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品牌集体冲刺IPO 海底捞之后\"火\"的是哪家?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火锅品牌集体冲刺IPO 海底捞之后\"火\"的是哪家?》。来源是。

火锅品牌集体冲刺IPO 海底捞之后\"火\"的是哪家?。海底捞|火锅|集体|ipo|品牌|冲刺---


海底捞冲击港股IPO,让卖海底捞火锅底料的颐海国际火了一把。而各大中国火锅品牌也迎来了希望,纷纷冲刺IPO。

从会跳舞的面条厨师,到单人食客的泰迪熊,海底捞招数不断,终于走到了赴港IPO的前夕。

这家火锅品牌连锁餐厅以其极具人性化的服务而闻名,赴港上市后,它的顾客将主要来自千禧一代。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FrostSullivan的数据,中国餐饮业去年的销售额为4万亿元人民币(合6,25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每年将增长10%左右。

海底捞|火锅|集体|ipo|品牌|冲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火锅品牌集体冲刺IPO 海底捞之后\"火\"的是哪家?

中国烹饪协会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和中产阶级不断壮大,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餐饮市场。

与此同时,年轻的、生活在数字化移动时代的消费者也推动了送餐APP和数字支付的繁荣。

而这也不断地在吊起投资者更大的胃口。

贝恩咨询合伙人Hao Zhou表示:“接下来,会有几个成功获得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支持的食品连锁企业努力寻求冲刺IPO,等着上市后退出。”

今年5月17日,海底捞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希望加入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主要股票市场上市的14家其他中国餐馆集团。首次公开招股的规模尚未披露,但该公司去年实现税前利润16亿元人民币,收入106亿元人民币。

按照2017年的收入计算,海底捞是全球及中国最大的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占全球及中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0.2%和0.3%。

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火锅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一块餐饮市场,2017年占有14%的市场份额。

吃火锅通常透着一种浓浓的家庭聚餐式氛围,用餐者围坐一团,一起煮着各种海鲜、肉类和蔬菜。

海底捞2017年人均消费为97.7元,仅比三年前多出5块9,增长6%。而这背后,是门店快速扩张带来的优势:1994年在四川成立的海底捞,从2015年的112家网点迅速增长到去年的273家,主要集中在中国,但在亚洲和美国的其他地方也有一小撮。它的目标是今年的规模增加近一倍,在中国以及海外开设180至220家新餐厅。

像海底捞这样的中端和休闲餐饮连锁近年来势头猛涨,也刺激了连锁店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自去年在香港上市以来,海地捞独家汤基制造商颐海国际的股价翻了两番,而其竞争对手火锅连锁店“呷哺呷哺”自2014年上市以来股价已经上涨了三倍。

根据贝恩咨询的数据,2015年至2017年间,中国餐饮业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推动完成了10项重大交易,投资额超过30亿美元。

其中两宗交易分别是中信银行牵头的财团收购麦当劳中国,以及Primavera Capital和蚂蚁金服收购百胜中国

分析师表示,由微信和阿里巴巴运营的电子支付平台的崛起帮助提升了投资者信心,因为财务记录变得更容易验证。

专注于早期投资食品行业的基金Tomatoes Capital的创始人Qing Yong说:“在餐饮行业假冒你的财务很容易,因为它是现金密集型的,餐馆希望避免高税。”但是“随着时间表和完善的供应链的兴起,现在所有的交易都很容易追踪”。

对于特许经营的外卖食品连锁店“台湾小吃”(Taiwan Delicacies),两年内开设近2000家网点的Qing Yong表示,餐饮业允许百家齐放,而不像互联网企业那样支持垄断。 “相对而言,回报率可能会降低,但成功率要高得多。”他说。

Taintu Capital的合伙人Pan Pan表示,尽管有增长潜力,在年轻的消费者中赢得胜利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他说:“现在客户很难哄;如果整体体验不够好,他们就不会回来。”

当下新兴火锅不断崛起,比如小龙坎、大龙焱等,而天味食品则成为了最近火锅品牌IPO一个失落的写照--这家卖火锅底料对抗海底捞的企业6年5次A股冲刺IPO均折戟告终,还陷入了私有化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疑云”。

相对于在线下拥有数百家火锅店的海底捞和德庄,不仅奠定了品牌基础也实现了引流效果,天味食品可就没这么幸运。

没有金字招牌背书,单打独斗的天味食品只能依靠零售渠道和经销商来扩展市场。招股书显示,天味食品主要生产川味复合调料,其产品包括火锅底料、川菜调料、香辣酱等,目前形成了“大红袍”牌火锅底料、“天车”牌香辣酱、“好人家”牌川菜调料和“有点火”牌方便火锅等产品。

来自达晨创投还是晨晖朗姿等投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留给天味食品的时间已经不多。