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世界杯谣言真的无害吗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刷屏的世界杯谣言真的无害吗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
正文开始:
舆情观察
刷屏的世界杯谣言真的无害吗
世界杯赛场之外,“业余球队”冰岛队击败其他强队、墨西哥因球迷狂欢引发地震、有人赌球失败跳楼等传言,也成了球迷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些曾上过微博热搜,在微信、抖音里被网民津津乐道的“新闻”,早已被权威媒体和有关部门辟谣。
这些谣言如何大行其道,它们是否真如看上去那般“人畜无害”?
“无害谣言”实有害
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昕看来,谣言本来都是有害的,只是在有害程度上存在高低、深浅、显隐的不同而已。罗昕说:“有些谣言表面看,似乎是并无恶意、博取一笑,例如冰岛业余队战胜世界强队的信息,看上去似乎有些励志。但这种慢性病不加以调理,长期下去,也会出不少问题。”
“无害谣言”的危害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无害谣言”影响公众的常识性认知。罗昕举例分析称:“墨西哥进球,民众跳跃引发地震纯属无稽之谈,扭曲了人们对于地震这一常识的科学认识”。
其次,常识性的谣言经长期传播,会造成公众的不信任和恐慌,进而降低安全感和幸福感。冰岛队是由导演、牙医等业余球员组成的说法甚嚣尘上,但事实上,这些球员大部分都是各个足球俱乐部的职业球员。但谣言只拿冰岛球员的第二职业做文章,颠覆了网友的日常思维,甚至对国家的足球培养机制产生误解。
世界杯期间,不同版本“世界杯赌球输钱跳楼”的视频和文字消息四处流传,形成一种“赌球很常见”的印象,进而助长赌球风气,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然而经了解,所有视频均非因为赌球而跳楼。
罗昕认为,谣言如果长期流传,会干扰社会秩序,倒逼政府和传统媒体一再辟谣,也间接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
“娱乐化”加速谣言传播
“无害谣言”仅因网民觉得无伤大雅便会形成大范围传播吗?业内人士认为,自媒体的娱乐化特征“助力”了谣言传播的速度和广度。
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杜兴彦认为,当下整个社会呈现娱乐化的倾向,而本次世界杯中广为传播的谣言类型也正是“新奇特”一类的。
罗昕指出,这种娱乐化的特征,恰恰迎合了受众猎奇、免责、从众等心理。
追根溯源可发现,这些假新闻的首发平台均在微信微博和短视频平台,原本是网民用来调侃的段子,一些自媒体未加考证进行二次传播,形成大范围扩散。
罗昕分析,“流量论英雄”的自媒体是世界杯谣言的主要载体。本就自带流量的世界杯话题,一旦出现夸张新奇的内容,更容易成为自媒体“蹭热点”的机会。
杜兴彦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传播者之所以明知故犯,是因为觉得这些谣言本身无害,因此传播“无害谣言”的行为也没有什么大危害,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罗昕也认为,受众在接触时,即使心生疑虑,也可能因为娱乐没有危害、不用追责的从众心理而加以传播和扩散。
谣言止于智者
类似于世界杯的谣言,其实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如“新加坡电视台已经宣布了这一消息:今天晚上极度危险的、高辐射宇宙射线将会贴近地球通过……记得群发给你的朋友,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骇人听闻的消息早已被辟谣,但在几年后,“新加坡电视台”又被改写成了“美国电视台”……这则谣言仍变着花样流窜在网络之中。
如何治理这些谣言?如何真正做到让谣言止于智者?罗昕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对谣言的分类分级和追责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谣言的生成和扩散;更重要的是,在媒介素养上,要让网友认识到谣言的隐蔽性和有害性,减小谣言的传播范围和危害程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田沐冉 王帝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南昌:社保卡要换新卡?谣言!
- 公厕刷屏微信朋友圈 记者现场走访——表扬信背后的“沉甸甸”
- 莫言诺贝尔奖金380万元投资金融被骗?莫言:谣言
- 谣言导致科技闪崩,机构出逃,到底是危还是机?
- 这季大闸蟹有点“忙” 还没上市就被各种谣言缠身
- 装病秀演技、藏獒把门 “老赖”花样抗法刷屏网络
- 前两天刷屏的吉大医院停车场伤人事故,原来是……
- 9月朋友圈五大“谣言”,第一个就害人不浅!
- 揭阳女子看了潮汕水灾谣言后,竟辱骂政府人员并煽动群众,最终..
- 【刷屏】9月5日,防城港的天空惊艳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