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阳江之变 浦江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浦阳江之变 浦江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浙江在线9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力维 徐贤飞 县委报道组 洪建坚)初秋,站在浦江县翠湖湿地公园的观景台上,放眼西望,奔流了近百里的浦阳江在此转向,聚流成湖,水面变得婉约而平静。
回溯漫漫时间长河,浦阳江有过漠漠芦花拂浪飞的画境,也有过浊水遍地流的教训。如今,行走两岸,这里的故事因为水环境整治而翻开新篇——村容更整洁,产业更绿色,百姓生活更有品质。
40年,三代人,浦阳江之变是水之变,是业之变,更是人之变。翠湖畔人与水的故事,是浙江攻坚治水的一个缩影。
“40年前,我们村在浦江西片最穷,外人不愿进村。”今年72岁的浦阳街道铜桥村村民吴洪根回忆,“村里人多地少,田就在浦阳江边,砂石多,泥层薄。小雨小涝,大雨大涝,地难种,收成差。”
坡陡流急,蜿蜒曲折,浦阳江曾是影响铜桥村村民一年辛苦劳作的最大不稳定因素。只能靠天吃饭?富有闯劲的浦江人,开始把目光从狭小的田畈转向广阔的市场。
“上世纪80年代末,我把一台水晶刻面机带到了铜桥村,做水晶加工。”今年57岁的赵炎森是第一个在村里办水晶作坊的村民,“头口水好喝,别看机器简陋,两口子搭档,一天利润多则上千。”
赵炎森和邻村一些村民的成功尝试,带动了乡亲们参与水晶加工的热情,最多时,铜桥村有500多家水晶加工作坊、2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弥漫的粉尘、刺耳的噪音、污浊的废水,日夜不停工的水晶加工产业,让村庄环境脏乱不堪。
“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了,但浦阳江变黑变臭,翠湖成了垃圾乱扔、废水直排的‘粪坑’。”80后村民郑建鹤说,走在村里既要捂耳朵又要捏鼻子,“最大的愿望是考上大学,离开家乡。”
不只浦阳江,2013年初,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欠佳,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当年末,浙江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启动以治污水为核心的“五水共治”行动,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水环境污染最严重、矛盾最突出的浦江被列为全省重点。
5年间,浦江关停“散乱污”水晶作坊两万余家,全面展开城镇截污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水晶加工企业经过提升,进入四大水晶集聚园区,实现统一治污、集聚发展。
铁腕治水成效明显。浦阳江水质从原来连续8年的劣V类提升到Ⅲ类。浦江全县水晶加工主体虽然减少了90%,但水晶产业经过转型升级,规上企业增加了37%。
浦阳江两岸,美丽乡村多了,外地游客来了。如今,漫步铜桥村,已听不到嘈杂的水晶打磨声。村内随处可见绿地,景观带错落有致,一步一景,令人流连忘返。
在村里,游客会碰到热情的吴洪根,现在他是党员志愿者,专门负责村庄的保洁巡查。在水晶产业集聚区,赵炎森的水晶加工产业仍在继续,品质更高、污染更少。去年,郑建鹤也回到阔别多年的铜桥村,租下翠湖边的农居,办起了农家乐,年收入近20万元。
现在,浦阳江畔全长17公里的生态廊道已全面完工,串起了沿线多个美丽乡村,成为浦江全域旅游的经典线路。漫步廊道,村民们遇见了美景,拥有了信心,更期待着未来。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从水害频仍到润泽万家,从污秽不堪到岸绿景美,以浦阳江整治为代表的治水攻坚战,带来了水环境的蝶变,赢得了群众的喝彩。
水之变的背后,是传统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眼下,以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美丽河湖建设为核心的碧水行动在浙江已全面启动,人与水的故事揭开了新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将越走越宽。
- 浦江郊野公园奇迹花园15日开秋季艺术花展
- 上海迪士尼乐园、黄浦江游览首次加入旅游节半价优惠活动
- 经典艺术滋润“慢生活” 浦江畔系列上演“文化进滨江”
- 打造世界级滨水区 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建设规划征集意见
- 上海发布黄浦江高潮位蓝色预警 启动防汛防台三级应急响应
- 从西瓜地回来,浦江男子出现高热、出血,寒颤,险丧命……
- 受台风影响,浦江郊野公园明日闭园一天
- 杭金衢高速拓宽最后一桥浦阳江大桥合拢 全线10月开通
- 新华三的融合之变:积硅步,而后至千里
- 申城一周:黄浦江四座大桥“换装” 本地水果扎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