顺利完成学业,生活得更好、更轻松。”(完)
- 湖南51个贫困县将实施中央银龄讲学计划
- 两岸媒体走进太行山区
- 北京西部北部山区午后阵雨 外出需注意带伞
- 滴滴“不太行”靠啥出行?出租车司机:生意稍好了点
- 山西“公益助学达人”30年资助200余位贫困学生
- 贫困户当上村干部誓带乡亲同奔致富路
- 男子当不了贫困户 在朋友圈发文辱骂扶贫干部被拘
- 志愿者帮贫困村民收核桃
- “愿为广东山区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爱心人士捐款设基金 “兜底”贫困户医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