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夏至生活”:重视畜牧业 关心自然环境

《中国古代的“夏至生活”:重视畜牧业 关心自然环境》,傻大方资讯编辑整理。我们不生产头条,我们只是社会头条新闻的搬运工!

正文开始:





中新社兰州6月21日电 (记者 冯志军)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在古老的敦煌壁画和敦煌文献中,至今保留着赛驼马神、仲夏雩祀等相关的民俗活动内容,反映出古人对畜牧业的重视和对自然环境生起的朴素愿望。





敦煌研究院21日通过敦煌壁画和文献记载还原了中国古代的“夏至生活”。据记载,公元前七世纪,华夏先人采用土垚测日影,确定了夏至节气的准确时间。夏至之后天气越来越热,伴有雷阵雨或暴雨。古时,往往于夏至之日祭神以求丰年。





因此,祭祀驼马神,祈求驼马繁息是当地民众的心愿。甘肃河西地区土地平旷,水草丰美,历来都是发展农牧业的沃土。骆驼是当时河西地区之间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人们穿越戈壁沙漠,常需备驼。





河西历代被作为驼马的牧养之地,对驼马神的信奉,反映了民众对畜牧业的重视。而马神之祭,中国古已有之,可追溯到周代。因为马群入泽是放牧开始,孟夏、仲夏又是水草最为丰美的季节,这时行牧祖之祭显然非常适宜。





夏至时节,古时人们特别关心降雨多少。一方面是“夏至逢雨三伏热”,一方面是“夏至雨点值千金”。雷雨暴雨不行,没雨大旱也不好。古代敦煌,就于农历五月进行与水有关的赛神活动。





当月频繁的赛神活动,大都发生在水边。此类赛神当为雩祀,即求雨之祭,为夏至日的常祀之一。敦煌常年气候干旱,夏季更是酷热。所以此时举行赛神祈雨活动,反映出民众面对自然环境生起的朴素愿望。





敦煌研究院认为,从阴阳流转、追求万物和谐平衡的自然时间节点,到祭祀神灵、弘扬民族信仰的人文节日,对敦煌人来说,夏至写满了生活的热闹与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