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了132首打油诗 每首诗都有一个调解故事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他写了132首打油诗 每首诗都有一个调解故事”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


正文开始:





他写了132首打油诗





每首诗都有一个调解故事





一年半时间,写下132首打油诗,每首诗背后都有一个调解的故事,关乎夫妻矛盾、邻里纠纷、损害赔偿……他提笔写下的打油诗,能化干戈为玉帛,传播为人和善、邻里和乐、尊老爱幼的正能量,促进美丽乡村和谐发展。





他,就是永川区临江镇隆顺村村民都熟知的田坎调解“诗人”——“重庆市优秀人民调解员”陈久述。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陈英 文/图(部分受访者供图)





创业 他回乡却当起了调解员





7月10日,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来到永川区临江镇隆顺村,见到了皮肤黝黑、着装朴素、谈吐随和的陈久述。走进他家大门,能看见墙上写着勤奋、勤俭、创业、兴家的家训。





今年49岁的陈久述有20年党龄,之前在成都做酒生意,2003年底才回乡创业,养鸭、养鹅干起了养殖业。在村里,他是个热心肠,喜欢管闲事。2008年,他主动申请做当地的综治专干,负责调解村里矛盾纠纷,一干就是10年。





“陈久述是大专毕业,村里人都觉得他有文化,明理公道,是善于化干戈为玉帛的调解能手。”永川区临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凯介绍,前几年永川弘扬“新乡贤”文化,要选出当地有影响的名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结果陈久述就被村民推选为临江镇的“新乡贤”。去年初,陈久述获得了永川区首批“乡贤评理堂”授牌,这让他又多了一块发挥特长的新阵地。而自去年以来,他每成功调解一起纠纷,就会写下一首打油诗,至今已写下130余首。





“写打油诗的想法,源于对家人的鼓励。”陈久述说,前两年女儿陈婷大学毕业打算做电商,为鼓励女儿创业,他有感而发作了一首打油诗:学习陈婷好榜样,自力更生当电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他觉得打油诗用在调解工作上也是一剂良方。





信任 村民遇上闹心事都愿跟他讲





“夫妻本是同林鸟,哪来恩怨这么深;珍惜现在之拥有,相伴白头度余生……”两个月前的一天,隆顺村7组村民、71岁的刘随德在地里干了一上午活儿,回家看见冷锅冷灶,便跟老伴发生了口角。老伴患有脑溢血,当天身体不适在家休息忘了时间,可没来得及解释,急脾气的二人便吵上了。陈久述了解事情经过后,就写下这首诗并念给老两口听,一场夫妻矛盾就这样被平息了。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陈久述却成了这方面的调解能手。刘随德说:“陈久述调解有理有据,大家都信任他,而他的打油诗更通俗易懂,村民遇上闹心事,都会找他谈心,特别是夫妻矛盾,不愿惊动子女时,大多数都愿跟他讲。”





陈久述在每次纠纷调解后写案件记录,就会附上因感悟而写成的打油诗。这132首朗朗上口的打油诗,大多是有关夫妻矛盾和邻里纠纷的。





梦想 他要坚守岗位继续写诗





据了解,隆顺村曾是全镇矛盾最集中的区域,陈久述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近10年,化解了700多起矛盾纠纷。在永川区,像陈久述这样的乡贤评理员,共有108人。目前,“乡贤评理堂”已成为永川区基层工作中乡村治理的创新平台。





陈久述向记者谈起了他的调解经验和技巧:“在村里当和事佬,一般都在田间地头和院坝屋角,要腿勤、嘴勤,走进村民生活当中去多听、多看、多问,才能搞清楚事情原委,才能做出相对公正的调解,进而化解双方的怨气。”





如今,陈久述的调解案例被分类归纳成交通事故纠纷、损害赔偿纠纷等七大类,整理成了一套调解实战理论《陈久述调解案例汇编》,还被印成了小册子,免费发放给村民。“他的打油诗接地气、讲道理,村民们看得懂,也爱看。”临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凯说。





陈久述说,一首打油诗,能化解矛盾、促进邻里和谐,他愿一直写下去,为调解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