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眼里的物联网(三)|物联网与两个“剪刀”的故事
作者:蓝白红绿
作者单位:运营商运营狗狗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
【导读】
------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适应了,就是最好的,有无尽的社会发展红利等待挖掘;没适应,就是最坏的,被抛弃时候是不会被提醒的。作为运营商物联网的一员,应该如何适应如此的变化?
最近在身边发生了两个剪刀差的故事:一是工信部发布的1-4月通信业统计公报,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25%,但是收入同比增长只有4.5%,这些数据受“移动业务+宽带业务”的影响最大,巨大的剪刀差。不禁感叹:传统业务到了最顶端了吗?二是公司公布了年度移动业务净增任务,和今年物联网净增任务一样的数字。一个是如此庞大的移动业务市场,另外一个是刚刚开始的新兴业务,任务量却是一样,又是一个剪刀差,又是一阵感叹——传统业务会有怎样的变化?物联网前面又会发生什么?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适应了,就是最好的,有无尽的社会发展红利等待挖掘;没适应,就是最坏的,被抛弃时候是不会被提醒的。作为运营商物联网的一员,应该如何适应如此的变化?
物联网体系是目前运营商集成度最高的产品体系之一,从CRM受理系统到PAAS连接管理平台或SAAS应用使能,从卡胚选型采购到供应对接,从商务对接模式到受理流程,都是在体系内独立完成。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到底是管控部门还是业务部门?我们到底是支撑团队还是一线团队?亦或两者皆有?这些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和探索着。我和小伙伴们划了一个“三年小计划”,从2017-19年,我们是一只“创业型支撑团队”,除了对量收和市场规模负责,更多的需要对本地的行业发展负责,项目的推动能力、行业信息的掌握情况、内部协调的顺畅程度,这三部分都是确保业务长期有效发展的根本。
一、职责的转变
传统的运营商一线人员大体分为三类,而物联网人,要从传统的关注任务的客户经理、从传统的关注管理的行业经理/营业部负责人、从传统的关注流程的产品经理,转变为物联网项目经理。这里理解的“物联网项目经理有”四个要求:对行业信息的了解、对公司内部流程的推动力、较好的ICT物联网商务能力、正能量积极向上。
认识变了,工作自然理顺了。
二、产品的升华
物联网前景无限,单卖物联网卡没有未来——物联网需要提供适应市场政策和产品,包装契合市场需求的消防、车联网、云管端打包、工业路由+管道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是的,所有的物联网要以ICT项目形式演变和开展,才有可能做出市场的竞争力。
三、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向
不怕有问题,就怕没有处理的方向,笔者梳理目前比较集中的问题,并对解决方向提供思路。
1、 周期太长:
与传统业务不同,物联网短则2个月,长的跟进1年才开花结果的也有很多,时间长决定了激励的不及时、拓展的周期缓慢(参见拙作“从0到30万,然后遥望星辰大海——运营商物联网人员的心路(二)”)。
解决思路:如果周期长,那就再扩大合作面,开展更多场景、更多项目的合作,用合作面广来弥补周期长的问题,保证业务持续有力发展。
2、 事务繁杂
笔者曾经沟通增加人员的情况,但和主管领导沟通后暂时打消了念头,因为他问了一句话“你放心把这样的事务交给临时人员吗?”因为业务受理环节较为核心,需要沟通对象较为繁多,所以解决思路就是:问自己两个问题:团队人员状态是最好的吗?有没有更智慧的办法工作?
3、与基础业务的冲突
现在的手机流量市场到了有历史以来最宽松的政策时期了,三家运营商的不限流量政策越降越低,严酷的竞争压力倒逼渠道挖掘新的渠道,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不幸的是,有的物联网场景适用于这样的手机政策,这样的结果就是各种恶性竞争循环的开始。好不容易稳定的物联网价格,又被运营商体制内冲击。
解决思路:舍得舍得,做不了就不做了,一个两个单位动摇不了根基。物联网还是放眼长远,关注服务和双赢合作模式。
以上是近期发展的些许想法,这是“运营商物联网人员的心路”系列的第三部,都是记录运营商基层物联网团队发展过程中的点滴心得,如有不当之处,请多指导和谅解。欢迎邮件探讨:942963900@qq.com。
- 【央广时评】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关键
- 三大运营商谁会抢得5G频谱“C位”?
- 图文:物联网上管理社区
- 老师马云 为何是第一个主动交权的互联网大佬?
- 肚脐眼里的“泥”到底是什么?能不能抠?多年的疑问终于解开了
- 电信网络诈骗如何防范?听听警方和运营商怎么说
- 浙江大学百万元重奖老师 以互联网方式“收徒”百万人
- 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网上案件网上审 足不出户打官司
- 官司网上打 互联网法院24小时不打烊让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路
- 肚脐眼里的“泥”到底是啥?能不能抠?多年疑问终于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