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换新颜 出门是公园

《旧貌换新颜 出门是公园》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增城区荔城街陈桥头村





旧貌换新颜 出门是公园





广州市文明示范村 候选对象巡礼10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有个村名朴素的村落——陈桥头村,在宋代,由福建迁到这里的村民在桥头边建村,因而起了这个名字。如今,陈桥头村建设绿道服务区,一绿到底、风光如画,每逢节假日,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观光。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





绿道升级改造后





每天出门就是公园





人们走在桥头服务区修整一新的绿道上,微风拂面,步移景异,倍感惬意。只见红绿色相间的绿道在树木花丛中延伸开来,人们或骑自行车或漫步其上,一幅休闲的城市图景,让人不由得想慢下脚步来。





“自从这条绿道升级改造后,现在每天出门就是公园,平日里看看花草树木,呼吸新鲜空气,也可以约上三五知己进行健身锻炼,要是累了还可以坐在凳子上休憩。”清早出来锻炼身体的市民李阿姨对记者说。





据了解,陈桥头村近年来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引导村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建成桥头绿道综合服务区后,知名度大大提高。村里引入社会企业,总投资达10亿元,着力创建综合性的生态养生文化村。





为了提升村容村貌,陈桥头村重点整治违章建筑和环境卫生黑点,对空地、闲置地和村的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对村道、入户小街小巷和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全面实施硬底化,并在村道两旁行人道铺设彩砖,种上绿化树,实现全村的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50平方米以上。





同时,推进实施附城运河清淤,花冚水库防汛路建设等水利工程,优化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村庄设置40多个垃圾集中点,成立卫生清洁队,制定村内的环境卫生清扫制度,确保每天对村内的环境卫生进行清扫保洁,使村内卫生死角得到彻底清理。





由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委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爱护环境意识,劝导不文明行为,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形成良好的氛围和示范效应。





解决不少村中儿童上学难题





1986年,《广州日报》率先报道过的增城第一个以村为单位成立的民间奖学团体,就是增城荔城陈桥头助学扶贫协会。如今它今年走过了32年,奖励、帮扶学子超过1300多人次。





村里先后举办了“情系教育·爱溢荔乡”“大爱同行永恒相伴”等大型慈善助学公益晚会和“桥溪优秀文化传承及道德教育”活动还将旧桥头小学改造成公办的幼儿园,解决不少村中儿童上学难题。





为了发扬桥头村“重教兴学”传统,陈桥头村联合桥溪助学扶贫协会(增城首个村级奖学公益团体),积极开展扶贫助学、关爱青少年和“桥溪优秀文化传承及道德教育”活动。善于挖掘、利用本村荔枝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文明示范村”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通过招商引资,极力盘活农村部分沉睡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引领村民增收致富。





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陈桥头村以“优秀奖学、贫困助学”为准则开展公益项目,并积极开展孤寡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关爱帮扶行动,弘扬社会道德风尚,营造尊老爱幼氛围。





各类传承优秀文化的活动,在全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广大村民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孝老爱亲、扶孤助残、诚实守信、邻里守望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弘扬。





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目前,陈桥头村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成立文明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2018年全力以赴,完善文明示范村基本条件,全面达到建设标准。制定村庄创建规划,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体现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陈桥头村将利用入户走访、宣传栏、农村广播等方式和载体,面向桥头村村民广泛宣传创建文明示范村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做好村民群众的组织宣传工作。





同时,广泛征求村民群众意见,形成文明村庄建设规划,并利用村民议事平台,通过“民主议事、一事一议”,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动农民积极加入文明创建行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