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脚本、“精心”设局 通讯诈骗犯成最“了解”你的人?

《“定制”脚本、“精心”设局 通讯诈骗犯成最“了解”你的人?》,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未来网(www.k618.cn中央新闻网站)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梁希理)自2016年来,“高考生徐玉玉案”“清华教授被骗千万案”等通讯信息诈骗案相继被媒体曝光,社会影响恶劣,引发大众强烈关注。通讯信息诈骗的防范打击也因此备受关注。





7月11日下午,2018中国互联网大会“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论坛发布《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白皮书》。报告指出,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活动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也为诈骗活动提供了便捷渠道。报告指出,诈骗分子非法窃取受害者精准信息后,设计各种诈骗场景脚本实施诈骗。





2018中国互联网大会“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论坛 未来网记者梁希理摄





报告分析了通讯信息诈骗的四个发展历程,从上世纪末到现在,通讯信息诈骗手段从简单到频繁变换,作案手法不断翻新,增强迷惑性:冒充公检法,改号软件等,甚至成为最受瞩目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比如高考学生徐玉玉案,清华教授被骗1760万。





报告指出,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活动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也为诈骗活动提供了便捷渠道。





在实施环节上,通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窃取或购买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信息、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网络账号和密码等,获取受害者的精准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工程学”理论设计各种诈骗场景脚本。





这些脚本里,有精心设计的人们日常生活场景,或是结合社会热点和受害者的特定脚本。





基于脚本,诈骗分子通过单一采用或组合采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通讯渠道联络受害者实施诈骗。支付转账也是主要实施环节之一,通过恐吓受害者威胁受害者打款转账,或诱导受害者输入密码导致账户资金转走。





报告称,诈骗分子对受害者连环设局、精准下套,使得诈骗手段实施上也呈现出精准化的特征。





近年来,在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上,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了防范打击的专项行动,行业机构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支撑行业通讯信息诈骗治理工作,信息通信企业推进相关治理工作,已经形成“协同联动,开放共治”治理格局。





但报告也指出当前防范打击工作的严峻性。报告称,通讯信息诈骗从电话短信诈骗向网络诈骗演进。通讯信息诈骗治理对抗强度不断上升。诈骗分子利用各类业务的管理规则和技术防范漏洞,或利用用户对业务规则不熟悉不断创新诈骗犯罪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